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跟父母的溝通,我發現越是對教育知識一知半解的父母,可能對孩子的傷害反而更大。
就拿最近來說吧,一個媽媽跟我咨詢,說她知道社交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關注孩子的社交,總是提醒孩子交朋友,但是孩子在這方面表現的卻并不是很好,現在都四年級了,也沒個要好的朋友,平常也不怎么跟朋友玩耍,然后還說了很多孩子問題。
這個媽媽的認知是對的,社交確實對于孩子的很重要,但是這個媽媽的教育方式卻有問題。
在溝通中我發現這個媽媽就是一直運用的否定式教育理念,總是提醒孩子要多交朋友,多出去跟朋友玩耍。當她看到孩子很長一段時間不跟孩子玩耍時,她就會忍不住的提醒,甚至批評指責孩子,說“你都這么大了,連一個要好的朋友都沒有,怎么混的”。
媽媽的這種教育看似是關心、著急,但其實是在傷害孩子,還不如什么都不懂的家長。什么都不懂的家長,也就什么都不說,當然也就沒有這種傷害了。
我為什么說這個媽媽的這種教育是在傷害孩子呢?很簡單,因為媽媽的這種教育是在揭孩子傷疤,讓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孩子之所以沒有去社交,之所以沒有朋友,可能孩子本身存在某些問題,但也可能孩子是那種相對偏內向,對社交沒有那么大需求的孩子,而當父母總是這樣提醒孩子,甚至批評指責孩子時,孩子就會重視這個問題,就會認為自己可能確實有問題,怎么連一個朋友也沒有呢?他就會焦慮。
基于這種焦慮,孩子可能會去刻意的討好別的孩子,刻意的讓自己社交。但是這種刻意的往往不能讓他快樂,反而容易讓他不舒服。但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孩子也知道朋友的重要性,他可能會壓抑自己的這種不舒服,逼著自己去交朋友。
但問題是這種不舒服只可能會讓孩子更加討厭社交,要知道社交本身應該是快樂的,正因如此,所以人們才喜歡社交,才喜歡交朋友。但是當社交變得痛苦時,孩子就會更加想要逃避了。但是越逃避,他就會越焦慮,因為父母的提醒已經認識到社交的重要性,于是孩子就會陷入到痛苦焦慮中,不僅社交發展不好,自身的情緒狀態也不對。
這就是這位媽媽的教育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了。
為什么半吊子反而更容易傷害孩子
那為什么這種半吊子父母反而更容易容易傷害到孩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會控制的更多。
因為半吊子父母懂得多,意識到一些問題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可以及時的察覺到問題。
當然,這問題可能并不是真的問題,也可能是孩子沒有發展到相應的階段,但是因為父母只懂得半吊子,所以搞不清楚是不是真有問題,只是基于他們的認知認為有問題。那作為父母,他們肯定不想看著問題不管,于是就會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呢?父母最擅長的解決問題方法就是指出孩子的問題,然后批評指責孩子,要求孩子改正。這就是我常跟大家說的否定式教育,而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就拿孩子學習來說吧,孩子可能雖然學習不是特別好,但也沒有特別差。但問題是父母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因此就擔心孩子學習不行,于是就想控制孩子。當孩子在學習上表現不好時,就會批評指責孩子,要求孩子達到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那這種教育就起了一個反作用,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學,畢竟誰喜歡一個總是給自己帶來批評指責的事情呢?越討厭,他就越不愿意干,學習就變得越差。
所以父母看似是懂得很多,也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因為方式方法有問題,結果反而傷害了孩子。對于這樣的教育,反而還不如不教育。
那有的父母可能會說了:那怎么辦?難道我還不能有問題,畢竟我可能是半吊子。
當然不是,大多數父母都是半吊子,不可能都是專家,因此父母基于自己的認知認為孩子有問題,這完全是正常的,但問題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對。
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是我們努力去解決,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傷害孩子,不能激化問題,否則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那我們的解決還有什么意義呢?還不如不解決呢,至少不會變得更加嚴重。
就拿那個媽媽咨詢我的社交問題吧,媽媽意識到有問題,這完全是正常的,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卻不一定就必須要用批評指責的方式讓孩子去解決。媽媽完全可以給孩子創造條件,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或者平常多帶孩子去外面玩耍,這樣孩子的社交不就可以得到促進了嗎?用得著批評指責孩子,逼著孩子去社交嗎?
用這種方法去解決,你看會傷到孩子嗎?會激化問題嗎?不會的。即使父母創造了孩子社交的條件但孩子卻沒有發展社交,也沒有關系,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并沒有強調孩子的社交問題,因此孩子也就不會覺得自己社交不行,更不會因為社交問題而焦慮。
這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正確方法,也即是我一直倡導的教育理念“肯定式教養”。
要記住,你的教育應該是給孩子帶來成功,而不是帶來失敗的,只有成功才會增加孩子自信,才會激發孩子內驅力。相反,失敗只會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讓他們逃避問題。
總結
看到孩子有問題,這很正常,但不要用控制的方法去解決,否則半吊子父母懂得越多,對孩子傷害越大,還不如不教育。
要正確的解決孩子問題,就需要運用我們的肯定式教養理念,要帶給孩子成功。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即使你判斷錯誤了孩子的問題,也不會傷害到孩子,大不了不成功,但至少也不會給孩子帶來失敗,所以就不會傷害到孩子。而只要成功了,那就會促進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