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蘿卜就熱茶,大夫滿街爬”,為緩和醫患關系,我選擇不吃蘿卜。
圖0 冬儲蘿卜,埋起來是辦法之一
然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蘿卜是必備冬儲蔬菜之一,幾乎陪伴過每個北方人的漫漫長冬,當時的本人也無法逃脫。如今蘿卜的地位已無復曩時之顯赫,但仍是重要的根用蔬菜,喜歡的也大有人在。本篇就是一個不愛蘿卜的人為蘿卜愛好者寫的。
01蘿卜的分類,以及野蘿卜
蘿卜/Raphanus sativus,十字花科蕓薹族蘿卜屬,這是《中國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都認可的分類。然而蘿卜屬種類不多爭議多,《中志》曰“約8種,多在地中海地區”,FOC承認3種,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網站則將該屬全部物種歸并為野蘿卜/R.raphanistrum,蘿卜降為亞種之一,這多少有點冒進。
2021年,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期刊《Molecular Plant》發表論文“Pan-genome of Raphanushighlights genetic variation and introgression among domesticated, wild and weedy radishes”(以下簡稱論文P),文中將蘿卜屬分為野蘿卜和蘿卜2個種,本文采用的分類完全遵循該論文----強調這一點,是為了表明我沒瞎說。
圖1 野蘿卜的花
圖2 蘿卜的花,后面有粉的
捎帶介紹一下野蘿卜,國內有分布。突出特征有二:①直根細弱不肥大;②花多為黃色,兼有白、紅或紫堇色,而蘿卜鮮有黃花。不過野蘿卜和蘿卜乃是骨肉至親,染色體數目均為2n=18,“混血”時有發生,“特征”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美國加州的野蘿卜就遭到了當地栽培蘿卜的大規模基因入侵,已經淪為雜種。
02蘿卜的起源和變種
蘿卜的起源可謂撲朔迷離、眾說紛紜,曾有不少重量級學者認為蘿卜源于中國,生物分類學鼻祖林奈就是這種觀點。按照目前的最新觀點,蘿卜的祖籍應為地中海地區(native to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流落他鄉后,在歐洲、中國和南亞等地至少獨立馴化過4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變種,過去也曾被認為是不同的物種。
東亞大型蘿卜
圖3 心里美和濰縣蘿卜
圖4 冰淇淋蘿卜
圖5 白蘿卜
長羽裂蘿卜/var.longipinnatus,東亞大型蘿卜,“根長大而堅實,基生葉長而窄,有裂片8-12對”,起源中心在中國,栽培史至少2700年。我國蘿卜品種數以千計,有春夏秋冬、高矮胖瘦和紫白金青之別,多數屬于該變種。比如,論文P的研究中用到一個蘿卜品種var.longipinnatus(Xin-li-mei),是哪個?“心里美”嘛。
圖6 紅蘿卜
圖7 紅蘿卜
圖6攝于昆明斗南花卉市場。當時我問攤主:“這蘿卜多少錢?”攤主面露不豫,急忙解釋道:“這不是蘿卜!這叫紅運球,是幾萬種多肉植物中的一種。”我接著追問:“好吧。那么這個紅蘿卜多少錢?”攤主怫然怒,一再強調這不是蘿卜。不是蘿卜還能是啥?有好奇的朋友買回家去,沒幾天就長出了蘿卜纓子,如假包換......
日本的蘿卜
圖8 守口大根
圖9 守口漬
圖10 桜島大根
圖11 桜島大根の漬物
中日韓三國的傳統栽培蘿卜同出一脈,基本都是長羽裂蘿卜。日本稱蘿卜為大根(だいこん),白皮居多,頗有一些優良品種。如守口大根和桜島大根,一個當世最長,一個全球最重,哪個也不是泛泛之輩。特別是守口大根,長達120~130cm,最高記錄190cm多,直徑卻只有2~3厘米,真是奇哉怪也,能全須全尾刨出來就不容易。
歐洲的蘿卜
圖12 黑皮蘿卜
圖13 黑皮蘿卜
圖14 四季蘿卜
圖15 櫻桃蘿卜
蘿卜在歐洲被獨立馴化過兩次,有2個變種:①黑皮蘿卜/var.niger,英文名Spanish black radish,外表烏漆嘛黑,內部一片冰心,可蒸、炒、燉或制作沙拉;②四季蘿卜/var.radicula,肉質根很小,顏色、形狀多變,通常制作沙拉----不奇怪,國內引進的櫻桃蘿卜即屬此類,在我們手里也是拍碎涼拌的命。
蘿卜的原變種?
圖16 耙齒蘿卜
圖17 陰菜
不能忘了蘿卜的原變種/var.sativus,《中志》云“全國各地普遍栽培。模式標本采自中國”。什么蘿卜屬于原變種呢?我猜是這樣:蘿卜有板葉和花葉兩大類,板葉品種的葉較少分裂,大概是原變種。如東莞東坑制作陰菜的耙齒蘿卜,葉與長羽裂蘿卜顯著不同,會不會屬于原變種?Maybe。
03蘿卜:我全身都能吃......
前面提到了蘿卜的4個主要栽培變種(包括不確定的原變種),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不,還有幾個奇葩變種,且看下文分解。
圖18 《本草綱目》影印版截圖
傳說李時珍對蘿卜評價極高,其辭曰: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我特意找來《本草綱目》影印版驗證,確有此句,原文指的是“根、葉”。事實上李時珍還是見識短了,蘿卜的任何一個部位幾乎都能吃,蘿卜和人的關系,就像那句海誓山盟:你若不離不棄,我必......全都能吃。
圖19 蘿卜芽
圖20 培根卷蘿卜芽
蘿卜芽,見過沒?天下最愛吃芽菜的莫過于我國人民,黃豆芽、綠豆芽、兵豆芽、花生芽等等,甚至還有香椿芽(不是樹上的芽),簡直窮兇極惡啊,但吃蘿卜芽(カイワレ大根)卻是日本人的發明,傳言有美容之功效(不必信)。涼拌生吃或培根卷起來煎著吃,看上去挺美。
圖21 蘿卜纓子
圖22 蘿卜薹
“蘿卜纓子”,剁碎做包子餡兒不錯。菜市場的“蘿卜纓子”多是間苗后的淘汰品,后面帶著小蘿卜的雛形;湖南有些地方專門種植這種“蘿卜菜”,肉質根稍膨大但未完全發育成熟即拔出,連根帶葉全部吃掉。蘿卜薹也能吃,如同紫菜薹、菜心和芥藍,生食爆炒皆可。
食莢蘿卜
圖23 食莢蘿卜
圖24 食莢蘿卜
圖25 蘿卜嫩果腌制的泡菜
蘿卜的嫩角果可食,淡淡的蘿卜味兒。鼠尾蘿卜(Rat Tail Radish)/var.caudatus,又名食莢蘿卜,在南亞一帶被馴化,嫩角果供食用,當成豆角炮制就行。紫紅色品種叫“Dragon’s Tail”,角果蜿蜒盤旋,長比豇豆亦不遑多讓。FOC認為蘿卜屬有3種,野蘿卜和蘿卜之外就是被視為獨立物種的鼠尾蘿卜,這玩意兒如此怪異,另立山頭也容易理解。
油用蘿卜
圖26 藍花子
圖27 藍花子
圖28 蘿卜籽油
蘿卜種子能榨油。專業“油蘿卜”有2變種,油料蘿卜/var.oleiferus和藍花子/var.raphanistroides,我國均有栽培。前者詳情不明,按下不表;后者分布于中日韓,多野生,也有栽培,主根多纖維而不增粗,據研究是栽培蘿卜(野化)的后代。此2變種都能用作飼料,或作為綠肥作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善哉。
04偽蘿卜一覽
在以肉質根為主要食用部位的蔬菜中,蘿卜無疑是最重要的。另有一些栽培作物也是以肉質根為重,民間有時也稱“某某蘿卜”,如下(胡蘿卜略):
變蘿卜
圖29 聖護院蕪(蔓菁)和聖護院大根
蔓菁/Brassica rapa,根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外皮白、黃或紅色,肉質白或黃色,無辣味,口感面而不脆。我國晉代以前普遍分不清蘿卜和蔓菁,典籍中常有混淆,或因當時蘿卜蔓菁均以白色居多。
洋蘿卜
圖30 左二個是蔓菁甘藍,右邊都是甜菜
蔓菁甘藍/Brassica napusvar.napobrassica,甘藍的變種,又名布留克、洋大頭菜,東北栽培較多。肉質根卵球形或紡錘形,肥厚無辣味,地上部分呈紫色,頂端有布滿葉痕的“紫色長根頸”-,蔓菁沒有這個結構。
糖蘿卜&紫蘿卜
圖31 糖蘿卜
圖32 紫蘿卜
莧科植物甜菜/Beta vulgaris的根用變種:①糖蘿卜/var.altissima,根紡錘形,肥厚,白色,富含糖分,可供制糖;②紫菜頭/var.rosea,也叫紫蘿卜,根紡錘形至近球形,肥厚,紫紅色,供蔬菜用,羅宋湯里就有這個。
馬蘿卜
圖33 辣根
圖34 山葵
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馬蘿卜源于英文名“Horseradish”,根肉質肥大,紡錘形,有辛辣味,作調味品或食用。常用來替代相對昂貴的山葵/Eutrema japonica。
印加蘿卜
圖35 印加蘿卜
圖36 瑪卡
印加蘿卜/Lepidium meyenii,獨行菜屬唯一具肉質根的種,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外文名“Maca”,即國內引進的瑪卡。本是喂羊駝的飼料,居然被忽悠成風靡世界的保健品......
歐洲蘿卜
圖37 歐防風
“歐洲蘿卜”不是“歐洲的蘿卜”,而是傘形科歐防風/Pastinaca sativa的別名,也叫歐獨活,英文稱“Parsnip”,我國有少量栽培。味甜,口感介于土豆和胡蘿卜之間,可油煎可焗烤。
一個思考題
圖38 思考題
圖39 思考題
以上二圖中的兩種東西,均攝于青島浮山所農貿市場,都是上青下白。請問:兩種都是蘿卜嗎?如否,哪個是蘿卜?不是蘿卜的又是什么?答案會在評論區揭曉。
哦,有一張長圖我沒舍得放在前面,還是日本的守口大根,列位請上眼----
圖40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