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互聯網大廠離職前的24小時里,劃過記錄中曾經溝通過工作的一縱列名字,你會發現在入職時認識的Anna,和離職時想要告別的Anna可能不是一個人。
名字是“花名”,也是現代公司有別于流水線工號的高端替代品。
甚至一起工作了很久,仍然不知道對方的真名,而當自己的真名被朋友在公司門口喊出的那一瞬間,你可能還會有種裸奔的感覺。
而隨著打工人不斷地迭代,他們的花名也在各個公司流轉時來回折返,最終代替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打工人。
01 @Abby有時會被問為什么會選擇這么容易撞的花名,而不是更小眾精致的Sylvia、Zenobia、Honora。
只有她自己知道:完全是因為Abby更好讀。
02 而@芝麻很羨慕@Abby,因為他的花名是從公司花名庫里的一眾“丸子”、“蛋撻”、“年糕”......中被迫選出來的。
03 @阿燦最初選擇的花名其實是@許燦,由于太過像真名而被HR勒令再取一個。其實明明他本名只是劉波、張偉的程度。
04 @蝦皇堡不喜歡花名,原因是自己每次好不容易想到的絕妙花名都會顯示已被人占用,就像這次他本來想要用@蟹黃堡當作花名,最后卻只能用@蟹黃堡的平替——@蝦皇堡。
01 眾所周知,互聯網行業有#XX同學#派、武俠派、植物水果派、四大名著派等等花名流派。如果你不在這些花名流派里,可能你們公司還沒能到達自成一體的規模。
02 于是當花名風格的走向不受限制時,你可能會看到“伏地魔”與“佩奇”在會議上各執其詞,也可能和“搖粒絨”“鋼琴師”一起在茶水間聊八卦談笑風生。
03 外企的花名毋庸置疑一定是英文名。
但“英文花名+中式社交”的混搭,還是會讓身為職場新人的你,總是在猶豫一圈后尷尬且謹慎地喊出“Bella姐”或“David總”。
04 @小新入職了一家游戲公司,他又恰巧熱愛二次元,本以為會很快融入。
但他對于這種花名方向著實有些心梗,因為二次元真的很難接受喜愛的角色真人化啊。
01 花名通常是和本人的某些特質有關聯的。當然也有例外,譬如隔壁組你想認識很久的丸子頭萌妹,某一天發現她的花名竟然是@絡腮胡???
02 花名也不是完全天馬行空,想怎么取就怎么取。一般來說,可以留意一下自己領導以及管理層的花名規律。
例如你的領導叫@虎牙,那你最好快點避開@武松這個選項。
03 太簡單的也不行,比如一長串純數字。醒醒,這是花名文化,不是工號文化。
04 某種程度上,本名站在花名鄙視鏈的最頂端。 因為當你看到有人用本名當作花名時,
第一反應一定是: “憑什么他們連本名都這么好聽??? ”
01 拯救社恐是@Zora在使用這個花名5年后最大的感受,光鮮的寫字樓和時髦的花名幫打工人在8小時內戴上了面具,抹平了彼此間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
02 上班時,@Zora可以和同事們從行業前沿資訊一路攀談到業內知名人士的八卦,畢竟都是一個圈子的人。
而下班后,別人要回去收租,花名失效的張曉佳要思考明天如何自帶工作餐才最省錢省時。
03 不過,也可能會更容易融入一個圈子。當@賽文在看到公司群里的@佐菲、@泰羅、@蓋亞時,他心想:
一個喜歡奧特曼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這就是他的擇友初篩標準。
04 @王富貴發現自己用了這個花名之后更容易結識新人了,每一個來到他們部門的人臨走之前基本都會問一句:
“你們部門那個叫富貴的是哪個呀?”
05 年少不知花名好,@智子自從在上家公司經歷過自己本名和部門總監重名的社死尷尬后,態度180°反轉,非常喜歡新公司必須起花名的規定。
06 @Cindy在和乙方公司對接時,發現對方的花名和自己在上一家公司時的一樣,不由得稍微放軟了一些語氣,當然也僅限于排列組合使用語氣詞“哈、嘞、哦、~”,不然也太乙了!
01 當然,花名也有副作用,比如獵頭@Eric在挖人時經常遇到知道目標人選本名,但是電話打給對方公司相熟的朋友,卻只會得到這樣的回復:“?。课覀児居羞@個人嗎?他花名是什么?”
02 用花名時間久了,@花茶偶爾也會擔心自己是否會像《千與千尋》里的小千一樣忘記自己的真名。
03 @佳文在一個普通線上工作會議上解鎖了自己稱呼的第四版,前三版按時間順序分別為佳文同學、佳文老師、佳文女士。
顯然,“起花名能消除職場年齡差距”的結論在佳文這里是存疑的。
04 @閃電決定下一份工作再也不叫這個花名了,老板一直要求他人如其名。
但閃電的本意其實是那只樹懶。
05 都說花名會拉近同事之間的距離,@殼子卻不敢茍同,因為花名實在紛繁復雜,導致大家很難一一記對。
以致于同事聚眾八卦cue到某人時,最后都會回歸到最樸素的描述方式:“經常坐茶水間看書的那個”、“噴香水不重樣的那位”、“桌子上有好多擺件的那個”......
06 @海帶是最近才知道一些辦公軟件上賬號離職后不會被注銷,而是傳承給接替的新人,能夠直接繼承他的花名和資源工作,堪稱互聯網職場版“無痛當媽”。
07 @海帶還發現上周告別過的隔壁組帥哥@Carl的賬號依舊顯示在職,想到之前彼此的工作聊天記錄也能被接替的新Carl看到,她十分慶幸自己真的只聊了工作。
01 考編上岸后從大廠離職的@Kate又用回了自己的本名羽晴,因為經過了一段時間對新工作環境的適應。
她明白了:不管在哪里最靠譜的生存方式都是——“大家最好一樣平凡”。
02 @樂琪蠻幸運的,她在上一家公司認識了目前最好的朋友,但由于兩人之前一直互稱花名,導致現在改叫真名之后,總莫名有種網戀奔現的落差感。
03 @螺絲在這次入職起花名時,仔細回想了自己的花名變遷史,從英文名、動物名再到植物名、物品名。
總之越起越不像人名,或者說越工作越感覺自己不像人。
04 或許這就是職場精致的花名和真實生活的平凡,兩者難以消除的隔閡。
不過,正好可以下班立馬消失然后回家做自己。
剛進職場時,對于職場稱呼的復雜程度總會有些恐懼,生怕不小心喊錯了年齡、職位而觸了霉頭。
于是花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部分社交恐懼,畢竟喊Haydn和喊葉總還是有些不同的,避免了一些因為稱呼問題需要在24小時內離開大廠的情況。
如果對Work-Life Balance的交界線有些模糊,或許被罩在花名保護殼下那個真實的自己,也可以幫助到你。
無論是否用過花名,都歡迎點 個 【在看】 ,在評論區討論一下你 印象最深的花名,希望你能一直記得自己的模樣。
編輯 | 七三
插畫設計 | D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