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上,走過了很多的路,看過了很多的事情,聽過了很多的故事,雖然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卻有著各種各樣的精彩,在故事里,有笑有淚、有溫度、有力量,他們普通而自信,這讓我覺得一定要分享給大家,于是有了這個【普信人生】故事系列。
這是【普信人生】第一期人物:
一個技校畢業,進工廠打螺絲,如何逆襲開工廠,進而實現在大城市買房子、買奔馳。看完了他的故事,你會發現:“人生的路上到處可以看到機會,可是機會出現的時候,它是給有準備的人。"
1
畢業打工
作為80初,初中畢業的時候,第一選擇是中專,特別是一些專業對口的中專比如銀行、郵電、海關等等,這些都是很吃香的,讀書三年,分配工作,比起讀高中然后考大學,風險小,收益不低,很多人的第一選擇。然后才是讀高中,這需要讀書厲害,同時有耐心才能考上大學。第三個選擇就是讀職業技校,學習一門技術,相比師徒制,還能拿一個文憑。
當時在農村中學,學習在班上來看還可以,可以排到前十, 可是在整個縣就不夠看,整個學校初三200個人,就只有3個考入縣一中,其他的就自謀出路了,我家里的經濟條件一般,作為老大,家里還有弟弟妹妹上學,于是選擇了念中專。
村里有個哥哥在中專念著還行,出來以后還挺搶手,于是就跟他填報了同一個專業,機械加工,這個專業在車間干活,就是有點臟,不過作為技術工種,容易就業,工資也還行。
讀完中專以后,學校推薦了實習就業,就是進入工廠車間,做了幾個月,發現留下也沒有什么意思,于是就跑到深圳,開始了打工生涯。
剛開始自己找,覺得自己中專畢業,有一技之長,應該可以找一個好點的工作,可是社會幫著教育人,來來去去跟普工差不多的工資,工資要高一點,那就是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差,就是臟。
后來跟堂哥他們溝通了下,有個老鄉在機械廠,他們是大公司,開機床工資還行,一個月1200, 主要是干凈,公司正規,朝九晚五的,還有周末,這簡直是工廠里面的最好的待遇了。
這個工廠待遇不錯,而且有時間,這樣就可以呼朋引伴,大家一起玩,后來幾個人一起在外面租了房子、買了電腦,那叫一個爽,就是存的錢少。 當然離開不是因為錢,而是另有原因。上升空間太小了。
工廠招來了一個大學生,這個大學生來了以后,剛開始什么都不會,畫圖,機床操作什么的都是我手把手教,可是三個月以后,等他熟練了,他就成為了我們的副組長,因為他的電腦用的溜,學習東西快,還懂英語,這樣他有優勢。 而作為一個中專生,領導根本不會考慮讓我們升職,只能操作機床。
工廠給的錢自己生活還行,沒有發展空間,過了兩年,到了要成家的年紀,總是這樣也不行,剛好這個時候認識了女朋友,他哥哥經營著一個家庭作坊,五金配件加工,剛好想轉型,這樣就辭職了,我跟女朋友接手了五金加工家庭作坊。
2
家庭作坊
這種家庭作坊在深圳是很正常的,這是最容易起步的,一般來說家里夫妻兩人,如果生意好,加上父母,這樣就可以了。 而機器加上材料的投資,也就2萬塊左右,在我們到深圳做生意的來說,很多都是從加工這種五金配件起步。
加工技術簡單,一般人學習個三個月,都可以搞定,不過這個配件款式規格多,一般是根據工廠的要求進行定制,同時整個流程很長,這樣導致效率低。你會發現,如果你做一個配件,從頭到尾至少需要半天,效率太低了,所以每個配件報價都是10元左右。
效率低,只要生意好,那倒是沒有什么,源源不斷的訂單過來,根據訂單生產就好了,這樣賺錢也還行,賺點小錢,一家人一起做事,期間生孩子,也買了一個代步車。
然而中國的就是卷,由于技術簡單,越來越多人加入,競爭越來越激烈,因為是消耗品,質量對于工廠來說沒有意義,所以只能從價格入手,價格不斷下降,否則生意就被其他人撬走了。
價格從10元,到8元,6元,這個時候已經很難賺錢了,于是不斷有人退出,整合合并,這也導致很多人開始清貨,清不動就把價格降到了4元,這樣真的沒得賺了,連汽車加油費都賺不出來了。
到了這一步,那就迷茫了,開始各種想辦法,首先節流, 找供應商,看看有沒有更加便宜的材料,家里則是能省則省, 訂單不多父母就回老家,也就是相當于裁員。
然后是開源,找原來客戶,不論是工廠,還是五金店都是跑,了解他們的需求,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機會。
這一套動作下來,發現還是要降低成本,否則沒有機會,也是中間招人合伙,他負責銷售,我負責生產,可是發現成本更高了,只能散伙。這次合伙雖然虧錢了,但是并非一無是處,倒是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標準化。
3
標準化,規模化
這個五金配件的缺點是流程長,款式規則多,這是無法改變的,原來競爭不激烈的時候,客戶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那沒有問題,現在不行就是因為價格低了。
那如何能夠標準化,不同廠家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就把過去的產品拿出來做統計,哪些銷售多,哪些銷售少,標準化的第一步就是放棄銷量少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少見的規格,理出一個常用的規則清單,即使這樣也有大概60個規格。
第二步批量化生產,原來定制沒有辦法批量生產,導致效率低下,而做常用規格則是可以做存貨的只要客戶下單,立即送貨,珠三角今天下單,每天送到,充當五金店的倉庫,這一步還是很吸引五金店的。
開始做存貨的時候,批量生產,這樣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這樣人工費用降下來,這樣價格就可以降下來了,于是把最低價格定到3.5。
第三步擴大銷售渠道,做好宣傳手冊,主要就是兩個點,一是價格最便宜,一個是發貨速度快,把珠三角的五金店跑了一遍,爭取更多的客戶。
做完這三點以后,訂單嘩嘩來,開足馬力生產,而且還雇了一個人專門發貨,每天的快遞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這樣更加加快了整合。原來的貨一年就賣幾萬個,后來做到了上百萬,這是不可想象的。
訂單多了以后,發現瓶頸在生產了,生產的速度跟不上,可是在深圳擴大生產太貴了,深圳都是騰籠換鳥,對于這種工廠不友好,于是想到了回老家開工廠。
一想到回家開工廠就頭大,重要是老家沒有相應的產業鏈,于是所有的機器、材料都要從珠三角運回去,做好以后運出來賣。
居于這一點,就想著找朋友合作,他搞生產,然后我來包銷, 在這樣的背景下工廠開起來了,真的是機器的零件壞了一個都要從深圳買了運回去,不過慢慢的生產上來了,整個量上去以后,大家都覺得虧了。生產的覺得我累死累活,沒有賺到錢,而他賣給我的價格也不低,我也沒有賺太多的錢。
于是又拆伙了,可是生生給自己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那怎么辦,又在深圳找了一個朋友,繼續搞生產,供貨半年以后又要提價,得了,又多一個競爭對手。
這次沒轍了,事不過三那就自己開個工廠吧, 這次直接把工廠開到老家,生產還得自己搞, 要搞就搞一個大的,按照一個月10萬個這樣的規模去搞。
這規模下去,優勢就出來了,可以整合上下游了,用于量大,供應商一次性供貨,可以有賬期,供應商的貨可以根據我們的機器提供定制,這樣我們可以節約成本。這樣一整合,優勢就明顯了,比原來好多了。 不做的時候,想想都覺得很多困難,真做起來,你會發現,其實也沒有那么麻煩,而且也有不少意想不到的好處。
4
自動化,走出自己的路
自己開工廠,好處不少,自己根據銷售控制生產,調整生產的規格、不會被人通知下個月又開始提價了等等。
可是招來了員工,就需要管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需要有人去平衡,于是每個月就需要回家幾天,一來發工資,二來就是處理機器故障、調解各種關系。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師傅,他作為最重要的一步,做久了需要加薪,時不時就有想法,你說此次答應也不是個事啊。于是這一步想來想去,就只能機器解決,把步驟重新調整,這樣下來就沒有復雜的步驟了,就不存在師傅了,大家都是普通工人,替換起來還方便。
當然了,為了提升員工的忠誠度,機器帶來的效率提升,可以補貼一部分給員工,這樣有新員工補貼、全勤獎、過節費、年終獎等等。
現在我們家鄉已經有好些加工廠,上下游供應鏈都有,機器的維修、保養都在本地進行,現在準備規劃一個產業園,進行資源整合。
當然現在自動化發展很快,不斷有新的機器,即使剛出來的時候價格很貴,過個一兩年價格就被卷下來了,甚至都用上了激光,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這么充分的競爭,也讓產品的價格一降再降,老產品只能是養著工人,目前已經開發了一種新產品,接下來就看推廣了。
5
從一個打螺絲的工人,到擁有自己的工廠,年入百萬買房、買奔馳一路走了,也是跟國家發展,不斷的調整,當然每一步都有人被淘汰,不斷優化,這也算是中國工廠的一個縮影,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不斷進步。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