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影的流派,文藝青年們總會提到新浪潮。那什么是新浪潮電影呢?這就要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法國了。
在那個時候的法國,電影早就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了,隨著攝影和錄像技術的不斷發展,錄音和后期的手段也在不斷改進,拍攝電影早已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
不過呢,技術是進步了,但內容依然落后。當時的法國電影,其實非常傳統,導演只能去拍那些經典文學的改編作品,根本就沒有自由發揮的余地。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充滿先鋒精神的年輕導演站了出來,比如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洛布爾、埃里克·侯麥、讓·呂克·戈達爾、阿涅斯·瓦爾達……
他們做了什么事情呢?這批熱愛電影的年輕人,把傳統的電影制作公司完全拋在一邊,拒絕商業化,反對資本對電影的干涉,自己做導演,自己做編劇,甚至自己做演員,開始拍攝一些跟傳統完全不一樣的電影。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新浪潮的導演們走出了攝影棚,開始拿著相機在大街上到處取景。他們把拍電影的自由度放到了最大,電影的腳本往往非常簡單,劇情的推進完全靠導演和演員的即興發揮。
在這群導演里,有一個人,是我們絕對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埃里克·侯麥。關于侯麥,人們也有許許多多的爭議。
有的人說,侯麥是新浪潮電影的異類,不僅不先鋒,反而非常傳統,簡直就是個羅里吧嗦的話癆;
也有的人說,侯麥的電影有最典型的新浪潮特色,在最日常的生活場景里,發現人物最細膩的情感世界,是當之無愧的情感大師。
所以,侯麥到底是情感大師,還是逼逼叨的話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得看看他晚年拍攝的人間四季的系列電影,那是他藝術風格最成熟最完善的時期。
而今天呢,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正是人間四季系列的第一部,也是被無數的文藝青年視為春天必看的情感圣經——《春天的故事》。
故事一開頭,是一個非常明媚陽光的春天,但我們的主人公讓娜卻格外煩躁她的男朋友馬修出差去了,她不想一個人留在家里。
而她在巴黎的另外兩所公寓,一間因為太久沒人住,空蕩蕩的;另一間她借給了自己的表妹蓋爾,她也不方便住到那里去。
于是,拎著行李沒地方去的讓娜,無所事事地來到了朋友的聚會,正巧遇到了同樣在角落里局促不安的娜塔莎。
娜塔莎是跟自己的男朋友來的,結果男朋友有事先走了,丟下娜塔莎一個人。她誰也不認識,繼續留著吧,一點意思也沒有;想要回巴黎吧,卻沒有人開車帶她。
得知娜塔莎的困境,讓娜說自己有車,可以送娜塔莎去巴黎。于是兩個人自然而然說起話來?;蛟S讓娜實在是太郁悶了,她也把自己有家不能回的困境告訴了娜塔莎。
熱情的娜塔莎立刻發出了邀請,她說:“我有一個解決方案,你可以住到我家。我家就在巴黎九區,我爸爸一向不在家,你可以住到他的房間里?!?/p>
或許是被娜塔莎的熱情感染,也或許是讓娜確實沒有別的選擇,于是她就跟著娜塔莎回了家。雖然有些過意不去,但一進門,讓娜就露出了稍微有些驚喜的微笑。
那是一套非常舒適和優雅的公寓。恰到好處的裝修,以白色為主要的色調,房間很寬敞,一切都是這樣明朗并且井然有序。
讓娜和娜塔莎的友情,就像春天一樣讓人覺得無比舒心。
或許是因為她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就像自己的職業是哲學老師一樣,讓娜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成熟女性,30歲左右的年紀,干練的短發,喜歡井井有條的生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保持穩定的秩序感。
因此,不管什么時候,讓娜的情緒總是很理智,這也讓年紀在20歲上下的娜塔莎覺得很有安全感,不知不覺,娜塔莎對讓娜就有了很多信任和依賴。
而娜塔莎的性格呢,和讓娜恰恰相反。或許是因為年輕,也或許生性如此,娜塔莎是一個愛憎分明的女孩,對待喜歡的人,她的情感是那么坦誠和熱烈,對待討厭的人,她完全沒法控制和掩飾自己的憎恨。
有的時候,連娜塔莎自己也會為自己的情緒化而煩惱。在讓娜看來,娜塔莎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喜歡沉浸在白日夢的浪漫情調里,但也因此顯得格外親切可愛。
很快,憋不住話的娜塔莎就給讓娜講了自己的故事。
原來,娜塔莎的媽媽和爸爸早就離婚了,娜塔莎跟著她的爸爸一起生活。顯然,娜塔莎對自己的爸爸有著強烈的占有欲,她討厭爸爸的每一任女朋友。
而娜塔莎自己找的男朋友呢,竟然也是比照著爸爸的年紀來的。比如她現在的男朋友威廉,就是一個報社的記者,年紀跟娜塔莎的爸爸差不多。
不得不說,這是一對很有趣的父女,四十歲的爸爸喜歡二十歲出頭的女孩,有著戀父情結的女兒二十出頭,報復性地找四十歲的男朋友。
說起爸爸的時候,娜塔莎的語氣充滿了自豪和依戀。
她的爸爸在文化部工作,不太擅長做行政的事情,反倒有些搞藝術的氣質,他的性格充滿矛盾,喜歡新鮮的事情,他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批評家,總想著要寫一本書,卻老是不停改變主意,所以什么都沒寫出來。
不過娜塔莎把爸爸的一事無成,全都怪罪到了其他女人的身上,她抱怨自己的媽媽,也抱怨爸爸后來的女朋友們,都怪她們浪費了爸爸的注意力。
說起來,娜塔莎尤其痛恨爸爸的現任女友伊芙。一說到伊芙,娜塔莎簡直是氣急敗壞:
“這個女人是個編輯,簡直就像是吸血鬼一樣,竊取爸爸的思想,然后給文學雜志寫文章。這個女人根本不愛他,而且她也很難相處,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跟她就是處不來。哼,她就是嫉妒,嫉妒我爸爸和我的關系?!?/p>
為了證明伊芙是個貪婪的壞女人,娜塔莎又給讓娜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娜塔莎管這個故事叫做項鏈神秘事件,這是一樁失竊案。
曾經有過一條類似傳家寶的項鏈,是娜塔莎的爸爸從奶奶那里繼承來的,非常珍貴。原本這條項鏈會在娜塔莎18歲的生日那天,作為禮物送給她的。
結果就在生日的前一天,項鏈不見了。而在那之前不久,娜塔莎的爸爸跟伊芙一起參加聚會,這條項鏈借給了伊芙。
按照爸爸的說法,伊芙已經把這條項鏈還給了他,他把項鏈裝在褲袋里,進門的時候項鏈還在的,后面怎么樣就不記得了,總之,項鏈就是不見了。
于是娜塔莎認定了是伊芙拿走了項鏈,可是爸爸卻含糊其辭,既不認為是伊芙偷了這個項鏈,也不想讓娜塔莎刨根究底。
在娜塔莎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袒護,爸爸的心已經完全偏掉了。伊芙是個工于心計的壞女人,而爸爸則是被壞女人迷昏了頭的傻男人。
終于,這件事情成了娜塔莎解不開的心結,無論如何她也不愿意原諒伊芙。
篇幅有限,更多精彩解讀,點擊關注?我吧~
特約撰稿人:Elinor,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編輯:青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