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回顧11個“一號文件”,一個鮮明的主題一以貫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數字農業正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變革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因素,因此,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牧業、開拓創新現代智慧農牧業,加快推進農牧業的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已成為農牧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農牧業智能化的廣闊市場
農牧業即農業和畜牧業。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畜牧業主要包括牛、馬、驢、騾、駱駝、豬、羊、雞、鴨、鵝、兔、蜂等家畜家禽飼養業和鹿、貂、水獺、麝等野生經濟動物馴養業。它不但為紡織、油脂、食品、制藥等工業提供原料,也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豐富食品,為農業提供役畜和糞肥。根據市場調研在線網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畜牧業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2016年,中國畜牧業總產值達到7.8萬億元,占中國農牧業總產值的38.8%。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畜牧業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中國畜牧業的市場規模繼續擴大,預計到2023年中國畜牧業總產值將達到10.8萬億元,占中國農牧業總產值的43.3%,與2019年相比增長約24.5%。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在農牧業領域的探索越來越深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智慧農牧業的概念開始出現,即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牧行業,通過建立精準感知,智能處理的智慧型生產體系,使得傳統農牧業向現代化轉變。
近幾年,國家進一步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數字化也成了農牧行業的熱詞。隨著5G、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農牧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
目前,智慧農牧業的概念、模式很多,比如:智慧水產養殖、智慧農業大棚、智慧農場、智慧林業、智慧蔬菜大棚、智慧食品監管等等。智慧農牧業的模式被越來愈多的受眾接受,它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領域,而是覆蓋于整個農牧業價值鏈,以農業來講,現代化的數智農業體系,包括從種植、采收、運輸、分銷、消費各環節,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助力農牧企業數字化升級和轉型工作也成了互聯網高新技術服務企業的重中之重。目前行業涌現出一大批在“互聯網+”春風中不斷探索的農業企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技術也在農業這個傳統行業中不斷應用,一點點地提高著行業的整體效率,以產品為基石,以行業最佳實踐為差異化手段,圍繞“技術驅動、產品領先、云化突破、行業聚焦、生態經營”戰略主軸持續精進。而致力于數字智造和產業互聯的軟件和云服務供應商,也能將數字化價值帶進每個企業。從國家、行業、企業自身等多個層面來看,農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從過去所謂的選擇題,現在變成了一個必答題。
讓農牧業插上數字化翅膀
農牧業數字化是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技術,將農牧管理和技術數字化,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農牧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推動農牧業由傳統粗放式向知識型、技術型轉變。
比如畜牧養殖監管數字化:一直以來,作為傳統農業之一的養豬行業存在生產效率不高、以及行業規模冗長的特點,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環境安全”、“節本增效”...這不僅僅是企業的呼聲,也是整個養豬行業的呼聲。當然,是問題也是機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改變養豬行業正成為互聯網公司的重大布局。早在2018年,京東與中國農大與聯手打造的“豐寧智能豬場示范點”,利用先進技術能力實現豬場精細化管理和科學自主智能化決策,讓農牧業實現萬物互聯。2019年,京東AI養豬交出答卷,“AI養豬”把生豬出欄時間縮短5-8天,把每頭豬的飼養成本降低80元,如果推廣到整個中國的養豬業,每年可以節約行業成本至少500億元,還可以幫助養殖企業節約30%以上的人力成本。
比如動物疫病監測數字化:利用網絡數字技術、智能感知技術和監控設施設備對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疾病監測和疫病傳播跟蹤,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與處置效率。建立動物電子免疫檔案,實現動物疫病強制免疫信息化管理。建設動物疫病監測數字化平臺,對疫病的發生、發展及流行趨勢進行分析、模擬和風險評估,確定重點的防控地區,推薦合理的防控措施并進行預警發,然后組織建立養殖場、權威專家和獸醫主管部門“三位一體”的疾病快速診斷聯動機制,及時發現、處理動物疫病,減少養殖場的經濟損失和重大疾病的傳播和擴散。
比如農業監管數字化:利用搭載視覺光譜載荷的監測機遙感監測農田,獲取水稻生長周期田塊、冠層高分辨率光譜、影像,云計算生成土壤墑情、土壤肥力、苗情、作物長勢、病蟲害、葉面氮含量等數據資料,不僅為種植戶平地、插秧、施肥、灌溉、收割等農事活動提供科學決策,還可實現作物全生育期指標時序監測和數字化溯源。
還可構建基于4G/5G網絡的大型農業機器人智能協同作業系統,通過采集作業數據、關聯概率數據、融合數據,建立機群、環境、作物等數據場景模式,實現農業機器人在水、旱田耕、種、管、收作業環境下高效精準協同作業等等。
比如鮮品屠宰行業的數字化管理:目前國內大部分定點屠宰企業存在不同程度鮮銷率低、鮮品分割質量不穩定,定價定級不精準等問題,而數字化解決方案可以對屠宰分割全流程實施IoT設備聯機以及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實施,實現過程各環節數據精準采集管理,提高鮮品品質分級的科學性與準確性;IoT平臺能通過對接分軌、立庫、稱重等系統實現統一操作管理,提高業務管理效率;通過對生產以及貯藏過程的實時數據驅動管控,強化鮮品的食品安全與品質穩定性,幫助鮮品企業構建其產品領先的核心優勢;也能幫助屠宰企業建立訂單到生產交付的全流程體系,優化排產模型,有效解決屠企鮮銷率低的問題,降低凍品率。
最后
在現如今的企業發展中,數智化存在于方方面面,主要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建立更高效的決策預警模型,提供智能化分析與管理,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產品價值,尤其是在農牧產業,數智化發展不可避免,誰能夠搶占先機,就能夠占領市場,構建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