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甘肅省靖遠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一起案件,6名被告人受到刑事處罰。
6名被告人在2022年9月,在靖遠縣北灘鎮荒山處,采集5袋野生發菜,共計37.49公斤。
法院以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分別判處6名被告人管制3~4個月,并處罰金。
發菜是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名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一級保護等級,比大多數植物都珍貴。相比之下,我們熟悉的冬蟲夏草,天山雪蓮,在名錄里只排在二級保護等級,比發菜靠后。
貧瘠荒地上毫不起眼的雜草,過年時年貨街上售賣的一袋袋“發菜”,怎么會成為珍稀植物的?
我們從頭說起。
“發菜”的歷史
發菜,也叫“頭發菜”,意思是長得像頭發一樣的菜。
纖細的黑色發絲盤繞在一起,貼著地面生長,看上去就像一團團廢棄的雜亂頭發。
發菜生長在世界各地的沙漠、干旱和半干旱地帶,我國的甘肅、青海、寧夏、河北、內蒙古等地都有。
作為菜肴,最早的發菜記錄來自清朝李漁的《閑情偶寄》。書里描述,“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不載者,則西秦所產生之頭發菜是也浸以滾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絲、鹿角菜?!?/p>
李漁說,產自陜西的這種頭發菜,以前在《本草綱目》之類的古書里都沒有記載。用滾水燙過之后,加料涼拌,比藕絲和鹿角菜還好吃。
以前,發菜只是當地人的時令野菜,后來,因為發菜諧音“發財”,野生發菜被大規模開采,運輸到全國各地銷售。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規模化采集,過了30年后,漫山遍野的常見野菜數量減少了95%以上,被列入保護植物名單,禁止采摘。
說起來,發菜不算是瀕危物種,禁止采摘發菜,不僅僅要保護物種,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土地。發菜對土地的重要作用,要從它的生長環境說起。
陸生藻類“發菜”
雖然生活在陸地上,但是發菜不屬于花草樹木之類的高等植物,它是藻類,學名“發狀念球藻”,是藍藻綱里的一種原核生物,跟我們熟悉的地木耳是親戚。(圖片上是地木耳)
最早的藻類是藍藻,它也是地球上所有綠色植物的祖先。35億年前,藍藻現身海洋,它的體內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藍藻憑一己之力,直接改變地球大氣組分,把曾經的無氧環境變成有氧環境。
藻類,就是那些沒有根、莖、葉分化的低等植物,我們熟悉的藻類大多數都生活在水里,比如海帶、紫菜、綠藻。
當發菜從海洋爬上陸地之后,它的生存能力比水生藻類更加強大。除了傳統的光合作用之外,發菜還獲得了耐干旱、耐高溫、耐寒冷、抗輻射、休眠等特殊技能加成。
在原產地,當地人認為發菜像蘑菇一樣,夏天下一場大雨后,發菜會長得又快又多。其實發菜并不是在雨后發芽,而是原來干燥的發菜吸水后膨脹了。圖片上是發菜干旱失水和補水后的狀態。
發菜耐旱能力非常強,脫水48小時后,它的光合作用活性降到完全為零,縮減成休眠狀態。完全干燥時,發菜還能存活20天之久。在陽光連續暴曬,每天連一滴露水都遇不到的惡劣情況下,發菜能存活幾個月甚至幾年。只要遇上一場雨水,發菜就能重新恢復光合作用,繼續生長。
除了耐旱之外,發菜還耐鹽堿。在高等植物無法生長的鹽堿地里,發菜默默貼地生長。它的藻體里有膠質,能夠黏附在地表,防止被風吹跑。另外,它的藻體里還有固氮細胞,能夠為土壤提供有機氮源和碳源。
發菜能在惡劣條件下生存的優點很多,但是它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生長緩慢。在保證人工澆水和充足陽光的情況下,單株發菜一個月只能長1.5厘米。條件惡劣的野外環境里,發菜的生長速度更慢,每年增長量只有6%。一旦被大量采摘,就很難恢復。
干旱貧瘠的荒地里,散布著一堆堆的發菜,就像鋪上一道防風固沙的保護網。當發菜被大規模開采之后,失去防護的土壤加劇了荒漠化。
30年前,發菜的傳統采摘方法是,用耙子將地上大片的雜草和發菜一起刨出來,再進一步分揀雜草和發菜。這種粗暴的采摘方式,大面積地損壞了荒原上的植被。平均下來,每采集到2兩發菜,就要刨掉整整16個足球場面積那么大的草原。2000年統計數據顯示,內蒙古大草原上,有18%的草原面積遭到采摘發菜的破壞。
2001年,我國把發菜列入一級保護名單,禁止采集、收購、加工、銷售和出口野生發菜。
那么問題來了,每年出現在年夜飯餐桌上的“發菜”又是哪里來的?
多吃“發菜”,祝你發財
發菜,諧音“發財”,成為年夜飯餐桌上討口彩的一道重要菜肴。
每年在年貨街上看見的發菜,數量并不稀少。這倒不是人工種植的發菜,發菜生長速度慢,即使能人工種植,產量也很低。市場里的發菜有2種,一種是假貨,另一種是海發菜。
商販會用染色的玉米須,當成“發菜”販賣。但更多的發菜產品是海發菜,并不是在陸地上生長,采摘、售賣就會“入刑”的陸生發菜。
海發菜,也叫龍須菜,學名岡村枝管藻,是一種附著在礁石上生長的海藻。
雖然海發菜跟陸生發菜長得很像,但是它倆的親緣關系比較遠。海發菜不是藍藻綱的原核生物,而是褐藻綱的真核生物。(圖片是海發菜)
總結
回到文章開頭,非法采摘陸生發菜的案例。
我國禁止采摘發菜的法規,已經頒布了20多年。這段時間里,荒漠里的發菜得到了恢復的機會,圖片上是銀川正在緩慢恢復的生長發菜的草原。
但是,跟開挖破壞相比,植被的恢復期要漫長得多。按照6%的年增長率,一根1厘米的發菜,長到預期的60厘米,還需要60年。
留著野生發菜慢慢生長,在餐桌上,我們享用海發菜,同樣能獲得發財的好口彩。
好了,發菜的秘密先聊到這兒。
關注法蘭西is培根,為你講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見。
參考資料:
1、Ultrastructural, physiological and proteomic analysis of Nostoc flagelliforme in response to dehydration and rehydration
2、A Proposal on the Restoration ofNostoc flagelliformefor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in the Ecology of Arid Steppes in Chin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