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頂層文件作為方向性的引導,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要素、平臺經濟、數字技術等方面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遠期目標,數字中國建設全面加速。
本次《規劃》的落地被認為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力度較以往來看會更加顯著。正值此時,全國各地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已發布,無一不印證數字經濟成為新投資增長點這一事實,西部攻算力、中部搞智造、東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全布局,成為今年各地數字經濟工作更顯著的格局。
2023年是各地經濟復蘇的關鍵年,據統計,截至2月全國至少有17個省市自治區啟動了年度重大項目,且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項目頻繁出現,數字化技術滲透入了更多高質量、大規模項目中去。以《規劃》的條文來講,東風已至,千帆競渡,哪些產業首先能乘風破浪,青云直上?
通信、IT硬件需求將迎來高峰
《規劃》中提出: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要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體提升應用基礎設施水平,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消息,近日該部門已經正式下達了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據悉,本批預算將支持首批11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省份超過100個中小城市,加快推進5G和千兆光網等基礎網絡建設。下一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助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來看,2025年IPv6的活躍用戶數規模原定為8億(戶),而根據2022年的規劃來看,目標實現7億(戶),2021年已經實現6.08億(戶),2020年為3.62億戶。可預測到2023年基本上就能夠提前完成2025年的目標。
而隨著更多大型企業需要上云,對于數據傳輸、通信的需求將會打開更大增長空間。特別是以各地方政府牽頭建設的國資云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既能夠把國有企業的大數據進行整合,也能夠為后續企業之間的聯動和相關部門的監管提供便利的條件。國資云的建設在存儲數據核心的IaaS(基礎設施)層,將由各省市國資主導,通過對新建或者加強對現存IDC機房資源的投資力度來強化對IaaS層和數據的掌控。
可見,無論是政策面還是需求面看,2023年對于數據中心的建設投入將不斷加大。一方面是對于未來大規模企業上云的支持,另一方是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超預期需求,現如今大型互聯網廠商開始掀起大模型研發的時速競賽,大模型對算力的需求是指數級增長的,從而需要吞吐量更大、運算速度更快的服務器集群。
東數西算布局加速落地
《規劃》指出要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體提升應用基礎設施水平,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東數西算”工程是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絡格局的頂層設計,同時引導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從而解決東部不足、西部過剩的局面,西部數據中心定位于承接東部區域算力需求。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投資規劃逐步清晰,經濟效益顯著,有望帶動數據中心建設及改造升級,通信作為算力網絡的底座,產業鏈多個環節將重點受益。同時,對通信網絡、數據中心布局、跨區域資源調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網絡是支撐算力跨區域調度的核心底座,我國“雙千兆”網絡建設加速推進,為實現家寬提質、企業差異化承載、一體化建設運維服務等提供了有力支撐。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第二批81個千兆城市舉行授牌,至此,我國已有110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在千兆城市中,由5G和千兆光網組成的“雙千兆”網絡,由于具有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等特征,能帶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各個領域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為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的能力,5G基站數量達231.2萬。千兆城市平均城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超過100%,實現城市家庭千兆光網全覆蓋。千兆城市平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量達到22.2個,高于每萬人15.7個的全國平均水平。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5萬億元,關聯產業規模超過8萬億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算力產業支柱作用越發凸顯。
算網融合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技術底座,對于信息通信技術演進、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算網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所謂算網融合,是以通信網絡設施和計算設施的融合發展為基礎,通過計算、存儲及網絡資源統一編排管控,滿足業務對網絡和算力靈活泛在、彈性敏捷、智能隨機應用需求的一種新型業務模式。
一年以來,各國家算力樞紐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加緊推進各重大工程建設,數據中心項目如雨后春筍,算力產業底座持續夯實,算力資源結構日趨完善,“東數西算”持續賦能千行百業,可以說“東數西算”工程已初見成效。日前,中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甘肅樞紐節點慶陽數據中心集群項目開工,這又標志著“東數西算”甘肅樞紐節點建設進入重要階段。
國家安全主線更加強化
《規劃》重點指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劍指國家安全主線。《規劃》提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一是要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信創和數據安全作為保障國家安全的核心環節,未來將迎來持續的政策催化和基本面的強反轉,實現戴維斯雙擊。
伴隨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發展的20多年,數據孤島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而數據安全風險(信息泄露、惡意攻擊、算法濫用等)日益暴露出來,數據安全問題的解決優先級將高于數據共享和數據孤島。
2023年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門發布《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目標到2025年,數據安全產業基礎能力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產業生態和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標準供給結構和覆蓋范圍顯著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領域應用水平持續深化,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當前數據安全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隨著國內信息安全和信創政策的催化,我國數據安全產業有望迎來蓬勃發展。
另外,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離不開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的支撐,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陸續出臺促進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行動計劃,培育技術先進、產業發達的網絡和數據安全生態,產業綜合實力穩步增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從調研來看,從業企業數量也超過3000家。
最后
隨著新一年開啟和三年疫情防控成為過去時,各地都吹響了新階段經濟沖刺的號角。科技產業的發展浪潮離不開政策東風的支持,對于產業人來說,大氣候和小風向都可能孕育著新的機會點,身在智能物聯網領域的企業,2023年抓住數字中國的浪潮,你就是新時代的弄潮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