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茂敦 (作家 出版人 創業者)
為什么很多人不喜歡聽大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所謂的大道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大而空,不一定有實際意義。具體有三大原因,你知道嗎?
從字面理解,大道理就是重大的原則和理論,99%的人都懂,但做到卻極難。
我們聽過的大道理很多,隨便可以列出上百個乃至上千個。比如活在當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吃一塹長一智、吃虧是福、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等等。
應該說,從社會主流觀點和正能量的角度來說,大道理表面看起來基本是對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但當我們仔細去分析思考之后就會發現,很多大道理就是正確的廢話,或者說只說對了部分。
歸納起來,人們不喜歡聽大道理,主要有3大原因。
第一、經常聽到,嚴重缺乏新意
可能大家都不會承認,但事實是,人們從內心來說,總是喜新厭舊。其中,既包括對待感情的態度,也包括其他方面。對于大道理亦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長輩、老師和家長,隨時會告訴我們一些相同或類似的大道理,時間一長,就會感到厭煩。因為經常聽到,而且嚴重缺乏新意,自然會產生抵觸心理。
第二、時過境遷,無法引起共鳴
不少大道理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教訓和價值觀,在某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這些大道理是沒問題的,也廣受推崇。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曾經的金玉良言,到了21世紀的今天,已經不再適合,甚至是錯誤的。
比如,說到“三綱五常”,在封建社會較長時間內,都被視為金科玉律。如今,這些大道理明顯已經糟粕,早就被唾棄。因為時過境遷,過去的部分大道理已經無法引起共鳴,也就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同和接受。
第三、蒼白空洞,不具指導價值
很多大道理看似沒問題,但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卻不具有太大的指導價值,解決不了具體的問題和困難,因此被看作是正確的廢話。
以“吃虧是福”這句大道理為例。如果拉長時間周期(比如三五十年或一輩子)來看,這句話肯定有道理,但對那些只想獲得短期利益的人來說,會覺得這個大道理有點坑人。畢竟,有的人吃虧多年,甚至一二十年,也不見得獲得所謂的回報,也就容易對這句話產生不信任,甚至認為是偽道理。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交流討論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