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上午,安徽阜南縣老干部局老年大學和阜南縣歷史文化研究會范立功、劉新民、張曉玲、王雨生等人,應中崗鎮政府相約,參加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座談會。鎮政府參加座談的主要有鎮委書記朱林、鎮長劉維航及其他工作人員。
座談會就中崗鎮鄉村文化振興,聚焦如何讓地方文化活起來的問題展開討論。范立功重點介紹了中崗鎮悠久的歷史人文和現存十多處突出的歷史文化遺址遺跡,強調了 這些內容對實現中崗鎮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作用。
朱林發言指出:中崗鎮歷史文化豐富,交通發達,物產豐富,區位優勢獨特,是王家壩國家級濕地公園重要入口處,計劃近幾年這些讓地方文化活起來,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點,助推經濟振興,讓千年古鎮煥發出新時代的風采。
劉維航接著說,鎮政府近期著手打造張莊子和魏橋這兩處以愛情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點,魏橋景點正在施工。魏生和藍玉蘭的故事是古代的;張老漢夫婦的故事是現代的,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張莊子張老漢夫婦的故事,張曉玲曾經撰寫了一篇文章發表于《潁州晚報》。張曉玲就文章內容作了重點介紹,強調了夫婦兩人堅貞執著的愛情觀念和勤勞善良、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
王雨生緊接著說,重點是要挖掘出這兩個故事的主要思想內容,對社會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朱林說,現在不少家庭婚姻不穩定,年輕人談婚論嫁,愛情觀念模糊,缺乏專一執著的思想。怎樣才能把這兩個故事的思想內容深入地發掘整合起來,成為生動的活教材,首先對當地缺乏積極正確的愛情觀念的人們產生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時也對游客們有一定的啟發。
大家繼續就有關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然后去魏橋和張莊子進一步實地考察,進一步廣泛深入地征求現場人員的意見。
通過座談討論和實地考察,廣泛交流,關于張莊子的夫妻兩人與魏橋的魏生和藍玉蘭的故事蘊含的歷史文化思想內容,初步形成了以下幾點共識:
- 張莊子夫妻倆的凄美人生體現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遇而安的思想理念,表現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魏橋這一對熱戀中的未婚青年以年輕寶貴的生命而殉情,這是對愛情的一種非理性的觀念做出的富于悲劇性的人生抉擇,古今中外的例子很多,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些關于人類永恒的愛情的悲劇,引發后人深刻反思人生應取積極的態度: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依然能夠看到前面不遠處即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張莊子夫妻倆,沖破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迷霧,找到了適合他們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家園,夫妻恩愛,男耕女織,粗茶淡飯苦也甜。
總之,魏橋魏生和藍玉蘭這一對戀人為情而殉生,張莊子夫妻倆則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后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判鑒,在人生遭遇坎坷磨難之際,都應該抱著積極的態度,不輕言放棄、不做無謂的犧牲 ,堅信前途必然會是光明的。這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只有生活著,愛情才有附麗。
二、張氏夫婦專一、執著,赤子情懷感人至深。理想、事業、愛情,都是人生的重大主題,愛情更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之一,對于每一個人都是舉足輕重的一件大事。無論是張莊子的夫妻倆,還是魏橋的魏生和藍玉蘭,其價值意義和它的神圣,都在于他們對愛情的專一。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愛情專一的例子數不勝數,然而對愛情朝三暮四者仍然大有人在。我們今天來反思這兩個故事,盡管他們的結局截然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對愛情專一、執著的赤子情懷,很值得世人學習。我們還應該借此進一步拓寬思路:這種愛情專一、執著的精神,妥善地加以引導,促使其轉化成為實現理想與事業而奮斗的思想動力,同樣能夠創造出人生的價值。
三、張氏夫婦用他們一生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幸福這樣一個人生大課題。哲人有言:幸福是對人生的認可。他們認可了自己的人生,因而能夠隨遇而安,苦中尋樂,自得其樂。
四、張氏夫婦的品行,也詮釋了老祖先為我們留下的一條古訓:成事者莫若為善。他們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多行善事廣結善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一對現代版的純粹的社會公益志愿者。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正是這一對“草民”的崇高之處,這種精神更加令人崇敬。
圖/文/劉新民 編輯:傅友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