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時的班主任、教語文的法夏慶老師,至今讓我難以忘懷。法老師教學嚴格要求,極其認真,也善于鼓勵啟發學生。我寫了一篇作文《開拓》,他大加贊賞,并且在全班語文課上當范文朗讀,這件事對我鼓勵很大,影響極為深遠。法老師還把我單獨叫到辦公室,對我說:上次語文考試,閱卷老師把我50分的作文,給我評了49分,他說作文沒有滿分,這己經是最高分了。法老師還鼓勵我把《開拓》投稿到《少年文藝》、《中學生作文選》等。可想而知,全國多少學生投稿,每期刊登量有限,編輯部老師們根本無暇顧及。投稿多次后,都毫無回音,法老師說投稿發表難度大,讓我保留著,說以后會有用,還要我多寫多練。
我參加工作后,同法老師在大街上、公交車上相遇過,總是熱情招呼,相談甚好。有幾次談話間隙,看著法老師欲言又止的樣子,我明白他是想問我還堅持多寫多練嗎?我卻把話題轉開,一直沒有正面回答。其實,我現居天津的同學、井頭村鄉鄰冠華兄(我們井頭村的第一位研究生),回家時,到我家找我玩,還把他的語文課本拿給我閱讀,但是我多寫多練未能達到。我忙于工作,長期在外出差,也沒能再同法老師相見。若干年后,才聽說法老師已經在一次車禍中遇難,我聞之惡耗,悲痛之情無以言表。后悔當初沒向法老師正面匯報:我還堅持多讀書,為了工作,沒能堅持多寫多練。
那個時候投稿,全國就幾本雜志,難度很大。我隱約聽說法老師曾經發表過論文,法老師未曾提起過,我也沒有當面問詢。我記得井頭村的鄉鄰敬竹兄,有篇作文《尋找蠟山上的紅蠟燭》投稿成功,在當時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敬竹兄到北京參軍后,又投稿成功,后調入某部,曾經在鄧、楊的身邊工作過。這些年,我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也讀到過諸多作家的投稿歷程,被他們不屈不撓的奮進拼搏所感動,甚為欽佩。
我在畢業時,為了答謝法老師,我至今記得,花一元錢,買了一盒帶過濾嘴的恒大牌香煙送給法老師,他百般推辭,我執意讓他收下了。后來,聽說法老師在辦公室把那盒香煙分給了老師們,并且說明是我買的。在當時社會環境下,畢業學生給老師買盒香煙,還是比較罕見。我聞知法老師的做法,對法老師更加多了一份敬意。
三十多年前,法老師和我們都無法想到會處于互聯網時代,微信、博客、論壇等互聯網信息占據人們的生活工作空間,文學作品無需再依靠傳統紙媒這唯一方式了,可以在網絡上發布文章,并且閱讀者眾多,天南地北、各個領域等都能隨時閱讀,隨時互動交流。尤其是我關于人文發現的文章,在微信及網絡論壇上發布后,閱讀者達到幾千甚至上萬,是過去傳統閱讀時代,無法想象的事情。每當這時,我會不由得懷念法老師,法老師若在,他肯定對這個互聯網時代,會有更深層次的看法和見解。
教師節來臨之際,看到微信朋友圈眾多回憶老師的文章,我想起我的老師們、同學們,尤其法老師的辛勤教導、諄諄教誨。下午,我也趁著等人的間隙,全然不顧公共場所的繁鬧,在手機上,記述了回憶法老師的文字。歲月悠悠,眨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不禁一聲長嘆,酸澀便涌上了心頭。往事并不如煙,又浮現在我的眼前,真誠感恩我所有的老師們!
2019年9月9日寫于濟南,后作修改
感謝青島薛喜梅老師友情朗誦支持!
【作者簡介】王治剛 筆名致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臨朐縣井頭村人。從事營銷工作,業余酷愛讀書,喜歡寫作,主要文學作品:《月是故鄉明》、《懷念我的奶奶》、《奮斗》、《探訪朐山村》、《中國神秘的朐氏》、《中華逄氏尋根地》、《闖山西》、《闖關中》、《闖關東》、《下南湖》等散文隨筆,專長于山東移民文化研究,為在外的山東移民和烈士公益尋親二十多年,山東電視臺、山東商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