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為實現救國救民之愿,無數有志青年們前赴后繼投身于革命,砥礪奮進,用生命捍衛信仰。
脫下軍裝,他們也是普通人,有家有親人,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他們拋卻小家,轉身投入到抗敵行動之中,在光輝的黨史國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毛主席更是如此。
他的女兒李敏生于戰火年代,彼時李敏的母親賀子珍因誤會負氣遠走他鄉,為護李敏周全,毛主席在照顧了她一段時間后,不得已安排人將其送到賀子珍身邊,雖有母親照料,但在到處充滿硝煙的大環境下,母女二人生活艱難。
國內形勢好轉后,李敏回到了父親身邊,在關懷和溫暖中,李敏勤奮好學,愿不辜負家人的期待,終得以實現愿望,成為了北京師范大學一名高材生,在此期間,與孔令華互生情愫,定下終身,組建了新的家庭,在甜蜜的婚后生活中育有一兒一女。
女兒就是孔東梅,這個名字還是毛主席親自為她取的。不過她卻與外祖父鮮有見面的機會。因為那時李敏一家早已搬出了中南海,不過,孔東梅能夠順利出生卻和毛主席有著莫大的關系。
懷有孔東梅的時候,李敏一家的生活正處于艱難時期,丈夫丟了工作,她是家庭主婦,無經濟收入,兒子又正在上學,正是用錢多的時候,此時若是選擇留下這個孩子,不僅補充營養是個問題,以后的養育也是個問題。
但她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若說舍下她,李敏也多有不舍,為此事糾結多日的李敏實在不知該如何選擇,最后只能寫信給父親詢問意見。毛主席回信說希望留下這個孩子,若是有其他困難,大家可以想辦法一起解決。就這樣,孔東梅在大家的努力和期許下來到了這個熱鬧非凡的世界。
大抵正是毛主席和孔東梅的這種緣分,讓孔東梅在外形上和毛主席有些相似,更神奇的是那顆在下巴上出現的痣,幾乎和毛主席的痣在同一個地方。
在她四歲的時候,外祖父去世,母親都未能見到他最后一面,更不用小小的孔東梅了。但長期生活在外婆身邊的她卻總能從外婆口中聽到關于外祖父的各種事情,讓她十分敬佩自己的外祖父。
入學后,孔東梅因外婆特殊的身份,在校期間交到的知心好友甚少,但她不自憐自艾,反而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成為了實至名歸的學霸,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文系學習。
為實現更高的目標,也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擺脫身份為自己帶來的光環作用,她在深思熟慮后,決定前往美國進修。為此,她廣泛閱讀書籍,還自學了不少技能。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就前往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父母的微薄收入難以幫助她在國外獲得良好的生活條件,對此,孔東梅從不抱怨,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她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為自己的選擇做出努力,而不是一味依靠父母,所以在留學期間,她勤工儉學,憑借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學業。
躊躇滿志的孔東梅打算繼續留在美國,找一份不錯的工作,繼續鍛煉自己的能力,在合適的時機再回國,卻不曾想因一封來信提前了這個計劃。
家中突遭變故,父親未能戰勝病魔,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母親體弱,又失去摯愛,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折磨,而遠在外國工作的哥哥有心回國卻被繁忙的工作拖住了步伐,在這種艱難時刻,珍惜家人的孔東梅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自己大好前途,坐上了回國的航班。
在這場變故中,孔東梅迅速獲得了成長,不僅沉穩還堅韌了不少,她和哥哥一樣選擇了下海經商。因其文學功底深厚,又一直希望能將中國紅色文化繼承和傳揚下去,便選擇了創辦紅色文化公司。為紀念外祖父,還將公司的名字與毛主席的名字進行了結合,名為“東潤菊香書屋”。
孔東梅因毛主席的支持得以來到這個世界,雖因外婆的原因,在求學期間生活圈有限,但努力上進,不自怨自艾,在確立未來的目標后,不因家境輕言放棄,而是在國外勤工儉學勇敢追夢,見過了國外繁榮的她不為外界誘惑所蒙蔽,毅然回國后一直致力于紅色文化的傳播,她無愧于這個蓬勃發展、思想開放包容的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