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及摘要
長按掃碼,可閱讀和下載原文
綜述
小麥族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
作者:鄺劉輝,李琪,張國平*
摘要:小麥族是禾本科植物中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來源之一,包括小麥、大麥、黑麥等麥類作物,全球年產量高達9億t,約占全部谷類產量的30%。小麥族物種基因組龐大,重復序列比例高,且倍性水平多樣,因此其從頭測序和組裝難度相對較大。近年來,隨著三代長讀長測序技術和針對復雜基因組的組裝算法不斷發展,以及測序成本顯著下降,越來越多的小麥族物種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相繼完成。本文綜述了小麥族中小麥屬、大麥屬、黑麥屬、偃麥草屬和山羊草屬共計17個物種(包括亞種)的全基因組研究進展,包括測序技術、拼裝策略、組裝質量、基因組和基因功能的主要分析內容等,旨在為更復雜的植物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與技術參考。
關鍵詞:小麥族 ; 基因組 ; 全基因組測序 ; 小麥屬 ; 大麥屬 ; 黑麥屬 ; 偃麥草屬 ; 山羊草屬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5.161
乙烯調控植物營養缺乏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作者:李艾凝,姜百惠,李桂新,丁忠杰,鄭紹建*
摘要: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氮、磷、鉀、硫、鐵等14種礦質營養元素,而這些元素在不同類型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存在極大差異。為了適應養分缺乏的環境,植物必須感知外部和內部礦質養分濃度的變化,并通過一系列信號轉導產生形態和生理反應來促進對礦質營養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乙烯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氣體激素,在植物生命周期的許多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乙烯在調節植物響應不同營養缺乏脅迫中也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本文全面總結了乙烯直接或與其他激素/化學信號分子協同調控不同營養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并對今后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乙烯 ; 植物激素 ; 營養脅迫 ; 鐵 ; 磷 ; 鉀 ; 氮 ; 一氧化氮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2.141
生物科學與技術
擬南芥熱激轉錄因子HSFB2b負調控植物熱形態建成
作者:姚紫薇,孫婧靚,劉建祥*,蘆海平*
摘要:為探究參與極端高溫環境應答的熱激轉錄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HSF)是否也參與了溫和高溫下的植物熱形態建成,本研究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結合一系列生理生化和遺傳學實驗,以及效應因子-報告基因系統(effector-reporter)等實驗方法,發現熱激轉錄因子HSFB2b 受溫和高溫誘導,在熱形態建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溫和高溫(29 ℃)下,擬南芥突變體hsfb2b表現出比野生型更長的下胚軸表型,揭示HSFB2b作為負調控因子在熱形態建成中發揮作用。亞細胞定位實驗表明,HSFB2b蛋白在細胞核中發揮功能。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分析表明,溫和高溫下野生型植株中熱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基因、熱激轉錄因子HSFA2和茉莉酸降解基因ST2A相對于常溫(22 ℃)時表達上調,但這些基因在突變體hsfb2b中上調倍數更大。此外,效應因子-報告基因系統實驗證實HSFB2b可以結合ST2A啟動子熱激元件(heat shock element, HSE),從而抑制ST2A表達。綜上所述,受溫和高溫誘導的熱激轉錄因子HSFB2b在下胚軸伸長調控中起負調控作用,并且在分子機制上HSFB2b通過識別HSE元件,負調控茉莉酸降解相關基因ST2A的表達,從而負調控植物熱形態建成。
關鍵詞:擬南芥 ; 熱形態建成 ; 熱激轉錄因子 ; 茉莉酸代謝 ; 下胚軸伸長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1.112
園藝科學
不同激素處理下番茄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內參基因的篩選
作者:白圣懿,王曉敏*,劉文娟,程國新,郭猛,姚文孔,高艷明,李建設
摘要:為篩選出在不同激素誘導下番茄中較為穩定的內參基因,本研究以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水楊酸(salicylic acid, SA)3種外源激素分別誘導處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種‘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葉片為試驗材料,通過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進行擴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個軟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這8個番茄候選內參基因的表達穩定性。結果表明,8個候選內參基因的平均CT值為26~34。綜合3個軟件的分析結果發現,在ABA誘導下,番茄中較穩定表達的內參基因為L33和Ubi;在MeJA誘導下,番茄中較穩定表達的內參基因為L33和EF1α;在SA誘導下,番茄中較穩定表達的內參基因為EF1α和L33。綜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誘導下表達最穩定的候選內參基因。本研究篩選的最穩定內參基因將為后續番茄響應外源激素處理的差異基因表達分析和分子機制研究提供校準依據。
關鍵詞:番茄 ; 激素誘導 ;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 ; 內參基因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3.081
不同遮陰處理對茶樹葉片主要植物激素生物合成的影響
作者:金晶,閭怡清,何衛中,疏再發,葉儉慧*,梁月榮
摘要:采用遮陽網覆蓋是常見的農藝措施之一,已廣泛應用于抹茶生產中。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為研究對象,采用黑網、紅網、藍網和黃網遮陰處理茶樹以改變茶樹生長的光環境(光照強度和光譜組成),以在自然光照條件下生長的茶樹為對照組(CK),檢測不同遮陰處理下茶樹葉片的植物激素水平和轉錄組譜。結果表明:相較于CK,藍網遮陰處理可以顯著提高茶樹葉片中脫落酸、赤霉素類、生長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茉莉酸和水楊酸等激素含量,其次為黃網、黑網和紅網遮陰處理。轉錄組測序結果表明,相較于CK,黑網遮陰處理茶樣的差異表達基因條數最多(上調3 422條,下調4 074條),然后依次是藍網(上調476條,下調1 271條)、黃網(上調663條,下調994條)、紅網(上調723條,下調810條)。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通路富集結果表明,藍網遮陰處理組與CK比較組中,光合作用-天線蛋白和植物激素信號轉導2條通路被顯著富集,主要體現在捕光復合物和植物激素信號合成通路相關基因表達明顯上調。由此可見,覆蓋遮陰可以改變茶樹生長的光環境并調節茶樹葉片植物激素合成,從而影響茶樹新梢生育。
關鍵詞:茶樹 ; 遮陰處理 ; 植物激素 ; 轉錄組分析 ; 生物合成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2.303
植物保護
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和數字PCR檢測鑒定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
作者:張健男,王依名,張潔凈,陳磊,羅金燕,易建平,李斌,安千里*
摘要:白葉枯病和條斑病是水稻重要的細菌性病害。水稻白葉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屬于同種下的2個致病變種。鑒別Xoo和Xoc對檢疫和防控這2種病害至關重要。Xoo和Xoc中的鐵-紅酵母酸/鐵-糞生素受體基因fhuE在進化過程中因不同程度地缺失而成為假基因。針對Xoc中有而Xoo中缺失的fhuE部分序列設計引物,篩選出Xoc特異引物XocFhuE-F(5′-ATCGAACGATGTCACCAGGG-3′)和XocFhuE-R(5′-AGAAACGTGCGGCCAGATAA-3′)。用XocFhuE-F/XocFhuE-R能只從Xoc菌株中僅擴增出159 bp片段,并結合熒光染料建立了SYBR Green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EvaGreen微滴數字PCR(digital PCR, dPCR)方法來檢測鑒定Xoc。在20 μL反應體系中加1 μL模板,qPCR檢測菌懸液中Xoc的下限是1.6×104 CFU/mL,檢測帶菌種子中Xoc的下限是1.2×103 CFU/粒;dPCR檢測菌懸液中Xoc的下限是1.6×103 CFU/mL,檢測帶菌種子中Xoc的下限是1.2×102 CFU/粒。綜上所述,基于Xoc特異引物XocFhuE-F/XocFhuE-R建立的SYBR Green qPCR和EvaGreen dPCR為檢疫Xoc和監測預警水稻條斑病提供了高效的檢測方法。
關鍵詞:水稻條斑病 ; 水稻白葉枯病 ; 水稻黃單胞菌 ; 保守標志蛋白 ; 鐵-糞生素受體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2.271
內蒙古陰山沿麓馬鈴薯枯萎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
作者:賈瑞芳,康立茹,趙遠征,安樂,張之為,趙君,徐利敏*,張鍵*
摘要:為明確內蒙古陰山沿麓地區馬鈴薯枯萎病病原菌種類及其生物學特性,本研究以2018—2019年采集的463份馬鈴薯枯萎病植株為材料,采用組織分離法對病原菌進行分離純化,按照柯赫氏法則進行致病力檢測,利用形態學特征結合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測序結果明確病原菌種類及分類地位,并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分離得到的139株鐮刀菌屬真菌均能引起馬鈴薯枯萎病,這些鐮刀菌分屬于10個種,分別為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64株、木賊鐮刀菌(F. equiseti)30株、輪枝鐮刀菌(F. verticilloides)10株、銳頂鐮刀菌(F. acuminatum )12株、芬芳鐮刀菌(F. redolens)4株、茄病鐮刀菌(F. solani)6株、三線鐮刀菌(F. tricinctum)7株、層出鐮刀菌(F. proliferum)2株、接骨木鐮刀菌(F. sambucinum)3株、厚垣鐮刀菌(F. chlamydosporum)1株,其中尖孢鐮刀菌的分離率為46.0%,為優勢分離菌株。生物學特性測定結果表明:供試鐮刀菌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的適宜生長pH為7~9,銳頂鐮刀菌、接骨木鐮刀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5 ℃,其余鐮刀菌種最適生長溫度為30 ℃。通過致病力測定發現:鑒定出的10種鐮刀菌的致病力差異顯著,其中尖孢鐮刀菌是引起內蒙古陰山沿麓地區馬鈴薯枯萎病的優勢病原菌,發病植株病情指數為60.19,顯著高于其他9種鐮刀菌。
關鍵詞:馬鈴薯枯萎病 ; 鐮刀菌 ; 生物學特性 ; 致病力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2.281
食品科學
9種海洋貝類硫酸化多糖的提取、分離純化及化學性質分析
作者:武瀟逸,侯志強,嚴魯峰,朱凱,葉興乾,陳士國*
摘要:硫酸化多糖是貝類中重要的營養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種適合海洋貝類動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離純化的方法,并應用于9種貝類;測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學組成、分子量和單糖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種類。結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夠實現多糖的快速分離純化,純化后9種貝類的多糖均為單一組分,分子量為24~55 kDa。純化多糖的單糖組成及紅外光譜結果表明,9種貝類中的硫酸化多糖具有類糖胺聚糖特性:蛾螺科和殼菜蛤科多糖樣品呈現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的特征,分別以水泡蛾螺和翡翠貽貝為代表;海灣扇貝多糖樣品呈現肝素(heparin, HP)的特征。本研究為食用貝類硫酸化多糖的結構解析提供了微量快速的前處理技術。
關鍵詞:海洋貝類 ; 硫酸化多糖 ; 糖胺聚糖 ; 微量提取 ; 分離純化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2.201
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西苕溪流域菜地土壤肥力狀況與磷素流失風險
作者:郭曉穎,劉曉霞,王劍,倪玥敏,冷明珠,倪吾鐘*
摘要:菜地土壤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容易出現養分不平衡和過量積累等問題,嚴重影響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西苕溪流域露地和設施栽培模式下菜地土壤肥力狀況和主要障礙因子分析,探究了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風險閾值。結果表明:露地菜地土壤pH值顯著低于設施菜地(P<0.05);設施菜地土壤全鉀、速效鉀、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和水溶性鹽總量、電導率顯著高于露地菜地(P<0.05)。2種栽培模式下95.8%菜地土壤處于Ⅱ級肥力水平。土壤水溶性磷與Mehlich 3-P的關系可用分段線性回歸方程表征,估算得出露地和設施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風險閾值分別為102.7、128.7 mg/kg,超過對應閾值的樣本數分別占總數的65.0%和83.3%。綜上所述,西苕溪流域內露地和設施菜地土壤酸化狀況較為嚴重,磷素潛在流失風險非常高,其中設施菜地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更為突出。
關鍵詞:菜地土壤 ; 栽培模式 ; 土壤肥力 ; 次生鹽漬化 ; 磷素流失 ; 閾值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1.242
浙江省海島丘陵土壤的發生特點與系統分類歸屬
作者:麻萬諸,朱康瑩,卓志清,章明奎*
摘要:海島地理景觀特殊且成土條件復雜,其土壤形成有別于大陸。為了解浙江省海島丘陵土壤的發生特點和系統分類歸屬,本文對80個土壤剖面進行調查,并結合歷史文獻數據進行研究。調查結果表明:浙江省海島丘陵土壤的地貌結構、母質組成、氣候條件和植被類型等相對單一,但海島規模、離陸距離、潮汐、人為活動影響頻繁;地形坡度較大,石質化明顯,黏化作用弱,脫硅富鐵鋁化作用多變,風化淋溶系數中等,復鹽基現象明顯,pH值和鹽基飽和度較同緯度大陸高,成土環境受古代和現代雙重因素影響。在該研究區共鑒定出富鐵土、淋溶土、雛形土和新成土4個土綱,干潤富鐵土、濕潤富鐵土、干潤淋溶土、濕潤淋溶土、干潤雛形土、濕潤雛形土和正常新成土7個亞綱,10個土類、11個亞類和25個土族。浙江省海島丘陵土壤形成方向基本上與同緯度大陸丘陵土壤相同,屬于傳統的“紅壤帶”。
關鍵詞:海島丘陵土壤 ; 浙江省 ; 土壤發生 ; 成土環境 ; 土壤分類 ; 復鹽基作用 ; 土壤水分狀況 ; 土壤分布規律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2.302
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
海參肽與肉蓯蓉組合物對急性運動小鼠激素水平及睪丸抗氧化損傷的影響
作者:駱賢亮,劉旺鑫,王晶,杜鵑,馮鳳琴*
摘要:為初步探究海參肽與肉蓯蓉組合物對急性運動小鼠激素水平及睪丸抗氧化損傷的影響,將小鼠隨機分為空白組、對照組、低劑量組合物組(0.3 mg/g)、中劑量組合物組(0.6 mg/g)和高劑量組合物組(2.0 mg/g),用不同劑量的海參肽與肉蓯蓉組合物連續給小鼠灌胃42 d,采用急性力竭游泳造模,并于第45天進行交配實驗,記錄小鼠性行為學參數,并測定其激素水平及抗氧化相關指標。結果表明:組合物中海參肽與肉蓯蓉的最佳質量比為2∶1。急性力竭游泳導致小鼠體內出現能量消耗和代謝產物堆積(P<0.05),而海參肽與肉蓯蓉組合物可不同程度地延長小鼠的急性力竭游泳時間,降低其體內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含量。急性力竭游泳會引起小鼠睪酮和雌二醇含量下降,但中、高劑量組合物使兩者含量顯著提升(P<0.05);同時,中劑量組合物顯著降低了小鼠促卵泡激素和鳶尾素水平(P<0.01),并顯著提高了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P<0.05);此外,各劑量組合物明顯提高了小鼠精子活力,并且顯著降低了小鼠精子畸形率,增強了睪丸組織的總抗氧化能力(P<0.05)。綜上所述,在小鼠急性力竭游泳模型中,海參肽與肉蓯蓉組合物具有延緩疲勞癥狀產生、提高睪酮水平、減少精子和睪丸組織氧化損傷的生理活性。本研究為激素水平調節相關功能食品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海參肽 ; 肉蓯蓉 ; 急性力竭游泳 ; 激素 ; 氧化損傷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2.142
農業工程
鉛氣溶膠脅迫下茶樹葉片生理生化指標變化及光譜快速檢測
作者:陳海天,周學軍,沙軍靜,李曉麗*,王瑾*,何勇
摘要:茶樹作為多年生葉用植物,在鉛氣溶膠脅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標變化和鉛累積效應亟待研究。本文以鉛氣溶膠方式模擬大氣污染環境,研究‘烏牛早’與‘迎霜’2個品種茶樹在鉛氣溶膠脅迫下根、莖、葉各器官的鉛累積情況以及葉片中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物的變化規律,并結合傅里葉變換紅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光譜技術建立各指標的快速檢測模型。結果表明:在正常環境條件下茶樹葉片的鉛含量極少,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根的鉛含量遠高于葉,證明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土壤-根途徑是茶樹積累鉛的主要途徑。隨著脅迫時間的延長,高質量濃度鉛脅迫組葉片的鉛含量顯著高于莖和根,證明存在大氣-葉面吸收途徑,高質量濃度鉛脅迫組葉片中鉛含量最高可達無鉛處理組的14倍;在脅迫試驗的42 d中,葉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與抗壞血酸含量在脅迫的前中期不斷增加,而在脅迫的中后期不斷減少,谷胱甘肽含量整體處于上升趨勢。分別采用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與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了基于中紅外光譜特征波段的生理生化指標定量預測模型,兩者均可實現鉛氣溶膠脅迫下茶樹生理生化指標的快速檢測,并且ANN模型的效果普遍優于SVM模型。其中,葉綠素a的ANN定量模型得到了最佳預測效果,在預測集中的相關系數可達0.810,均方根誤差可達0.032 mg/g。綜上所述,鉛氣溶膠脅迫會導致茶樹體內鉛的累積以及生理生化指標的顯著變化,基于FTIR光譜技術可實現茶樹生理生化指標的快速檢測,有望構建茶樹受鉛氣溶膠脅迫的快速診斷方法。
關鍵詞:鉛氣溶膠 ; 茶樹 ; 光合色素 ; 抗氧化物 ; 紅外光譜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2.01.111
基于無損力學平臺的水稻倒伏表型分析(英文)
作者:呂夢琪, Sunghwan JUNG, 麻志宏, 萬亮, 孫大偉, 岑海燕*
摘要:Traditional rice lodging measurements are time-consuming and destructive to rice plants. This study thus developed an easy-to-implement and nondestructive mechanical platform for phenotyping analysis of rice lodging, which can monitor the lodging-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The lodging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jointing stage, booting stage and heading stage from August 15th to September 21st, 2019. The force and displacement were measured from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using the lodging measuring platform with a force sensor, which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bending stiffness coefficient (KEI) of rice. Meanwhile, RGB imag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echanical platform, which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projected area and the center of force (Co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I values of lodging-resistant cultivars (Beidao 1 and Shennong 9816)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odging cultivars (Yueguang and Qiuguang), which can reflect rice’s lodging resistance in the growth period.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distances between CoF and the root of lodging cultivars within the RGB image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odging-resistant cultivars and easily led to rice instability. 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rice lodging monitoring and precision breeding.
Key words:rice lodging ; crop phenotype ; mechanical platform ; RGB images ; dynamic bending stiffness coefficient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2.301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征稿啟事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農林核心期刊
Scopus檢索
浙江大學農生環學部一級期刊
本刊網址:
http://www.zjujournals.com/agr/CN/1008-9209/home.shtml
初審迅速1~3天,不耽擱下一個投稿
審稿速度快過去的6個月,實際送審的稿件,平均錄用時間約50天,平均退稿時間約40天(注意是平均)。錄用后可盡快上線,在中國知網優先出版
征稿方向:生物科學、生態學或農業生態學、作物科學、園藝科學、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土壤學、生物地球化學、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基因組學、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農業微生物、畜禽水產、農業工程及其相關交叉學科的學術論文及文獻綜述和研究快報
具體的,以下方向將很受歡迎:基因組編輯技術及其在農作物和畜禽中的應用研究、食品檢測中的高光譜成像技術、抗氧化肽的分離與表征、農田土壤污染修復、入侵生物學、家畜胃腸道消化、牛瘤胃微生物組與腸道甲烷排放研究、植物DNA甲基化的調控機制及其作用、植物病蟲害防控、智慧農業
征專輯專題
承接場景:
科研單位、學會協會周年慶專輯、依托大型學術會議或大型科研項目的主題專輯、學者個人自薦任客座編輯組織專輯。
出版形式:
14~16篇文章可組整期的專輯,3~6篇可在正常某一期開設專題。
我們的優勢:
1. 速度快。在客座編輯團隊將稿件落實到位后,一期專輯的出版可在5個月左右完成(包括同行評審與編校生產上線)。
2. 多渠道發布。專輯專題出版后會同時在中國知網網站平臺、Scopus、期刊自建網站、期刊學術新媒體矩陣(超過15萬用戶)等同時發布。
專輯要求:高學術水準!
專輯咨詢:0571-88272801;zdxbnsb@zju.edu.cn
期刊簡介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創刊于1956年,是浙江大學主辦,由國家教育部主管的農業與生命科學類學術性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現已被國內外許多重要的檢索系統作為收錄對象,例如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動物學記錄》(ZR)、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CABI)、俄羅斯《文摘雜志》(AJ)、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索引(AGRIS)、英國《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瑞典開放獲取期刊目錄(DOAJ)等。在國內,《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分析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收錄,并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等全文收錄。并且還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列為《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類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科學、作物科學、園藝科學、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農業工程及其相關交叉學科的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和研究快報等。讀者對象是廣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教師與研究生等。
歡迎訂閱!
郵發代號:國內32-48 國外 BM4108
郵箱:zdxbnsb@zju.edu.cn
電話:0571-8827280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148號
更多信息,請關注“浙大學術期刊”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