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應該有不少朋友都被文成百丈漈的短視頻刷屏。無數古裝美女、武士俠客裝扮的網紅們紛紛至百丈飛瀑前打卡,拍出魔幻大片。就連官媒也蹭上熱度,為百丈漈宣傳了一波。然后就有網友曬出了百丈漈景區入口大排長隊的景象。
官媒宣傳
2020年時,我曾去過一次百丈漈,體驗的確非常不錯。無論是景點打造、配套服務,還是線路規劃,都很完善,玩的很盡興。后與群友們討論,游玩過的均給出一致好評。百丈漈的出圈,看似偶然,實則應當。
曬一些當時拍的百丈漈圖片。均為手機拍攝。
去的時候瀑布水量不大,不過現場感受還是挺壯觀。
百丈漈的山路較長,但只需從山上往下走,相比上山要輕松不少。而且不用走回頭路。
在崖壁上行走,移步異景。
瀑布下的水簾洞,還能與瀑布親密互動。
山腳下出口處的打造,怡人舒適。溪邊坐一坐,便可洗去爬山的疲憊。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百丈漈爆紅的影響,溫州另一大5A級景區雁蕩山有點坐不住了,這兩天提出要重振雄風,邁上發展新臺階。
的確,作為溫州頭牌景區,雁蕩山一直不溫不火。而且品牌形象老化,大家對它的印象是中老年旅行團愛去的地方。
我帶過不少外地朋友去過雁蕩山。相比百丈漈,雁蕩山的知名度要高得多,旅游資源也更為豐富。這里不僅也有落差非常大的流水飛瀑,更有各種奇峰怪石、懸崖峭壁,還有千年古剎、摩崖石刻等眾多人文景觀。但論游玩體驗,和百丈漈相反,雁蕩山得到的評價普遍不高。
主要原因,除了較高的知名度拉高了期待值之外,雁蕩山的景點開發、線路安排等的確差點意思。
比如作為山地旅游區,雁蕩山很少攀登,最著名的幾個景點就在山腳下走走,最多至半山腰。游客游玩雁蕩山,少了一種征服名山的成就感,很不盡興。
二是雖然雁蕩山多奇峰怪石,但大多不能在其間攀爬體驗,讓游客少了很多樂趣。
方洞景區,我覺得是雁蕩山景色最為壯觀的景點。但因為不屬于傳統的“雁蕩三絕”,而游客較少。不足之處是線路安排不合理,游玩需要走回頭路。其實靈巖景區就在旁邊,兩個景區完全可以打通成一個。強強聯合,將是雁蕩山最值得一玩的景區。另外,懸索橋后面的山峰如能爬至峰頂,想必是絕妙的體驗。
方洞景區旁的觀音峰,山型奇特,但這些區域都未作開發。
靈峰景區的奇峰怪石,多數不能攀爬。
大龍湫,“雁蕩三絕”之一,是失望率最高的景點。 近200米的落差,只比百丈漈矮了一點。但大概率見到的,只是一股細流,飄著飄著就沒了。我能想象地出,如果水勢磅礴,會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可惜從沒見著。
雁蕩山品牌酒店稀缺。山下山清水秀、環境清幽,完全可以多建度假酒店和精品民宿來吸引年輕游客,往度假勝地發展。
總之,雖是老牌景區,雁蕩山的旅游開發卻只停留在初級階段。走馬觀花式的淺觀光,不能深入體驗游覽。開發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黃山是雁蕩山學習的榜樣。論奇峰飛瀑,我認為雁蕩山并不輸黃山。但黃山的體驗就能很深入。黃山的多數山峰,既能下至幽深的峽谷,也能爬至險峻的山頂。很險很累,但游客都贊嘆不絕。正因此,黃山的游玩一般需要兩到三天。而雁蕩山的游玩,基本上一天就能結束。游客沒有較深的印象,景區沒有更好的收益。
另外,雁蕩山的宣傳也需要更加爭氣。“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民間流傳最廣的版本是黃山、廬山和雁蕩山。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地位,但基本看不到雁蕩山自己有這樣的宣傳。只有宣傳的多了,才會成既定事實。要不然這名號恐怕要被別人搶了去。
打算重振雄風的雁蕩山,會不會有爆紅的那一天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