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位基層醫生感受到前行的力量!
文 | 望帆
全文共計 | 1416字
鄉村醫生作為農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最重要且關鍵的一環,加強建設鄉村就醫服務體系,提高鄉村醫生就業福利與保障,是實現基層醫療長效發展的必經之路。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改革,我國的整體醫療衛生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但不可忽略的是,在一些鄉村尤其是那些偏遠的山村中,百姓看病就醫十分艱難,家中的年輕人一般都會選擇到大城市打拼,留下來的大多是老弱者以及兒童,一旦家中有人要看病就醫,就需要走上好幾里的山路才可到達,且鄉鎮衛生院的救治能力非常有限。
鄉村醫生的人數又不多,更是無法滿足當地的就醫需求與治療需求,一位村醫或許要負責成百上千名患者。目前很多鄉鎮的衛生院治療水平有限,無法細分科室,所以很多村醫往往身兼數職,內科、外科、神經科,甚至連心理科都需要涉獵。
今年兩會,人大代表宋兆普特別強調:“基層醫療隊伍多年來為保障基層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鄉村醫生身處農村衛生第一道防線,承擔著農村地區大部分醫療照護責任和公共衛生服務責任。為鄉村醫生提供相應的保障迫在眉睫,只有加強和改善鄉村醫生的基本保障,才能讓這支隊伍健康、長久地發展下去。”
人大代表宋兆普
去年底,新冠疫情防控全面放開之后,大部分人都感染了病毒,對于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來說,更是一場雪上加霜的挑戰。按照國家規定,各級醫療機構必須保證24小時有醫生值班,對新冠發熱患者應接盡接,提供全方位的診療服務。
河南省汝州市騎嶺鄉田堂村村醫楊文杰,和在衛生室工作的妻子堅持帶病工作,熬制了大鍋中藥免費讓鄉親們服用,田堂村2700多人在新冠病毒感染高發期沒有出現一例危重癥病例。這再一次讓我們看到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的關鍵作用,只有無數個像田堂村這樣的基層衛生所發展壯大起來,才可以保障更多基層群眾的幸福與健康。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三年內實現全國每個行政村都有衛生室。這極大地鞏固和推動了廣大鄉村的就醫體系建設,各地也紛紛落實行動,像是河南省隨后就出臺了《河南省村衛生室建設基本標準》,明確要求:村衛生室建筑面積不少于80平方米,硬件上實行“六室分開”,有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免疫規劃室、健康教育室、藥房等,配備電腦、打印機、心電圖機等設備。硬件設施的提高與升級,再一次保障了農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難題。
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更要抓好源頭和農村基層,并且不斷發展完善。但不管發生何種變化,鄉村醫生都是基層群眾幸福健康生活的守衛者,雖然他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但完善提升鄉村醫生專業水平與素養意識,他們一直在努力著。
宋兆普還提議:為實現基層醫療隊伍的長效發展,今后可以城鎮職工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方式,為所有在崗或到齡退出崗位的鄉村醫生解決養老保障,費用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鄉村醫生按比例分攤繳納,對于不愿意繳納費用的鄉村醫生,享受原省份政策補助;同時,政府為鄉村醫生統一購買醫療事故責任險,費用由政府和醫生共同分擔;對于在崗鄉村醫生因病不能再從事工作的,政府應給予生活補助或允許提前申請病退。此外,到齡退出或退休的鄉村醫生,在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可考慮允許其繼續執業。
因此,為鄉村醫生提供養老保障迫在眉睫,也只有加強改善鄉村醫生的基本保障,讓村醫有希望,有奔頭,有體面的收入和充足的保障,才能真正讓鄉村醫生人才留得住,隊伍能發展。
本文為醫家頭條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醫家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