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江蘇1月30日電 “運河三千里,最憶清江浦”。初次來到淮安里運河文化長廊,游客黃曉宇立刻被吸引了,“這里的風景很美,走在人行步道上,既能感受到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又能體驗到時代發展的脈搏,生活在這里真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p>
碧水悠悠,春去冬來。一年前,里運河畔一聲“發令槍”響,開啟了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的火熱賽道。如今,這幅長約125公里的幸福畫卷,正一點一滴漸次鋪展。
王昊 攝
項目引領 百里畫廊“形象”初展
水清岸綠、樓閣錯落、夜色繽紛、市井繁稠……一年來,通過文化外翻、業態提升、文旅商融合等手段對景區內部文化場館進行提升改造,里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御碼頭運河文化旅游中心入選全省第二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淮安大運河夜景游航線”作為全國唯一大運河特色文化游項目,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全國50條水路旅游精品航線之一。脫胎換骨的清江浦,儼然已成為展示大運河百里畫廊的重要示范節點。
串珠成鏈。沿大運河百里畫廊規劃路線,一個個拔地而起、特色紛呈的建設項目,正勾勒出這幅百里長卷的美麗“初印象”。
古榷關旁,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點項目、大運河百里畫廊的引領示范工程板閘遺址公園即將開園運營;旖旎運河邊,里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基本建成,兩岸環境再度升級,三亞路人行橋投入使用;淮安區古城,全國青少年思政教育核心基地建成運營;洪澤湖畔,環洪澤湖公路項目已開工里程85.76公里,道路部分即將實現基本貫通,二河西堤一期道路和生態修復工程完工,華強方特東方欲曉主題園建成投運,成為熱門旅游景點;千年古鎮馬頭,高顏值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泰山百合園令人流連忘返.……
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是淮安市委、市政府從搶抓戰略機遇、踐行新發展理念、重塑城市復興夢想等維度,系統謀劃、啟動實施的基本貫聯淮安全域的戰略引領工程,是淮安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具體實踐。
淮安市大運河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冰介紹,2022年,淮安不斷完善要素保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淮安市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統籌推進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全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安樣板”的決定》,全市上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布局一批引領性、全局性、產業帶動性強的項目,推動百里畫廊全線同步建設、統籌發展,緊緊圍繞“兩年出形象”目標,全力推進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展現形象之美。
管偉法 攝
綠色發展 城水共生人和業盛
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重點在于以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抓項目、壯產業、促轉型、謀發展,最終實現致富淮安百姓、造?;窗踩嗣?。早在大運河百里畫廊構想之初,就被賦予了多重使命。隨著百里畫廊建設的不斷推進,“文興、水清、岸綠、業盛、人和”的融合發展序曲已在淮安大地奏響。
一邊是活力十足的足球場、籃球場、兒童游樂場,一邊是波瀾起伏、船舶往來的大運河。站在通甫路大橋下由原東港碼頭改造成的東港體育公園,一幅人與自然和諧興旺的美麗圖景映入眼簾。作為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淮安綜合考慮運河沿線現代航運、景觀塑造、遺產保護、水利防汛等工作要求,加快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2022年,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圓滿完成,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綜合整治也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綠色現代航運的“淮安樣板”呼之欲出。
“過去,家門口這條小巷一下雨就‘水漫金山’,今年改造后舒心多了?!币晃患易』窗矃^古街的居民高興地說。以百里畫廊建設為統攬,城市有機更新正帶給市民越來越好的生活體驗。以淮安區為例,2022年完成10條道路改造,打通6條“斷頭路”;新增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4.6平方米;完成10個老舊小區和10條后街背巷改造;完成14個地塊、12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新改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家;新增停車泊位1050個;建成吳承恩廣場淮安書房、4個健身廣場和10個游園客廳,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極大增強。
在廣袤的淮安鄉村,百里畫廊建設也正搭建起以生態為底色的農文旅發展快車道?!岸哟蟮躺厦娴穆返劳耆昧?,和我們下面道路都連起來了,現在村里的道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瘪R頭鎮太山村村民孫萬貴說。在該村,以百合為主產品的綜合性旅游園區泰山百合園已完成一期170畝百合種植?!鞍俸戏N植,一畝地可產2000斤,市場價格約在15塊錢一斤,也就是一畝地能有10000元左右的收益?,F在我們通過價格、指標的雙保障模式,帶動周邊老百姓進行種植。”江蘇合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帥介紹。
城區功能品質顯著增強,沿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特色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生態環境修復漸顯成效……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正如預期規劃一樣,引領淮安邁向多面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王昊 攝
美譽遠揚 運河之都魅力再現
墻里開花墻外香。2022年,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成果頻繁亮相各大主流媒體,“運河之都、百里畫廊”作為淮安的城市形象品牌,不斷打響知名度和美譽度。
淮安市大運河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孟愛民介紹,2022年,央視綜合、新聞、國際等頻道報道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20余次,其中《焦點訪談》“千年運河 重煥生機”節目中淮安內容時長長達三分之一;《新華日報》《光明日報》等刊發相關報道40余篇;人民日報《民生周刊》報道《江蘇淮安:大運河立法回應群眾民生訴求》宣傳推廣了淮安大運河立法成果與經驗做法。
各類文藝創作和主題活動更是不斷拉動大運河百里畫廊的內涵提升。
主題活動亮點紛呈。聯合《人民文學》雜志社,創立全國運河城市首家大運河文學創作基地,組織開展大運河主題論壇、運河文學論壇、中國大運河攝影論壇等主題活動?;窗泊筮\河文化帶創成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文藝創作方興未艾。深入研究挖掘運河紅色文化資源,國家級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在淮成功首演。《百里畫廊話百詩》《百里畫廊話底蘊》等系列精品圖書編輯出版。新安旅行團題材《一群小好漢》電影即將開拍。舉辦“運河之都·百里畫廊”美術攝影作品展,創作百尺巨幅長卷晉京展覽。大運河文化進校園暨“運河之都·百里畫廊”主題征文共征集文章3.2萬余篇,得到近30萬粉絲關注,吸引近500萬人次參與線上投票。“百里畫廊文旅同行”戲曲劇本及文學作品征集共收到劇本類作品39件、文學類作品790件。成功舉行大運河百里畫廊項目推介會暨《聲律大運河》首發式。
趙啟瑞 攝
文化研究成果豐碩。聯袂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淮陰工學院,高位推動大運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牽頭成立淮安市大運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深入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推動“淮安以大運河百里畫廊引領‘運河之都’”入選2022年全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件大事。組織編纂《淮安城河變遷史》,推動《淮安建設“運河之都”》等相關課題研究。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2023年,淮安將從“百里畫廊沿線空間優化利用、重大產業項目帶動、大運河特色文化品牌塑造”三個方面重點發力,系統推進百里畫廊建設,重點內容包括:著力提升百里畫廊全線暢通水平、景觀美化水平、文旅融合水平;按照“一地一品”目標,統籌百里畫廊沿線各地圍繞“淮上四卷·運河八園”實施路徑,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標志性產業項目;結合百里畫廊成果展示,推出淮安“大運河”系列主題與百里畫廊品牌體系的各類賽事活動、文化活動;持續推進淮安運河省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推動百里畫廊沿線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助力形成淮安運河旅游消費的虹吸效應等。
盈盈運河水激蕩著時代復興浪潮,大運河百里畫廊“一年搭框架、兩年出形象、三年創示范、五年展盛景”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照進現實。(何弦 李鳴鳴 鄧麗萍 陳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