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中的交流群定位
抽絲剝繭房企、債券、樓盤大小事
以及有故事或想法的你
歡迎愛分享和交流的各位朋友們加入
添加路數小馬甲微信,請掃文末二維碼。
這是路數的第六十九篇原創文章
不少吃瓜群眾還誤以為栽在地產美元債里的全是外資金融機構。但其實不少是“假洋鬼子”——中資機構自己的公司們。
比如中資券商海通國際管理的海通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968056.OF)。
2020年那段高峰期,該基金凈資產值在5至6億美元之間,約80%倉位押注地產債,有融創、佳兆業、花樣年、奧園、旭輝、龍光、禹洲、正榮、融信、合景泰富等大批出險房企。而到了2022年下半年,該基金凈資產值斷崖式縮水至約0.3億美元,地產倉位減到約10%,該基金前五大投資項目沒有地產債。
但海通國際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只要是投行DCM、資管鋪設較大的中資券商,都因地產美元債加重了風險敞口和財報虧損。
這一年來,接近崩塌的地產美元債市場,改變了一批機構和從業人員的命運。
有的還算輕傷。
一家業內有名的明星對沖基金公司,被“錘”得內出血。不得不把在香港灣仔的總部辦公區從三層減至兩層,節約成本。這家公司老板之前還有段大起大落的經歷,干過金融也在日本做過酒保。
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踩雷一家閩系房企債券,一億多美元無法回收。他不得不離職換了家公司尋覓職業生涯。
還有更多的人和機構再也無法在地產美元債里繼續下去了。
重傷的那些,要么被裁員換個航道,要么公司關門大吉。他們這一年輸掉的錢,夠普通工薪階層奮斗幾輩子的。
香港投資圈里說的四大債王里也有一家未能幸免于難,基金公司關門大吉。
既然是血虧,有的機構也需要向投資人做交待——從內部調查開始。
有家大型中資券商正在調查其香港公司的一位固收高管。原因是懷疑他在投資地產美元債時收受巨額傭金回扣,以完成個人的財富積累。
地產美元債也遭到機構的踩踏。
2022年下半年有段時間,但凡是民營房企的美元債,不少機構直接清倉避而遠之,哪怕標的里有尚未出險的房企。
機構不想在內部卷入“當債基低于凈值后,誰該擔責”的扯皮和解釋中里去。事實上,當投資的地產美元債出了問題,基金經理寫報告都要寫到手軟。
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對我說,這一年來有兩大主要精力,一是混跡各大微信群收集碎片信息;二是寫一篇又一篇小作文上交領導解釋為什么又有房企出事了。
可能境外公開市場,對于一些房企來說不存在逃廢債的概念。
事實上,境外公開市場缺乏懲罰機制,也沒有獎勵機制。當一家家房企違約之后,更進一步加劇了對尚未違約房企的擠兌。
把路勁基建在1997年發行的美元債作為民營房企第一單的話,中資地產美元債到今天才歷經25年,尚年輕。繁榮期在2016年才開始。結果一轉眼就進入衰退期和蕭條期。
如果我們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去看待,蕭條也沒什么可怕的。因為現在資產價格的低點意味著下一波康波周期的起點。
馬克·吐溫說了:
歷史不簡單重復,卻押著相同的韻腳。
(未完待續,期待下期。)
入群聯系路數小馬甲,請掃下方二維碼▼
請告知你擅長或關注的領域
務必備注公司+姓名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