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車、一碗粉、一朵花、一條江”這就是邂逅三天后我印象里的柳州。
柳州,舊時別稱“龍城”“壺城”,古屬百越之地。就是這么一座歷史古城最近卻因一碗“螺螄粉”紅遍了大江南北。但柳州讓人留戀的又絕不僅僅是一碗粉那么簡單,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早已形成了以汽車、機械、鋼鐵為龍頭,食品、制藥、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并存、工業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工業總產值約占廣西四分之一。
螺螄粉的故事并不久遠,因為這碗粉是上世紀(參數丨圖片)80年代才興起的工業快餐,忙碌了一天的工人們在下班后,空虛的身體往往被工廠門口叫賣的一碗螺螄粉所迅速安慰,這完美契合了工業城市的屬性。相比較之下,五菱的故事就要久遠很多了。
大多數人對于柳州的認知,相信都是都源自于那家“為人民造車”的企業--五菱汽車。用個老梗來說--柳州不能失去五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五菱的故事始于1958年
我們現在看到的,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三方共同組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公司,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汽車動力機械廠。那時候我國剛取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廣西省為了加快機械工業發展,在柳江西岸建設了柳州動力機械廠,當時主要生產大型船用柴油發動機等動力機械。
但那時候我國船舶動力需求并不大,所以隨后幾年里柳州動力機械廠就轉型生產人民更需要的拖拉機。經過57天連續奮戰之后,1959年12月27日,柳州動力機械廠的紅河牌35型拖拉機(馬力為35,稱為紅河牌35型拖拉機)試制成功。
在1960年1月,紅河牌拖拉機被送往北京,在北京完成了500小時耐久試驗,榮獲了“頭名狀元”的桂冠,后來還獲得全國群英會紅旗獎和全國機械工業躍進紅旗獎。
“紅河”牌拖拉機
有了紅河牌35型拖拉機的成功,柳州動力機械廠于1966年正式投產拖拉機,同年更名為柳州拖拉機廠。當時柳州拖拉機廠生產的拖拉機可以說是一炮走紅,深受70年代的農民喜愛,柳州拖拉機廠也成為了全國八大拖拉機廠之一。
試制“柳江牌”汽車
后期柳州拖拉機廠還陸續生產過萬家牌縫紉機、棉織機,一方面滿足了當時人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為轉型生產微型汽車提供基礎。由造拖拉機轉型到現如今生產汽車,五菱和蘭博基尼是一樣的。
1985年 五菱正式邁入汽車行業
LZ1010P微型貨車
到了1985年,柳州拖拉機廠成功轉型微車,正式邁入汽車行業,五菱標也在1985年啟用。之后五菱在汽車賽道上逐漸提速,一直到2002年攜手通用汽車和上汽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其過程有很多坎坷和曲折,但結果是喜人的——截止今年五菱汽車累計銷售量已經突破了2700萬輛,熱銷全球40多個國家,是中國銷量最高的民族汽車品牌。
柳州動力機械廠那棟門口寫著“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河西總部大樓,現在被復刻到了五菱青島、重慶、寶駿包括印尼的每一個生產基地里,時刻提醒著五菱品牌不忘初心。從五菱的發展史中我們也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響徹大江南北的口號,五菱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五菱”牌LZ1010MC微型轎車
聊聊柳州“新能源”的兩三故事
·E100的誕生與全民“找車位”
新能源汽車發展多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城市是哪一座?
不是北京更不是上海,而是柳州。得益于政企聯動的模式和一系列措施,柳州新能源滲透率當時達到了54%,也就是說柳州每年售出100輛乘用車,其中有54輛是新能源,連續三年達到全球第一,所以說宇宙新能源中心在柳州并不為過。
E100
五菱的第一輛新能源汽車誕生于2016年,是一臺兩座的小車E100,大家可能會覺得兩座聽起來跟鬧著玩一樣,實際上這臺E100的誕生完全是給予五菱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對人民需求的洞察。
當時五菱有想法后,先做的就是用戶調研,五菱的團隊在柳州市各個大橋上統計途經的車輛,從早到晚的統計,歷經一個月之后,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路上行駛的車里90%以上都只乘坐了1-2個人。而且對于柳州這樣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大家的通勤半徑幾乎都在20km以內。所以五菱就認為在其他車企做高續航或者大尺寸車路線的時候,五菱基于用戶思考,基于柳州這樣的城市短途出行的場景下,消費者到底需要怎樣一臺新能源。
那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兩座的小家伙最合適,所以,五菱當時就推出了一個車位能停兩臺,只有兩座的E100。理性分析柳州人民確實需要這樣的一臺車,但現實中讓大家去接受這樣一個新鮮事物其實并不容易。
所以前期推廣,五菱做了很多工作。當時新能源車普及率很低,兩座車更是一個罕見“物種”,為了破冰,當時五菱造了1萬臺車,一塊電池的成本是5萬多塊,非常貴。即便成本不菲,但還是免費給柳州市民申請使用,給7天的體驗時間,兩個星期體驗之后就要還回來,所以這就讓用戶主動去嘗試新能源,畢竟說得再好,只有開了才知道好不好。
意料之中,很多人都說很喜歡E100,問能不能能不能再延長一個月,當時五菱的出發點是體驗之后讓用戶提意見,告訴五菱新能源車到底怎么做,收集了很多寶貴意見后,五菱就開始開發了第二臺車E200,同樣是讓柳州市民免費體驗。
整個過程離不開五菱跟柳州市政府的政企聯動,五菱汽車跟政府成立了專項新能源推廣的專班。政府也專門派駐了各個部門,包括交警隊、工商局和車管所等,全部入駐企業,打通新能源在使用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提供更多的便民措施。
為了讓柳州用戶得到更好的新能源出行體驗,除了產品之外,五菱和柳州市政府還針對城市環境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基于路權,柳州公交車道可以行駛新能源車,為了讓用戶體會小車停車的方便,發動了全民活動“找車位”,找了之后政府直接定位為新能源小車車位,當時柳州新增了1萬多個車位。因為E100車很小,兩個樹之間停不了的時候,用戶可以看看哪里停得下,能停下拍下來五菱就給獎勵。
MINIEV
還有補貼,當時五菱E100、E200推出后,用一度電柳州政府補貼5毛,上汽通用五菱補貼5毛,這樣算下來一公里補貼1塊錢。而且柳州市所有的公交車道可以開新能源車,路權有了。
省錢、有路權、有獎勵,停車還非常方便,誰能拒絕這樣一臺“剁椒魚頭”或者“寶寶巴士”呢?
所以那時候新能源汽車在柳州就迅速開花,滲透率達到了22%,除了聰明的政策之外,可愛的柳州人民也對新能源汽車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個成功的品牌總會有那么幾款靈魂車型,在燃油時代讓五菱品牌徹底紅出圈的就是上天入地無所謂不能的五菱宏光,一款入門工具車甚至一度成為了中國不少汽車愛好者心中的“精神圖騰”。
·爆款車MINIEV
MINIEV馬卡龍
在新能源領域五菱又成功打造了宏光MINIEV這款爆品,2022年五菱宏光MINIEV以全年累計突破55.4萬輛的銷量佳績,取得2022年全球小型純電汽車銷量冠軍。宏光MINIEV自上市以來更是累計銷量突破111萬輛,蟬聯28個月中國品牌純電汽車銷量第一,7度登頂全球新能源單一車型銷量冠軍,助力五菱新能源在2023年突破了150萬輛大關。
·72小時轉產口罩
疫情期間五菱開始生產當時人民最需要的口罩,再一次體現了汽車產業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要設備有設備、要物流有物流、要人有人,口罩機、無塵車間,五菱都有,讓全國人民第一次見到了一家汽車企業生產的醫療器械。后續還獲得了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這一國家級的榮譽。
而且五菱當時對國內是“只贈不賣”,圈粉無數。但有意思的是,這事兒最后也沒虧錢,因為后來通用買了三千多萬個,寶馬買了兩千多萬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