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名女性共同獲得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珍妮弗·杜德納和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 給她們頒獎詞是: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與重寫生命密碼有關,這些基因剪刀將生命科學帶入了新時代。 ”
這是繼達爾文、孟德爾、摩爾根、沃森、克里克……諸位先驅之后,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次巨大突破,二位女科學家堪稱“生命密碼的破解者”。
創作過《喬布斯傳》《達·芬奇傳》等百萬冊暢銷書的杰出傳記作家艾薩克森,為這一革命性的科學突破寫了這本 《解碼者: 珍妮弗·杜德納,基因編輯的歷史與未來》。 這是他筆下的第一位女主角。蓋茨也曾隆重推薦此書。
書中講述了 珍妮弗·杜德納 從夏威夷小鎮少女,到前沿女性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長之路,從中不僅可以了解杜德納的堅韌個性,也可以領略美國社會對試錯的包容。 假如同樣經歷發生在其他國家,不知道會怎樣?
創新,首先意味著鼓勵試錯,包容失敗。
讓我們從杜德納的三次“試錯”,來思考人才成長和創新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環境。
第一次:成長的試錯
小學時,杜德納常常孤獨無助,孤立無援。三年級時,她感覺嚴重受排擠,同學每天欺負她,進而影響了飲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消化問題,這其實與情緒緊張有關。
那時的杜德納,一雙藍眼睛、身材瘦長,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情緒暴躁,完完全全是一個怪人。大概因為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導致發育期的激素紊亂,她胳膊上的汗毛格外重,與其他孩子很不同。缺少玩伴,杜德納就埋頭苦讀,形成自我防御,似乎她內心有一部分是其他人永遠無法觸碰的。
感謝他的父親,熱愛閱讀,從圖書館借來一本《雙螺旋》,讓杜德納開啟了對科學的好奇。她想方設法弄清為什么一觸碰含羞草就會關閉,在這個世界上自己究竟是誰,以及如何通過某種方式融入環境。
可喜的是,這個社會并沒有排斥一個患過飲食失調,也就是厭食癥的怪女孩,她一步步走上了科學之旅。
第二次:婚姻的試錯
1988年1月,杜德納與第一任丈夫湯姆·格里芬結婚。格里芬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名學生,當時在杜德納隔壁的實驗室工作。杜德納在他身上看到了當時自己看不到的東西,包括科學方面的能力。他讓杜德納變得更自信無畏。但由于丈夫對科學并不熱愛,而她經常泡在實驗室,二人漸漸走遠,幾年后離婚。
杜德納的現任丈夫是她的學生、研究助手,名叫杰米·凱特(Jamie Cate),沉默寡言卻積極向上。二人戀愛時,凱特還是杜德納的研究生。與湯姆·格里芬不同,凱特喜歡全身心投入實驗室工作。他和杜德納每天都就RNA如何結晶展開討論,不久,兩人便一起喝咖啡或偶爾共進晚餐,繼續討論科學問題。
沒有凱特使用X射線結晶研究蛋白質結構,杜德納也許就無法取得如此重大的科學成就。雖然無數同事都不看好二人的研究,但兩人依然堅持,并大獲成功。
后來二人結婚生子,事業家庭都很合拍。丈夫更多投入家庭,并支持杜德納的科學事業。可以說,沒有凱特,也沒有杜德納。從這一點來說,杜德納已比居里夫人幸運多了。
可喜的是,這個社會并沒有排斥一個離過婚、又與自己學生結婚的女教授,這讓杜德納得以在科學山峰上穩步攀登。
第三次:擇業的試錯
杜德納44歲時,兒子7歲,婚姻美滿,事業功成名就,但也經歷一場不小的中年危機。那時她已運營了15年研究型實驗室,漸漸對鉆研基礎科學感到焦躁不安。當時已有跡象表明CRISPR可以成為基因編輯工具,擁有巨大的實際價值,杜德納渴望開展更多應用科學和轉化研究,將基礎科學知識轉化為促進人類健康的治療方法。
基因泰克創立于1972年,是一家舉世聞名的生物技術公司。2008年時,公司市值近1000億美元。杜德納當時想改變現狀,以為自己加入這里可以直接應用已掌握的知識,于是在2009年1月加入了基因泰克。
一開始工作,杜德納就很快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來錯了地方。那是一種本能反應,之后她嚴重失眠,心情沮喪,甚至連基礎工作都無法完成。中年危機很快發展成為一場輕微的精神崩潰。受兒時性格影響,她一直都謹言慎行,能隱藏并控制自己的不安和偶爾出現的焦慮。但這一次,僅僅數周,杜德納的情緒焦慮就達到了頂點,甚至懷疑自己患了抑郁癥。一個雨夜,她無法入睡,穿著睡衣冒雨坐在后院,淋得全身濕透。丈夫發現她一動不動,便哄她回到屋里。
杜德納想回伯克利的實驗室,但擔心大學那扇門已經對她重重地關上了。 幸虧伯克利大學化學系主任馬利塔出手相助,終于在 離開 兩 個月后,杜德納 回到 了自 己在伯克利的實驗室。
通過此次錯誤,她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企業,人人為權力和晉升而競爭,而非努力取得科學發現。她知道自己不善于在企業工作,沒有在大公司工作所需的技能或熱情,更喜歡在實驗室做一名研究型科學家,與可信賴的人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
可喜的是,這個社會沒有排斥一個離開的科學家,讓她還有機會修正錯誤,回到基礎科研工作,否則伯克利甚至美國,就失去了一個諾獎得主。
以上三次“試錯”,我不知道如果發生在中國,情形將會如何? 現 實沒有假如,但從杜德納的經歷,我們至少更加理解創新從何而來,諾獎級的成就如何產生。
時代在進步,無論是女性科學家,格格不入的另類,還是跌過跤走過彎路的先行者,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被社會所包容、鼓勵和欣賞。
2. 《》
3. 《》
5. 《》
讓我知道你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