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27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出席會議并做主題演講。
沈建光表示,雖然從宏觀數據上看,過去幾年消費增速是下行的,但從微觀領域上看也有很多亮點,比如線上消費、綠色消費、新品消費、縣域消費等,并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綠色智能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項目的財政補貼支持力度。
此外,沈建光認為,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并進一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談及如何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
3月25日至27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論壇第一次恢復線下舉辦。
本屆論壇以“經濟復蘇:機遇與合作”為主題。會上,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圍繞經濟穩健復蘇、高水平對外開放、產業鏈韌性、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研討。
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課題是什么?如何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圍繞數字經濟主題,中國財富在會議現場專訪了多位專家學者。他們一致認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
李稻葵:通訊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大有可為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目前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課題是與產業結合,尤其是和制造業結合。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即在處理工業制造業加工信息上,因為此類信息存儲量非常大,且更新速度非常快,相應地也呼喚著產業數字化的加速。
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李稻葵稱,這需要一些示范工程。因為一個產業中如果出現一兩家企業在數字化建設方面頗有建樹,企業生產成本其實會降低得非常快,與此同時,供貨的速度也會相應大幅提高,在這樣一個示范效應下,其他的企業也會迎頭趕上。
談到哪些產業將在數字化浪潮中取得發展勢頭,李稻葵認為通訊行業大有可為。“疫情三年,人與人的交往多為視頻交往,但是大家普遍覺得視頻交往遠遠不如線下交往,因為我們現在所用的這些通訊工具,它的信息傳遞量實則遠遠不夠,而這又是未來發展潛力所在。”李稻葵稱。
沈建光:讓數據成為推動勞動力發展的生產要求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因為數字經濟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亮點,尤其在全球經濟都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數字經濟發展得非常快。政府承認并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這將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增長作用。
談及如何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沈建光表示,宏觀層面上,要針對數字經濟發展進行全局考慮,比如說從頂層設計上展開數據交易,使其成為能提高勞動力的生產要素之一;中觀層面上,涉及對各個行業的改造,如互聯網醫療、智能制造行業等,從而在產業端改造經濟;微觀層面上,大量的中小微企業需要進行數字化改造,從而大力提升這些企業的生產效率。
“其實很多行業都可以進行數字化改造,而有些行業的改造目前已經走在前列,如金融科技等。”沈建光說。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接受采訪
陳玉東:數字經濟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為第一目的
在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看來,數字經濟一定要以數字化為中心、以促進生產效率為目的,不能為了數字轉型本身而轉型,而是為了提高效率而轉型。
對此,陳玉東表示,需要應用更多數字化的手段來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第一目的。
針對數字經濟領域的焦點行業,陳玉東看好實體經濟領域的汽車板塊和家電板塊,并表示未來這兩個行業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接觸到更多的客戶,從而能快速抓住數字化轉型中所面臨的機遇。
劉平田:數字經濟賦能綠色化轉型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中國產業如何通過數字經濟賦能來實現綠色轉型?工信部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副理事長劉平田認為,數字經濟有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總體有利于減少碳排放,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具體來看,一方面,數字經濟可以幫助供應鏈改造來實現節能減碳,并通過綠色工廠的創建來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數字經濟還可以助力碳足跡的計算,從而賦能綠色化轉型。
往期文章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