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祭祖節、踏青節,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傳承民族信仰、慎終追遠、禮敬祖先的重要載體,也是自然節氣點,是人們親近自然、催護新生、享受春天樂趣的節日。除了掃墓祭祀,還有踏青游玩、蕩秋千、放風箏、植樹、插柳、煮雞蛋、吃青團等習俗。
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題。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此外,部分機構也會為民族英雄、革命先烈舉行祭奠儀式,一些民眾也會自發的去給那些為國流血犧牲的英雄先烈獻花、掃墓。
前幾天,寧夏固原兩所中學,2300多名學生徒步108里去烈士陵園掃墓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路途遙遠,他們早上四點多出發,晚上8點多返回,歷時15個多小時;為了大家的安全,全程有民警,交警,藍天救援隊、醫護人員和老師陪同。
據說,每年的清明節,他們都會組織全校師生徒步往返108里路,前往彭陽縣任山河烈士陵園,為安葬在這里的391名烈士掃墓、敬獻花圈,緬懷革命先烈,已經堅持28年。就連2021年的時候,碰到了風雪的天氣,學生們也是踩著泥濘,堅持到最后。
該活動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敬意和紀念,更是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洗禮和啟迪。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方面革命先烈的艱苦,更好的了解當年先烈們的付出,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體能鍛煉,從小為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具備這樣的條件,也不是每一所學校或者其他單位的領導,都具備這樣的魄力,但我們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培養學生愛護和保衛自己國家的情懷。
昨天,我家孩子所在幼兒園也組織了“春暖花開憶清明,紅色故事潤童心”為主題的清明節活動,小中大班分別開展了彩繪雞蛋、彩蛋印染、煮雞蛋、包青團、野餐郊游、探春、放風箏等活動,各班老師還組織小朋友學習了劉胡蘭、董存瑞、小蘿卜頭、小兵張嘎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隨著一個個雋永的紅色故事流淌而出,動人心魄,很多小朋友都聽哭了。老師要求家長們也要多給孩子們講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以英雄的精神內核激勵孩子,培塑愛國情懷,打造“勇敢的心”,把愛國種子埋進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也希望孩子們在了解這些英雄事跡后,能沿著革命先輩們的足跡前進,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又是一年“清明節”,您家孩子學校為孩子們組織了哪些清明節活動?您及家人會帶領孩子過一個什么樣的清明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