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將歐洲文明與阿拉伯文明分隔在南北兩岸,兩種文明可謂是涇渭分明,民族、宗教、習俗等方面的差異都非常大。
在地中海中間的島國馬耳他是一個歐洲國家,該國人民也普遍信仰天主教,2004年已成為歐盟成員國。
▲馬耳他是歐盟國家
但如果深入了解馬耳他,就能發(fā)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該國第一官方語言——馬耳他語,雖然用拉丁字母書寫,但卻是阿拉伯語的一種方言。馬耳他因此成為歐洲唯一以阿拉伯語(及變體)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不僅如此,據統(tǒng)計,現在的馬耳他人有30%左右的阿拉伯血統(tǒng)。
由此可見,作為歐洲國家的馬耳他,顯然具有明顯的阿拉伯特征。那么,這種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馬耳他語屬于阿拉伯語的一種分支
一、地中海心臟
馬耳他被稱為“地中海心臟”,最近處距離意大利西西里島93千米、距離非洲大陸288千米。全國由5個島嶼組成,總面積316平方公里,最大的島嶼是馬耳他島。
也正因為如此,自古以來馬耳他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從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橫渡地中海,馬耳他都是最佳的中轉港和補給站之一,歷史上圍繞馬耳他的戰(zhàn)爭數不勝數。
▲馬耳他距離意大利西西里島不足100千米
地中海沿岸的強大航海民族都曾占領過馬耳他,最早是公元前10世紀的腓尼基人,然后是古希臘人和迦太基人(腓尼基人分支)。
公元前2世紀,古羅馬人滅亡了迦太基人,開始稱霸地中海。
羅馬帝國持續(xù)擴張,到1世紀左右已經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內湖,馬耳他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反而有所下降,直到217年才被正式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受西西里行省管轄。
▲馬耳他各島大部分為山地
被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期,馬耳他漸漸繁榮起來,來此定居的古羅馬人越來越多,隨處可見羅馬式樣建筑,各種古羅馬文化也隨之而來,包括尚處于地下傳播階段的基督教。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半,國力大衰,又頻繁遭到日爾曼等蠻族的沖擊,導致西羅馬帝國在476年被蠻族滅亡。
馬耳他也在劫難逃,先后被日耳曼人的分支——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占領。
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曾想收復帝國全境,一度占領意大利半島的南部。481年,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法蘭克王國,并接受基督教為國教。
▲拜占庭帝國一度收復整個意大利半島
法蘭克王國在陸地上十分強悍,打退拜占庭軍隊,重新控制了整個意大利半島,但其海軍比較孱弱,只能任憑拜占庭軍隊在533年占領了海外的馬耳他。
二、阿拉伯棄子
7世紀,西亞沙漠里崛起了阿拉伯帝國,“席卷”西亞和北非,甚至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占了大半個西班牙。
阿拉伯帝國所到之處,大力推行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最終將形成今天的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人同時還是擅長經商和航海的民族,擁有強大的海軍,常年與拜占庭帝國爭奪地中海的制海權。馬耳他則成為他們交鋒的前線,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爭,人煙越來越稀少。
▲阿拉伯帝國從多個方向進攻歐洲
到9世紀,阿拉伯人基本上完成了對帝國內部的整合,擁有巨大的人力財力。而拜占庭帝國一邊要在巴爾干半島防備馬扎爾人、斯拉夫人等蠻族,一邊還要與阿拉伯人爭奪小亞細亞,很難向地中海中部投入太多兵力。
857年,一支來自北非突尼斯地區(qū)的阿拉伯海軍,橫渡地中海一口氣攻下了西西里島和馬耳他。原先居住在馬耳他的拜占庭居民或死或逃,只留下了一座空島。
此后的兩百多年里,一些阿拉伯人從西西里島遷往馬耳他,他們祖籍突尼斯,說的是突尼斯地區(qū)一種阿拉伯方言。
▲西西里島、突尼斯、馬耳他的位置
由于有西西里島庇護,馬耳他的阿拉伯人沒有設防,又因為人口少,幾乎被阿拉伯帝國遺忘,這里的人們過著寬松的、田園般的生活。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法蘭克王國已經分裂成東、中、西三塊,來自北歐的諾曼人依靠武力,在西歐獲得了眾多領地,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是1066年征服英國的諾曼公爵。
▲法蘭克王國由很多封建領主組成,中央集權程度很低
還有一位諾曼人君主羅杰一世,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自己的封國和強大海軍。1099年,羅杰一世攻占西西里島,將統(tǒng)治此處兩百多年的阿拉伯人趕回了北非,并建立了西西里王國。
▲羅杰一世接受阿拉伯人投降
馬耳他的阿拉伯人沒有跟著一起離開,而是很快向羅杰一世表示臣服,并愿意改信基督教和承擔稅賦。
羅杰一世正準備向歐洲大陸擴張,不想在小小的馬耳他投入過多精力,便接受了這些阿拉伯人的投降,讓他們繼續(xù)生活下去。
于是,在阿拉伯帝國勢力退出地中海中部的同時,馬耳他的阿拉伯人卻留了下來,并改信基督教,從而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再也沒有與阿拉伯世界恢復往來。1127年,馬耳他正式并入諾曼人建立的西西里王國。
▲西西里王國的版圖曾經覆蓋南半個意大利
三、基督教前線
11世紀末,在羅馬教廷的鼓動下,西歐掀起十字軍東征的熱潮,目標是收復被阿拉伯穆斯林控制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
一些十字軍戰(zhàn)士自發(fā)結成武裝團體,以抗衡伊斯蘭世界,并為其他十字軍提供服務,這種武裝團隊被稱為騎士團。
最有名的騎士團有三個:圣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醫(yī)院騎士團。醫(yī)院騎士團成立于1099年,最初的宗旨是救治十字軍傷者,后來軍事職能不斷得到增強,逐漸成為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三大騎士團之一的醫(yī)院騎士團戰(zhàn)斗力很強悍
1283年,西西里王國在爭霸戰(zhàn)爭中失敗,位于西班牙半島的阿拉貢王國奪取了馬耳他。阿拉貢王國由日耳曼人建立,是西法蘭克王國的遺脈之一。
對馬耳他人來說,這只是換了一個貢稅的領主而已,但他們與西西里王國之間的聯系被切斷了。
1291年,持續(xù)近兩百年的十字軍運動以失敗而告終,醫(yī)院騎士團被迫遷往東地中海的拜占庭領土羅德島。
1299年,奧斯曼帝國崛起于西亞,很快向巴爾干和東地中海擴張,先后征服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以及塞爾維亞等斯拉夫人,嚴重削弱了拜占庭帝國的實力。
▲羅德島上的醫(yī)院騎士團總部
羅德島上的醫(yī)院騎士團是奧斯曼帝國挺進地中海的最大障礙,他們與拜占庭帝國互相配合,頂住了奧斯曼帝國持續(xù)70多年的多輪攻勢。
然而,隨著首都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淪陷,拜占庭帝國轟然墜地,醫(yī)院騎士團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起來。
1523年,醫(yī)院騎士團被迫放棄了羅德島,把馬耳他作為新的據點,并改名為馬耳他騎士團。由于受到羅馬教廷的支持,馬耳他重新得到來自西西里島及西歐大陸的支援,屢次擊敗奧斯曼大軍,牢牢守住了這個基督教前線。
▲土耳其人多次大舉進攻馬耳他
馬耳他的主要居民雖然是阿拉伯人后代,卻早已歸皈基督教,接受歐洲文化,并效忠于歷任領主。
而奧斯曼帝國的主體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與馬耳他人幾乎沒有共通之處,不用擔心他們倒向土耳其人。
馬耳他人的語言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延續(xù)了祖先的阿拉伯語,為了表明自己已融入歐洲,他們用拉丁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形成了獨特的馬耳他語。
▲馬耳他人專注于耕作和自己的生活,對統(tǒng)治者交替不感興趣
此外,馬耳他是孤懸海上的島嶼,騎士團的糧食補給和一些工程勞務,都有賴于馬其他人提供,只要他們愿意配合,騎士團便不需要從外地引進其他居民。
因此,在騎士團統(tǒng)治的數百年里,歐洲文化在馬其他全面占到上風,與歐洲大陸已經沒有太大區(qū)別。但馬耳他的民族成分并沒有發(fā)生多少變化,語言仍是突尼斯阿拉伯語的一種方言。
▲遷徙的騎士團
四、騎士團歸宿
醫(yī)院騎士團等騎士團,是中世紀歐洲的一種特殊政治軍事實體,不同于一般國家,其宗教性質十分明顯,聽命于羅馬教廷,但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更像是教廷名下的封建領主。
17、18世紀以后,歐洲各國的資本主義蓬勃發(fā)展,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逐步擺脫了封建制度和教廷的束縛,對騎士團這種宗教實體的支持越來越少。再加上軍事技術的進步,以個人勇武為核心的騎士團終于走到了盡頭。
1792年法國爆發(fā)大革命,拿破侖趁勢而起掌握了法國軍權。為了打破由英國、奧地利、沙俄組織的反法同盟,1798年拿破侖率軍遠征埃及,準備切斷英國本土與亞洲殖民地的聯系,馬耳他被拿破侖看中作為艦隊的中轉站。
▲拿破侖輕易奪取了馬耳他
醫(yī)院騎士團在法國與反法同盟的戰(zhàn)爭中保持中立,但拿破侖完全不在乎這一點,強行占領了馬耳他,并驅逐了醫(yī)院騎士團。從1523年開始,醫(yī)院騎士團統(tǒng)治馬耳他長達375年,最終被拿破侖終結。
被趕出馬耳他的醫(yī)院騎士團,得不到西歐各國的支持,只能遷往沙俄,并推選沙皇保羅一世為騎士團的大團長。拿破侖擅長陸戰(zhàn),海上實力卻不夠強大,馬耳他在1800年又被英國海軍攻占。
▲英國把馬耳他建設為一座海上要塞
有意思的是,英法兩國在1802年達成《亞眠條約》,承認醫(yī)院騎士團對馬耳他的主權??捎鴽]有允許醫(yī)院騎士團重返馬耳他,因為英國要把這里當作控制地中海中部的要塞。
▲馬耳他宮內部充滿中世紀風格
經過32年的無望等待,醫(yī)院騎士團這才死了心,在羅馬教廷的斡旋下, 1834年他們在羅馬重建了總部。這個新的醫(yī)院騎士團雖然名字未改,但去掉了軍事職能,主要從事慈善事業(yè),也算是回歸初心了吧。
醫(yī)院騎士團至今仍然在活動,在羅馬租了一座面積1.2萬平方米的大廈——馬耳他宮。醫(yī)院騎士團擁有聯合團永久觀察員實體的身份,不具備國家資格,也沒有任何領土。
▲位于羅馬城里的馬爾他騎士團總部(馬爾他宮)
五、獨特的融合
1815年反法同盟打敗拿破侖,簽訂《巴黎條約》,正式將馬耳他交給英國,地位類似于殖民地。
對此,馬耳他人淡然處之,開始適應英國人的統(tǒng)治,并學習英語,目前有89%的馬耳他人會說英語(馬耳他的官方語言之一)。
▲馬耳他全國大約有9成人口信仰基督教
隨著意大利在1870年完成統(tǒng)一,馬耳他與意大利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還有很多意大利人移民馬耳他,使意大利語成為馬耳他的另一種通用語言。
二戰(zhàn)中,馬耳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沒有在德意兩國的狂轟濫炸下屈服,牢牢扼守著意大利通往北非的航線,使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始終得不到足夠補給,為盟軍贏得非洲戰(zhàn)役勝利做出了貢獻。
▲納粹德軍猛烈轟炸馬耳他但沒能將其占領
二戰(zhàn)后,英國在全球范圍內收縮,各殖民地先后獨立。1958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使英國失去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地中海從此不再是英國的戰(zhàn)略重點,馬耳他的價值也大幅下降。
1964年9月21日,馬耳他頒布憲法宣布獨立。1974年正式成立馬耳他共和國,2004年5月加入歐盟,至今仍是英聯邦成員。2021年人口51.6萬,人均GDP2.5萬美元。
▲馬耳他國會大廈
在英國統(tǒng)治期間,意大利、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都有不少人移民馬耳他,給當地混入大量歐洲血統(tǒng)。
源自突尼斯阿拉伯人的馬耳他當地人,既有足夠的人口數量,又有牢固的文化傳統(tǒng),因而成為今天馬耳他民族的基底。
馬耳他語被保留了下來,只是加入大量歐洲詞匯和語法。由于阿拉伯語屬于是閃米特語系,馬耳他語也就成為唯一用拉丁字母拼寫的閃米特語。
▲馬耳他語和英語都是馬耳他的官方語言
從阿拉伯人退回北非、放棄西西里島和馬耳他算起,馬耳他人和阿拉伯世界已經隔絕了800多年。
根據現代專家的檢驗,今天的馬耳他人基因中,仍然有28%的中東即阿拉伯人特征,歐洲人特征則占到35%。
▲馬耳他島上的天主教堂
馬耳他作為第一國語,與突尼斯方言有大約40%的共通之處,廣義上算是阿拉伯語一種方言,突尼斯人可以直接聽懂相當一部分馬耳他語,馬耳他因而成為最具阿拉伯化的歐洲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