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堪稱世界一流,在別的文明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他們就已經掌握了純熟的冶煉、紡織技術,也誕生了無數哲學家、軍事家,推動著中國文明的馬車向前奔騰。
就這樣,中國的科技、文化一直處于領先世界數百年的狀態,直到清朝年間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錯失了改革的最佳時機。西方各國靠著工業革命一舉超越了中國,他們用先進的大炮炸開了中國塵封百年的大門,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傷痛,使得華夏大地一片狼藉。
在列強、軍閥的摧殘下,許多城市的基礎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再加上統治階級只顧爭權奪利,沒有調撥資金為百姓們修復基礎設施。直到新中國建成后,毛主席決定號召廣大人民群眾修建一些利國利民的重要設施,在他擔任領袖期間就完成了2個宏偉建筑,那么這些建筑都是什么呢?
01
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江流,它橫跨中國東西,經過千百年的變化已經誕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支流,給沿岸的百姓們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來灌溉農田。但每當汛期到來,長江的洪澇隱患就會讓百姓們痛苦不堪,一些地勢低洼的聚集地經常會發生村莊、農田被淹沒的現象,造成了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從清朝末年起,張之洞等大臣便上奏希望朝廷能夠在穿過武漢的長江區域修建一座鐵橋,以此來連接長江兩岸的城市。不過由于這項工程難度極大,湖北財政收入微薄,這項提議便被作廢。
此后的幾十年間,美國專家、民國統治者都曾計劃過修建橫跨長江的鐵橋,但都認為風險太大放棄。直到1949年9月,63歲的橋梁專家李文驥向毛主席提議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經過政協會議討論后得到了批準,次年便開啟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宏偉計劃。
由于長江流域地形復雜,勘探隊光是準備工作就籌備了兩三年之久,經過專家們反復測量、演算,才得到了極為精準的數據。
1954年,武漢長江大橋初步設計得到了國務院的批準,國務院還號召全國人民都積極支援建設大橋,人們省吃儉用只為貢獻更多有價值的物品。
施工期間,橋梁建設便遇到了許多難題,由于新中國科技較為落后,無法按照國際通用方法去建造。
有一位來自蘇聯的建筑專家提出了大膽的想法,他拋開國際標準自己琢磨出了全新的深水筑墩“管樁鉆孔法”,成功解決了困擾施工隊數月的問題。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武漢長江大橋終于竣工,經過測試后確認符合安全標準,正式宣布可以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對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以前兩岸的百姓們想要到對岸,要么坐輪渡要么繞行很長一段距離,造成了許多不便之處。如今,人們談笑間就可以來回穿梭于兩岸之間。
就連毛主席也為這個宏偉建筑感到驕傲,親自寫下了著名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來毛主席還在長江中冬泳,用這種方式來發泄自己的喜悅之情。
02
第二個宏偉建筑名氣雖沒有武漢長江大橋大,但它的建造難度絕對是世界之最,它便是河南安陽林縣的紅旗渠。林縣位于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帶,這里多高聳入云的山嶺,使得百姓們出入極其不方便,就連固定的水源也沒有。
早在明朝時期,林縣百姓就因為旱災吃了不少苦頭,好不容易等到收獲的季節,因為缺乏水源讓莊稼活活干旱而死,導致成百上千的百姓喪命。后來朝廷多次派人修建溝渠來引水,但由于林縣地形太過于復雜,大部分村莊還是無法享受到溝渠的作用。
直到建國后,林縣的干旱問題被黨組織高度重視,人們對于修建新的溝渠提出了諸多建議,最終將境外的濁漳河當作水源。1959年,林縣政府便號召人民參加修建“紅旗渠”的隊伍中。
艱苦的工作環境并沒有讓林縣人民膽怯,他們在險要的懸崖邊作業,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成功的機會。經過將近十年的奮斗,紅旗渠全面竣工,經過測試后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徹底解決了當地百姓用水、吃水的難題。
結語
這兩項宏偉建筑堪稱是中國人的奇跡,更是世界上罕見的奇跡,在落后的科技、經濟條件下,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開辟出了通往未來的道路,這才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擁有的優良傳統美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