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江蘇1月16日電 作為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每一年的民生實事“成績單”和新一年的民生實事“清單”都備受社會矚目。昨天(1月15日),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介紹2022年12類5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13類55個實事項目已納入2023年度省政府民生實事建議方案。
那么,這兩年的江蘇民生實事項目如何編制執行?項目又如何確保符合江蘇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呢?記者為您深入解析。
2022年項目圓滿收官
規劃、執行、統籌是“一盤棋
“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辦”。記者獲悉,2022年江蘇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編排執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總結歷年有效做法、延續基本框架的基礎上,該年度的民生實事工作要求更加注重全局性、引導性、基礎性、兜底性,進一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突出補短板強弱項,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基本涵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就業創業、“一老一幼”、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方方面面。從實際投入來看,當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年度投資總額據悉超過了1900億元,真正做到了“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享受高品質生活”。
在規劃方面,2022年江蘇省各部門出臺了70多個政策文件、專項方案和技術規范,確保事有人干,干就干好;以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節點化評價主思路,指導各市將省定任務全面納入市級民生實事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和群眾迫切需求,論證提出本地的自選項目,用“繡花功夫”為本地群眾的急難愁盼“精準畫像”,不斷推動責任落實落地。
在執行方面,民生實施項目強化“月跟蹤、季調度、定期督查、年底考評”的全過程推進實施。2022年5月,江蘇省政府召開民生實事工作推進會,逐個逐項過堂聽取22個省級部門的民生實事進展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10月,組織對前三季度民生實事進展情況進行書面督查,督促各地各部門采取定期通報、專項督查、示范引導、召開現場會等方式及時協調解決問題;12月,緊追掃尾進度,組織對年度民生實事進展情況進行總結評估,推動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全面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為了確保整體工作運轉更加協調順暢,江蘇省政府在全國率先成立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的重大民生政策統籌協調領導小組,19個省級部門參加,辦公室實行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雙牽頭,同步建立了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民生支出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民生政策橫向協調、縱向銜接、地區平衡,推動各相關部門加強協同配合,逐步形成推進民生實事“一盤棋”。
2023年項目精準編制:
更貼近民意民情,也更成熟可行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扎實做好惠民生、保民安、解民憂各項工作,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兜牢兜好民生底線。”許昆林省長在專題聽取2023年度民生實施項目編制情況匯報時強調: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要進一步強化項目精準性、提升群眾感受度,使民生實事更加貼近民情民意、更加成熟可行。
去年11月底以來,新一年的方案已多輪次通過多種形式征求了省級機關各部門、各設區市,省、市兩級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公開征集了社會意見。省級27個部門共報送81件建議項目,項目包括優化提升護理院等持續實施的項目40件,還包括新增項目41件,具有較強的典型性,有的還具備一定的引領力,主要涉及“一老一幼”、大力促進就業創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等。同時,有關部門明確了“六個不”,要求在2023年度項目編制遴選中主要把握:不搞“濫竽充數”、不搞“平均發力”、不搞“責任旁移”、不搞“自彈自唱”、不搞“空頭支票”、不搞“拖拉粘連”,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切實做到“可感知、可落實、可支撐、可考核”。
據悉,在充分采納各方意見基礎上,共計13類55個實事項目最終被納入2023年度省政府民生實事建議方案。其中,幼有所育項目4個,學有所教項目3個,勞有所得項目3個,病有所醫項目8個,老有所養項目8個,逝有所安項目1個,住有所居項目2個,弱有所扶項目2個,行有所暢項目5個,環境有改善項目5個,以及文體服務保障項目5個,公共安全保障項目2個,管理質效保障項目7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