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凱瑟琳大王”公眾號▲
找我領取一份價值999元的
《女性商業思考合集》
去年在劉希平老師引薦下,認識了Lydia老師。也有幸邀請到Lydia老師在12月,給我們公司的客戶做了一次國際趨勢的分析。
▲ Lydia李蕾老師 (左)
· 萬博宣偉原中國區總裁,資深品牌聲譽管理
· 跨界/跨文化傳播專家
2月 lydia 老師回到臺灣,我們今天通了個電話,我講了最近我受到觸動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和客戶的一次交流,我們公司在前年開拓了企業內訓的業務——主要是培訓企業的員工如何做個人IP,如何在線上獲取客戶,業務發展的也挺順利。
今年開年我就和我的一個客戶聊天,看有沒有機會去合作這塊業務。我的這個客戶是廣告公司老板,過去十幾年都在服務500強連鎖的餐飲集團,她跟我說了這么一句話:500強的連鎖餐飲集團,現在在通過數據化中臺,來替代人的能力。
大企業的文化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最大程度減少企業的成本。所以大企業最近都在內部討論如何用chargpt來替代文案工作,如何用各種各樣的數據來弱化人的存在。在個人能力的負能上,減少或者不做任何投入。
這件事挺顛覆我的,原來我總以為,大企業平臺好,人進去了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但其實并非如此,好的人才會脫穎而出成為管理者,而那些沒有驅動力的人將逐漸被淘汰。
第二件事是,最近我在服務廣東一家家居工廠的二代。
她跟我說,在他們家的工廠里,也在逐漸走向機器代替人工的發展方向,原來可能幾百個工人,但現在只需要十幾個人加上各種智能機器,就可以完成每天的生產了。
結合結合最近ChatGPT大火,我和Lydia老師在探討,未來十年,什么樣的人能夠不被替代?
Lydia老師說,是理發師和創意工作者。
理發師很好理解,因為就算機器再牛掰,也沒法幫我們剪出喜歡的發型。
創意工作者的范圍很廣,比如營銷人、廣告人,包括我自己的職業,也是創意工作者,我們每天為客戶碰撞全新的創意,通過這些創意為客戶在線上提高知名度、獲取客戶,其實也是人工智能很難替代的職業。
創意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講故事。雖然機器人ai也可以寫小說,但是機器人ai是通過收集數據來講故事,而創意工作者更可以通過海量的體驗生活、收集故事來思考出更動人的故事。
機器人ai能夠收集到全世界最棒的食譜,可是最終還是要人在廚房里完成,而每個人的喜好又不一樣。只有你知道你老公喜歡吃糖,你在標準化的食譜里多放了一勺糖。
最后,lydia老師跟我還分享了幾個美國的創意展,等到抽空帶我去哈哈,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又往前了。
▲點擊觀看視頻▲
等到lydia老師回上海,我還會再邀請她給大家分享品牌方面的相關認知與信息,感興趣的歡迎評論區留言:感興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