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會讓哪些打工人擔憂自己飯碗不保?
“今天用ChatGPT寫廣告文案,比我寫得好多了。”做跨境電商廣告投放的AA這樣感慨道。人工智能對人類職業的變革影響,已經籠罩在投手們的工作領域上空。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在今年大熱,給使用者帶來新奇交互體驗的同時,也承擔起人們工作崗位的部分職能。
營銷行業里,從事信息流廣告投放、廣告優化的人被稱為“投手”。在跨境電商的浪潮中,投手是門吃香行當。需要推廣的行業也都不乏投手的身影。投手的產出以廣告投放效果來衡量,日常工作會涉及數據分析、選品,以及廣告素材處理、廣告策略優化。
而如今,人類職業中可被數據化、程序化、可交由機器算力承擔的職能部分,都可能被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所替代,AI的答案甚至會優于人類的表現。在生成英文廣告文案上,ChatGPT的水平已經讓英語六級水平的AA有些看不懂:“AI可以把我的文案質量優化到不屬于我的高度——我自己寫不出那種高級詞匯。”
歷史上,每一次的技術進步都會給人類職業發展帶來變革。而懂得握住紅利的職場人,將會適應技術變革、穿越行業周期。
那么,投手們是如何看待AI等技術的發展沖擊的?有怎樣的適應和選擇?職場Bonus找到了6位從業者——他們是踩中紅利又穿越周期的人,一起探討了人類崗位適應性與技術發展的問題。
01 AI vs 投手:
速率完勝,品控不能及
AI的勝任力來自大量的樣本學習。而廣告文案的數據樣本充斥在全球互聯網,且不限于語言類別。
●在Meta Ads Library搜索服裝品類的廣告,可以看到大量文案樣本(AA供圖)
2022年火爆出圈的AI制圖工具Midjourney已被應用于廣告圖片的制作。在北美經營品牌推廣公司的周默告訴職場Bonus,其團隊正通過在Midjourney輸入基本需求來批量制作廣告Demo圖。“真的還蠻好用的。”她評價道。
類似Midjourney這樣用于圖像生成的AIGC[1]有賴于兩項突破,一是理解語言指令的能力,二是創建圖像的能力。有了這兩項能力,它們將比人類制作圖像的速度更快。
機器更適合產出標品,非標品還是需要人類的智慧參與。AI也無法取代廣告素材產出的品控設置和廣告策略的深度優化。周默表示:AI可以做從1到100的規模復制,但難以取代人類從0到1的創造力。在她熟悉的海外市場,AIGC工具產出的文案或圖片并不能完全符合廣告主需求,還需人工調整。
從批量處理信息的效果來看,AI完勝人類。相較于人而言,AI并不涉及休息的時間成本,其強大的算力和數據學習力會大大提升工具使用者的人效。
此前,AA在處理廣告素材中的圖片時,用的最多的還是Photoshop的自動-批處理功能,以實現批量裁剪、批量調整圖片尺寸的需求。而AI制圖工具,將在功能和速度上比PS提高不止一個量級。
為了借助技術發展優勢、降低人力成本,多數公司在開發智能廣告投放平臺。其中Google Ads是投手們認為功能較為完善的,也是發展時間最長的。此外,還有Facebook Ads(Meta Ads)、TikTok Ads、Twitter Ads等信息流廣告投放平臺。
●Facebook Ads平臺,現隨母公司改名Meta Ads,域名未變(圖源:Unsplash)
跨境電商平臺如亞馬遜、Shopee、Lazada也開發出相應的取代人力的投放工具。獨立站也不例外,甚至走在了更前列。
AA認為,大部分投手正開始被AI取代。智能投放平臺取代基礎執行的投手崗,在增加人效的同時,也會淘汰那些產出效果不如工具的投手。
他推測稱,SHEIN或許已在廣告投放上實現了智能化,或者在廣告的所有環節上都實現了智能化。由于曾專注服裝品類的獨立站投放,他對這一類獨角獸公司保持關注。“目前大部分GMV為10億的公司大概有10到20個投放,而SHEIN的GMV上千億,等價替換SHEIN應該有1000到2000個投放,但實際上投放我見得并不多,在Boss直聘上該公司相關的崗位也很少。”
而經職場Bonus聯系SHEIN的一位市場經理證實,SHEIN內部的確實現了廣告自動投放。在降低投手人數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投手們的工作量。該市場經理表示,他接觸到的SHEIN投手并不忙。
對此,AA看到的不是攔路虎,而是釋放自己部分工作精力的機會。“寫著機械式的日報周報,日復一日機械式地上廣告,倒不如像SHEIN那樣讓AI來更高效地做這些事。”
除自研工具外,市面上的智能投放工具面向的是大多數公司的通用投放需求。采買商業化工具需要費用,越智能往往越貴。周默表示,“對于有特殊推廣需求或預算有限的廣告主,乙方公司提供的定制化投放會更符合需求”,這也給其中的投手留出了職業空間。
Jennie就是乙方公司的投手,她不覺有危機感,反倒樂在其中。“比如Facebook、Instagram的廣告,需要大量的素材,這些素材應該有什么樣的創意,廣告的視覺、文案又應該怎樣展示給不同的用戶,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這也是注重策略和創意的投手不會被AI取代的原因。
再厲害的AI也只是效率工具,是敵是友取決于人:對于優秀的投手而言,適應智能平臺、SaaS等工具早已是家常便飯。畢竟,投手崗位的誕生基因,本就是適應市場和工具的不斷迭代而產生的。
[1] 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生成內容,被認為是繼UGC、PGC之后的新型內容生產方式,其中AI繪畫、AI寫作可用于生成圖片、文案。2022年被認為是AIGC發展速度驚人的一年。
02 一碗青春飯:耗時大,迭代快
通過采買流量、制定投放策略、操作廣告賬戶、內容營銷等方式,達到廣告投產目標——互聯網廣告推廣需求和社交媒體的信息流形態,催生了市場對投手們這樣的期待。
投手的薪資多與其為廣告主帶來的收益掛鉤,由底薪加績效組成。一線城市里的投手月薪基本起步過萬。
投放技能門檻并不算高,可以在自主學習和實踐中掌握。“基本操作兩三個月就能掌握,有一兩年的經驗就可以負責一條產品線的投放。”在電商做了近5年廣告投放的張景說。
“投手這門職業的歷史也不過十年左右。”張景認為這個職業圈里有很濃的學習交流氛圍,“相比成熟產業來說,有種探索的新鮮感。”
懸在新鮮感之上的,是業務迭代和學習的緊迫感,這也屬于互聯網需求下的一種職業特性。跟進不斷變化的市場信息和廣告需求,還要掌握不斷迭代更新的工具,如智能投放平臺、SaaS,以及最新的AIGC工具。
張景指出:“投手的工作與一些歷史比較久的行業不同,去年的經驗今年就不適用了,不學習就會被替代,這種緊迫程度比其他行業要高。”
市場也處在不斷迭代變化中。信息流平臺分為資訊類、社交類和視頻類,細分為不同平臺和渠道。全球范圍內,Facebook、Google占近一半的廣告投放市場份額,但這個比例在逐漸降低。此外,還有近幾年涌現的TikTok,以及Pinterest、 Snapchat和各個國家的社媒等。不同渠道的廣告政策也在變化,比如在2021年4月底,蘋果隱私政策的更改[2],給廣告投放帶來變革。
為更好適應變化,保持產出,大多數廣告投放的從業者都是年輕人。由于市場信息和工具不斷更新,工作耗時較長、耗精力較大,它被普遍認為是一碗青春飯。
即便可借助多種工具,投手的工作也并不輕松。廣告在系統后臺會一直跑著,他們要對廣告效果進行跟蹤,做好對上、對內、對外的數據匯報,還要根據數據反饋與跟設計、IT部門的同事溝通,以便優化廣告創意。
“就像現在飛機都有自動駕駛功能,機長也不能在開飛機的時候睡覺。”張景這樣比喻道。“智能投放平臺提高了人效,給老板降低了人力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的收入。但對于用這個平臺的人來說,該耗時還是耗時。”
“這個行業是能掙到錢的。但平均工作時長太長,掙的都是辛苦錢。”菠蘿在信息流廣告投放的乙方公司工作,每2個小時,她就要報一次數據,不管白天、黑夜、工作日還是周末,甚至過年也不間斷。她還記得2019年做國內K12學科類的廣告投放時,需要凌晨四五點就起來工作。“比較熬人、熬時間,偶爾強度會很大。”
●從業4年,菠蘿養了一只銀漸層英短貓作伴,但由于工作忙碌,她給貓主子拍的照片都沒室友多(菠蘿室友供圖)
[2] 2021年4月底,蘋果公司對IOS系統的用戶隱私條款進行了更改,要求社交媒體公司在追蹤相關用戶數據時,需要獲得用戶的明確許可。這對于追蹤第三方平臺數據的廣告商而言,無法辦法更精準定位用戶畫像。
03 跨境電商投手的“三高”
菠蘿或許不知道,專注跨境電商領域的投手還要更“卷”。
“現在一流投手的水平線應該在每年千萬美金的廣告花費流水。”AA表示。投手高額的廣告花費投入,給跨境電商雇主帶來的廣告收益也是可觀的。
優秀的跨境電商投手,存在高投入、高收益、高回報的“三高”現狀: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對于個人而言,要投入更多時間精力跟進不同市場,對于廣告主而言,要投入高額廣告預算;高產出的成果,也給廣告主帶來高收益,投手也因此獲得了高薪和更豐富的市場經驗回報。
除了及時跟進市場,熟悉產品、競品、行業情況,分析數據、優化投放策略,跨境電商投手們還要熟知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據Atomic Group跨境出海業務負責人Jacqueline介紹,在過去的3~5年間,投手在跨境電商賽道里變得吃香:深圳的跨境電商雇主會高薪搶奪有經驗的優秀投手,更有甚者將深圳龍崗的高額房產贈予中意候選人。
在跨境電商領域,投手是促拉新、提轉化、增收益的重要崗位。通過項目分紅,坐在廣告投放業務負責人、公司合伙人位置上的人,可達百萬年薪。
秋實在成為跨境電商乙方廣告投放公司合伙人之前,付出了大量努力,其中最直觀的就是時間。她基本每天都在10點左右下班,幾乎犧牲了所有業余時間;周六周日也在家看數據,學相關培訓課程。在管理層,秋實為自己贏得了一份高薪,已在杭州搬入新居。
這般付出也讓秋實快速成長,從業1年后就開始帶團隊。她從一個人做執行,到負責15~20家的客戶;廣告預算花銷上,從日耗幾百、幾千,到十幾萬美金,從ROI 2.5優化到3,甚至3.5;從普通優化師到管理者,從幾個人的團隊leader成為流量團隊負責人,開始帶新人,破月消耗量,完成甲方KPI。
“很多人在這個過程離場,其實這才是拉開差距,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秋燕表示。她認為,跨境電商投手的需要有兩大基本素質:抗壓力和體能。
大促或者加預算時候,面對銷售額和ROAS(廣告支出回報率)的指標,需承擔較大業績壓力;對于與國內存在較大時差的海外市場(如北美、歐洲),如需及時追蹤投放反饋,投手要在大半夜盯數據、調預算,得具備相應的體力。
●跨境電商在移動端,被不同國家的消費者廣泛使用(圖源:Unsplash)
主要做北美市場投放的AA表示:“北美流量的高峰就是國內的凌晨到中午,適合投放并觀察數據。”在深圳工作的他,忙的時候偶爾會晝夜顛倒,從凌晨工作到早上,之后早上還得正常上班。
對此,“夜貓子”的AA,并沒覺得有很大壓力。由于人們“陽康”后一段時間內普遍不能熬夜,2022年底,處于“幻陽”狀態下的他稱感染新冠“對我可是個大病”。
半夜爬起來看數據的勞神問題,也因公司和業務而異,還與老板對廣告投放的理解有關。張景表示,項目開始會看,后來數據穩定了就不看了,更多是對數據的策略優化。
Jennie認為,相較于她做海外KOL營銷時需要與海外紅人及時雙向溝通的經歷,投手不需要過多“倒時差”,而是可以沉下心來精進投放策略。她基本在上班時間調整廣告賬戶,半夜爬起來對于她來說“有些夸張”。
“一個人沒辦法一輩子一直投廣告,這不現實。朝著管理層發展會是一條路。”對于職業發展,秋實給出了這樣的見解,“也可根據自身情況,去創業、做培訓等,甚至是換行。”在她看來,只要在乙方做跨境電商優化師超過3年,就算換行,也能迅速適應市場、站穩腳跟。
04 在增長交匯處的紅利期入局
回顧眾人的職業歷程,會發現適應技術發展、了解自身需求的人,總能獲得更多的職場紅利。
時間回到5年前,AA、周默、Jennie、張景、菠蘿、秋實,都是握住紅利期入局的人——2018年,正巧是國內信息流廣告投放與跨境電商高速發展的交匯時刻。
“如果在百度上用高級搜索去搜‘Facebook廣告投放’這類關鍵詞,會發現2018年后相關的搜索條數才逐漸多起來,那時也是跨境電商遍地黃金的時代,是獨立站崛起之時。”AA回憶道。
但選擇入局的職業階段和自身原因,則各有不同。
受訪者中,一類是畢業就踩中紅利入局的大學生——比如AA、張景和菠蘿。他們于同一年從國內院校畢業,有二本,也有名牌院校研究生;他們專業不一,學歷不同。而據獵頭介紹,投手崗至今也沒有過高的學歷門檻,專科畢業即可上手。
AA在2018年末加入了一家以站群模式起家的公司,趕上了獨立站流量的野蠻生長期。當時還處于市場早期,流量紅利下,投放的商品很容易成為爆款。
國際商務專業的張景看到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增量,擅長數據分析的他,一路做到了某上市獨立站的高級投手。
菠蘿則更喜歡廣告創意,在信息流廣告優化中,找到自己的創意抒發口。
第二類,是搭上公司內部轉崗便車的人。
2018年,想做獨立站的公司,覺察到廣告投放的增量需求,進行相關業務調整,也讓具備條件的年輕人得以轉崗為投手——Jennie和秋實正是如此。
Jennie于2018年底從西班牙留學歸來,起初在一家出海公司獨立站做海外KOL營銷。公司戰略變動下,她參加了投手崗的內部培訓,順利轉崗。正巧,廣告部當時缺一個會小語種、且了解海外市場的人。
秋實在2017年時曾負責亞馬遜運營,到2018年底,由于公司從亞馬遜賣家轉型做獨立站,她隨之開始接觸流量和投放。那也是她第一次聽說“投手”這個職業,高強度的工作讓她覺得“每天都像打仗一樣。”4年后,她已是廣告投放代理公司的合伙人。
上述幾位的經歷中,有一個關鍵項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那就是獨立站。
獨立站,正是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對品牌認知的不同所在。
“國內品牌在出海時,如果產品只上架亞馬遜,卻沒有自己的獨立站,那消費者就覺得是低端批發貨。”做北美市場品牌推廣的周默解釋道,“國內是不管產品、品牌高不高級,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在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上交易。但國外不一樣。”
作為海外華人,周默出生在加拿大、求學于英國。她在英國、加拿大、中國都做過乙方,為創業積累了很多資源和經驗。2018年,正好在上海乙方推廣公司工作的她,體驗了國內電商和廣告推廣策略的高速發展,于是看到了將國內的推廣經驗遷移到海外市場的機會。
回到溫哥華,周默便開啟了創業之路,成了投手的雇主方。目前,她與合伙人一起創辦海外品牌推廣公司Hybrid Rituals已有兩年。
在客戶選擇上,她只選有獨立站的品牌。相比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獨立站更需要廣告投放。沒有投放,就意味著前期沒有流量。
05 直面技術革新:
如何獲得穿越周期的主動權?
目前,隨著市場的合規化,獨立站已逐漸脫離站群時代野蠻生長的模式。市場精細化、AI等智能投放工具、平臺興起的同時,2023年的流量費用已上漲至2018年的數倍之多。
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穿越周期。
不能忽略的是,工具的使用者仍掌握著巨大的主動權。技術的變化多集中在系統和工具側,并不會對投手崗位造成直接威脅。
據某跨境電商的廣告工程師介紹,廣告系統一般分成以下幾部分:一是廣告引擎,負責召回、競價、排序、下發廣告;二是聯盟廣告,對接三方渠道,主要是擴量;三是廣告主平臺,供廣告主創建廣告、提供廣告預算;四是運營平臺,進行廣告主運營。
涉及AI算力發展的部分多集中在廣告引擎,其中包括大量的算法模型。AI技術的進步,會讓這些工具變得更好用,將人力的時間和精力解放到決策和創意環節。即使是ChatGPT,也只是基于數據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框架邏輯,并不能替代使用者下達需求和調整想法的自主意識。
技術取代的是可復制的流程。不想被技術取代,就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動的流程化“工具人”。
投放流程,可細分為從開戶、審核、充值、上組[3]、素材準備、優化迭代、數據復盤等,其中有流程可被標準化,標準化就意味著工具化。
“如果你是一個只負責Facebook上組的人——這就是一個批量的重復勞動——那你被替代的可能性將非常大。”秋實分析道,“如果你接觸過多種搜索引擎,以及聯盟、KOL等多種流量渠道的投放和優化,是綜合性人才,能夠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可替代性就沒那么強。”
本質上,人類也是創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先覺者。善用工具、制造工具,讓工具為更多人的生活帶來積極改變,才是努力的方向。
工具制造上,市面上已涌現出各種省力的工具。秋實和她的團隊就發現了SaaS服務的市場:為了解放人力、提高效率,以服務更多客戶,針對模式化的投放流程,自研了川流SaaS工具,并根據跨境市場需求開發了中文版和海外版。
●營銷SaaS工具通過AI技術實現出海推廣場景覆蓋(圖源:川流官網)
AI也正在成為善用者的得力助手。如前文所提及,AA在利用ChatGPT寫出更為優質的廣告文案,周默則與Midjourney等AI生成工具磨合出了一套關鍵詞輸入方案。
“輸入合適的關鍵詞,決定了最后圖片產出的質量。”周默的團隊利用AI輸入關鍵詞,生成Mood Board[4],啟發品牌宣傳主視覺圖的設計靈感。
[3] 上組:可以理解為創建廣告,在投放渠道上,依據一定規則設置(包括設置預算、受眾、投放素材等),用廣告賬戶創建3個廣告層級:廣告系列、廣告組和單條廣告。這一環節,可利用工具設置字段,實現批量上組。
[4] Mood Board:“情緒板”,通過對圖像、紋理、排版、調色板影像或其他材料的收集,將和產品認知關聯的情緒可視化,也稱為“靈感板”。可幫助從業者收集項目的想法和靈感,塑造視覺風格,作為設計方向與形式的參考。
●OpenAI旗下的ChatGPT功能介紹界面(圖源:Unsplash)
06 尾聲
從歷史上看,技術的進步并不會消減所有的崗位,一些在過去未被充分挖掘價值內涵的崗位,反而因技術革新而激發了更多層面的需求。投手崗本身也正是互聯網推廣技術發展下的職位產物。
讓人看到希望的是,上文中在過去踩中了紅利期入局的受訪投手們,也同樣具備針對未來的適應力與調節力。
AA從粗獷發展的大公司,轉到一家小而美的DTC品牌,踐行著自己的“精準投放浪漫”。“故事與詩是人類獨有的,是AI無法計算的人類情感價值。”在全世界數十億人口中找到愿意聽你講故事的人,找到廣告價值觀相符的人,找到那個“The One”,是他腦海中屬于投放的終極浪漫。
張景利用自己近5年的投放經驗和數據敏感優勢,轉去了獨立站的市場調研崗。之前的經驗,正幫助他給出更多符合業務邏輯的解決方案。
菠蘿也走到了廣告優化師的第5個年頭,開始看重Work-life-balance,考慮尋找下一個創意表達窗口。
經歷不同職位身份轉換,具備甲乙方多家不同公司的視角后,Jennie現供職于一家DTC品牌推廣代理公司,接觸到更多的項目和品類,繼續“跟不同的產品、市場‘過招’”。然而有著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她并未就此滿足——出入境管控放開后,Jennie又在籌備一次留學,之后有像周默一樣的創業打算。
周默也在創業路上走得更遠,正著手拓寬自家公司代理品牌推廣的品類,她希望有更多擁有科技、環保理念的產品能被看到。
了解自己、及時求變,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才是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下的職場人應有態度。在ChatGPT掀起的AI的浪潮下亦是如此。
別忘了,AI可以只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但職場真正的主角,是你。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AA、Jennie、菠蘿、張景、秋實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