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天津的七個春天
津南區援甘駐村干部 辛世紀
又到人間四月天,甘肅靈臺早已“花褪殘紅青杏小”,老家隆化依舊“草色遙看近卻無”,近來朋友圈則被“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天津刷了屏,津南更是春色滿城藏不住、田疇沃野滿目新,浪漫春日的氛圍感拉滿。
說來,這已是我和天津、同津南相遇的第八個春天,只不過這次不能看到渤海的風吹綠海河岸、喚醒海棠花,只能從朋友圈里、新聞報道中感受天津的春。品讀了《津南,夢開始的地方》和《我是天津人嗎?》兩篇文章,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既有同感、又受鼓舞,在隴原鄉村憶起我和天津的七個春天,回首過往、思考人生、展望未來,可謂班門弄斧、誠恐貽笑大方。
(一)2016年:初逢津門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那年的春風倉促地從江南吹向河北,女朋友(當時的同學、現在的媳婦,天津寶坻人)考研調劑回到天津,我放棄了江蘇溧陽心儀的工作崗位,決定來天津應聘。那時從未考慮過從事行政工作,更希望在機械領域憑技術吃飯,經過一線崗位錘煉,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專業能力。
清明一過,天津大學舉辦了當年規模最大的畢業生雙選會,衛津路體育館前的長隊望不見盡頭,然后又出入于各家宣講會、面試場,北洋南開走、楊絮染白頭。短暫幾日里,我住在民園廣場附近,空閑時出來走一走,奔波的疲憊被海河略帶咸味的晚風吹去,求職的焦慮任“星如雨香滿路”吹落,五大道的小洋樓印刻歷史、解放橋的世紀鐘記錄當下、周鄧紀念館的海棠依舊香如故,這里的文化氛圍兼容并蓄、中西合璧,每天接觸的人們幽默熱心、樂呵開朗。和女朋友在一起的三年多里,我見證了天津女孩對學業的執著、對生活的豁達,當時的我又真切感受到她的家鄉——天津的開放包容,這里的生活猶如街邊熱氣騰騰的包子,有味道、對味蕾、撫人心。
“交換、比較、反復”,最后“相看兩不厭”的只有一家,位于津南區的立林機械集團。當晚就要回無錫了,中午申請去實地看一下公司,土城站坐公交、東張莊換車、到葛沽后再打車,對路線不熟的我,折騰了三個小時才到達公司。這也是我和津南的首次相逢,印象分剛及格,市區到咸水沽還算繁華、公交一路無座,城區到葛沽越走越荒涼、兩名乘客因占座爭吵不休。參觀公司留下的印象很好,廠區和車間繁忙又干凈,機床和產品繁多而整潔,整體環境甚至比南方一些公司更勝一籌。這個春天的天津之行圓滿收官,那年的七月,我從江南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這里工作、生活。
(二)2017年:杏花春雨在津南
古鎮葛沽的春天,既有煙火味道,又有文化氣息。公司的生活區位于三合村,宿舍的門前是一大片杏樹林,春天的一大樂趣就是每天都去觀察一下花苞,等風來、盼花開。立林公司雖是民營企業,但對文化建設很重視,杏樹林周邊的宿舍、車間都是紅磚砌筑、紅瓦鋪頂,整體風格樸素淡雅、交相輝映。
適逢雞年,工會李師傅在黑板報上畫的公雞栩栩如生。食堂的一輛送貨車,貼著一副很有韻味的手寫春聯“遠近逢逾過逍遙,進退連還通達道”。公司還有職工業余樂團,宿舍常響起同時悠揚的薩克斯樂曲,深受熏陶的我也心向往之,盡管嘔啞嘲哳難為聽,老師仍不厭其煩悉心指導。“正月十六寶輦花會可不 容錯過!”同事很早就囑咐我,一定要去看他踩高蹺。民樂清音、絲竹悅耳,文蹺扭唱、武蹺炫技,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人間煙火、熱鬧非凡。
這一年的春天,我倆也去辦了“天津文惠卡”,可以花更少的錢、看更多的戲,成為了天津大劇院的常客,還義務出演話劇《酗酒者莫非》的背景戲,凌晨一點多跟著劇組去天津港拍日出,早上回到葛沽偶遇獻血車,于是人生第一次獻血。
這一年的春天,表哥也從江蘇來到天津求職,我陪他從市區、濱海到東麗、北辰,最后他選擇了西青,如今也是公司六年多的老員工了。我倆到葛沽名店品嘗瀛順包子,倆人都不知曉規矩,就要了二斤包子,最后都打包了。
這一年的春天,我還在不同的車間里繼續實習鍛煉,可以獨立操作數控車床。“日落月升、星墜天明”,初春的早班需要雞鳴起床、五點到崗,那時的晚上還在追劇《人民的名義》,每早鬧鐘響都是一場煎熬。摸黑走到公司,門口的早點攤已經排隊了,昏沉沉的頭腦也清醒了許多。
這一年的春天,“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奏響了新樂章,同時興奮地和我說“津南和隆化結對幫扶了!”塞北山城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每次回隆化看到“津南援建”標識,都感到與有榮焉。
這一年的暮春,因為想改變狀態、挑戰自己,我選擇了辭職,但我由衷地感恩領導和師傅們的包容理解、關心照顧,感謝師傅們的嚴格要求、言傳身教,感念在立林的這十一個月:實現了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熟悉了機械加工工藝,了解了行業基層運轉,經歷過“汗珠掉下來摔八瓣”,體會到“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操作時多車一刀就可能導致產品報廢、飛出的鐵屑時常燙傷皮膚、稍不注意就容易砸腳夾手,讓我始終銘記著“安全重于泰山”。
(三)2018年:春風花草香
上一年的初夏,可能是我唯一一次想離開天津的時候,不過最后我又和津南撞個滿懷,雖說與正大集團管培生職位失之交臂,但在津南經濟開發區,又找到了屬于我的快樂。
這個春天,我每天戴著安全帽,穿梭在廠區、車間和辦公室之間,設計圖紙、采購設備、施工預算、現場管理,還要時刻把動火、登高、密閉、帶壓等作業安全放在心上,時時緊張、日日充實,也總感覺到能力水平尚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知識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天資愚鈍更須勤奮,逼著自己多學多練、勤畫圖深思考。工作出現疏漏時,領導曾告誡我“年輕人吶,一定不能稀里糊涂過春秋啊”。
這個春天,我在天津北方食品公司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成長平臺,領導安排我協助支部書記分擔一點黨務工作,也讓我從中學習到國企黨建助推發展改革的經驗做法。已過天命之年的新任領導,同我們一起去樓頂檢修設備,需要攀爬二十米高的壁掛懸梯,每次爬梯我都膽戰心驚,而領導二話不說直接就上。一年多的時間里,領導同事們的職業風范、敬業態度、專業精神讓我敬佩,大家也都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
這個春天,忙碌也很幸福,周末不再是單休,有更多時間去文化中心,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大劇院、京劇院等都在等你來。最常去的還是博物館,不只有“一瓶、一畫、一鼎”(玉壺春瓶、雪景寒林圖、太保鼎)這三大鎮館之寶,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故事,志愿者的義務講解帶你穿云撥霧、一探究竟。換展也是常態,所以百看不厭、總也看不完。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如饑似渴、流連忘返。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在天津愈久,愈加喜愛文藝,尤其天津的曲藝,可謂“曲藝曲藝,最接地氣”,里面的唱詞也頗具天津哲理,如“莊公游玩去城西,瞧見了他人騎馬我騎著驢,又見一個推小車的漢吶,比上不足是比下有余吶”。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當時租房的樓道里有一燕窩,春天剛到燕子就飛回來了,那嘰嘰喳喳的叫聲,讓整個單元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每天出門、回家,都要忍不住抬頭去數一數有幾只雛燕初學唱。
仲春四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期間,關切地詢問天津小站稻的情況,同時鼓勵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創新,為全國人民從吃飽到吃好作出更大貢獻。同年,天津開啟小站稻振興計劃,決心從種子到餐桌,全面振興這個歷史悠久的水稻品種。隨后,一系列優惠政策陸續出臺。
暮春清晨,在公司班車上,聽到天津廣播關于招錄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的消息,農村、黨務,都讓我怦然心動,腦海浮現出《第一書記沈浩》《馬向陽下鄉記》等基層黨務工作者奉獻三農的影視畫面,內心更仰慕《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火熱青春,最欽佩總書記“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的家國情懷和卓越能力。入黨已近六載的我,也能有機會扎根農村沃土,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心向往之。
(四)2019年:津沽大地涌春潮
24歲的初秋,如同赴陜北基層工作的清華博士李延武在畢業典禮上所說,“因為懷著對老百姓的愛,因為試圖去尋找中國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因為相信自己能夠創造改變的力量,所以會做出這種‘沒有個人功利的選擇’,這也許就是我們做出選擇的初衷。”抉擇的天平堅定地倒向了農村,我光榮的加入了天津市首批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走進了津南區辛莊鎮白塘口村。
己亥開年時節,浩蕩東風吹拂津沽大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天津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津南深刻把握“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綠色生態屏障全面建設,海河辛莊灣初具規模,國家會展中心破土動工,海棠眾創大街花開浪漫,“‘吹面不寒楊柳風’,風里帶來新翻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這個春天來之不易,白塘口村拆遷工程已由攻堅階段轉向沖刺收尾,大多數村民都洋溢著憧憬新家園的笑臉,當然也有不滿現標準的冷面冰霜。“‘空椅子’你不坐,別人就會坐上”,發揮駐村干部的特殊作用,我及時主動發聲、回應輿論熱點,和大家一起繼續同重點對象廣泛接觸、深入交流,也認識到只有盡快淬煉成“開口能講、提筆能寫、遇事能辦”的多面手,才能滿足基層紛繁復雜的現實需求。
這個春天我們深入學習塔元莊村先進經驗,“每早碰頭、每天開會、每周學習”推動白塘口村各項工作提質增效。這個春天我記住了老村臺的一街一巷、老樹新花,記住了白口大村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記住了鎮村干部的上下同欲、不舍晝夜,記住了孟伯家的玉米面春餅、李姨送來的大餅紅腸。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卻不知道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清明時節,和同事好友相約瞻仰天津市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令人肅然起敬。時常重溫《高山下的花環》,淚花不再、卻已哽咽,“夜深沉、難入夢,我在凝望那顆星”,艾青說“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這個春天也曾有過成長的煩惱,“如果理論修養不夠,就會被瑣碎的事務牽著鼻子走,只低頭走路,而不抬頭看天,難免失去前進方向和動力。”當下的自己,還是想要的狀態嘛?是追求的夢想嘛?適合體制內工作嘛?爸爸摘錄名言“慷慨陳詞,豈能皆如人意;鞠躬盡瘁,但求無愧我心”,組織談心談話釋疑解惑、加油鼓勁,我明白了心態浮躁的原因在于實踐鍛煉上缺功夫、欠火候,只有堅韌不拔、積累提升,才能百煉成鋼。
“春意隨同和風、綠色、花氣和嗡嗡飛蟲而來”,暮春時節,新的擔子壓上肩頭,鎮黨委任命我為下小汀村黨支部副書記,工作重心從“黨務”轉向“黨建”。
(五)2020年:春風楊柳萬千條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新年元旦組織找我談話,將調任八里臺鎮小黃莊村黨總支書記,領導諄諄告誡、語重心長,要先做學生、盡快成長,兩千村民都在注視著你。
新冠疫情不期而遇,正月初一深夜,市委發出緊急通知,初三零點前返崗。剛回到老家看望姥姥的我,車技尚不熟練,只能由兩位哥哥奔波千公里,初二下午把我送到小黃莊村。這是我和姥姥一起度過的第17個春節,也是最后一個春節,第二年因工作和疫情我第一次在天津過年,第三年春節時我還在天津,姥姥卻已留在了92歲的初冬。春日萬物復蘇,唯您不再醒來,“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在辦公室連住兩月,和黨員群眾一起守卡口、戰嚴寒,筑起群防群控的銅墻鐵壁,全體黨員響應號召、踴躍捐款,村民群眾大力支持、奉獻愛心。寶坻百貨大樓的疫情來勢洶洶,一顆心幾處掛,既惦念家人健康,更須守好村莊安全。
“守得云開見月明”,經過日夜堅守、細致摸排,疫情防控逐步轉為常態化,工作重心轉向保障復工復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基層治理。“春水綠楊風曼暖”,春意盎然、萬物競發,小黃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動工建設、技能培訓陸續舉辦、六座樓頂鴿棚全速復工、戶廁公廁改革穩步推進,和兩委干部一遍遍入戶走訪、同黨員群眾一次次溝通交流,讓黨建工作更加貼民意、近民心。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云過后艷陽天”,仲春三月,天津創新性打破職場天花板,選聘239名優秀社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事業編,更好調動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組織給予年輕人極大的信任,把我們推向第一線,“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領導和前輩給予了熱心扶持、悉心指導,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
“春姑娘把花掛在樹上,又把草鋪在地上;把種子撒在地里,讓它們長出了綠秧。”勤勞善良的津南父老鄉親讓我們非常感動,是你們的支持幫助把我們托舉到村級組織主要負責人的重要位置,是你們的包容厚愛讓我們放開膽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基層工作錯綜復雜,初任村黨組織書記的我也冒進過、急躁過、自負過,是領導同事的悉心指導、黨員群眾的寬厚體諒,讓我得以救過補闕、經風歷雨,讓我明白干事創業不能只有一腔熱血,也不能全靠“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更要緊密結合實際,接地氣、懂鄉音、解鄉情,才能善作善成、駕輕就熟,讓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
(六)2021年: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辛丑元旦,我從小黃莊村調任到隔壁的和順地村,組織開展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深入走訪調研、夯實群眾基礎,順利當選和順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一肩挑”。
“人勤春早功不負,不打年盹啟新程”,我和新一屆兩委干部結合村莊實際、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審慎制訂了《和順地村五年發展規劃》,明確了“農耕研學+休閑康養”產業發展方向,以“黨建強村、產業興村、文化潤村、服務暖村、生態靚村”二十字方針為工作抓手,確定“致祥和順地 生態休閑村”為發展定位。
“春風向我們走來,播種一個美好的時代”,藍圖繪就、奮楫揚帆,新班子新工作從動員組織接種疫苗開始,整治人居環境、整修稻田溝渠,大力招商引資、盤活閑置資源,設立獎助學金、推薦特色農品,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邀請黨校教授到村宣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嚴格黨員發展、嚴肅組織生活、加強教育管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
“海棠雨后沁胭脂,楊柳風前捻綠絲”,初春,期待了一年多的新房如期交付。暮春,隨著海教園改革,天津“最年輕的街道”——海棠街道設立,匯聚各方合力、服務凝聚群眾。我們的春日時光,就是徜徉在這海棠花溪中,俯拾皆是青春氣息。
“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對新聞中的北大港、七里海、大黃堡等濕地心馳神往,期待一覽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生態和諧畫卷。周末慕名而至,才發現只可遠觀、不能近抵,愿望雖落空,更為我們天津濕地修復生態保護、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的好做法點贊。
“溪水堪垂釣,江田耐插秧”,春風一吹、春雨一落,田間地頭的每一粒種子,都積蓄著陽光和夢想。這個春天我們提升基本農田、選育優質稻種,實現了全村全部種植優良小站稻。這個春天我更加注重學習借鑒,回寶坻時先關注村里有了啥變化,和岳父探討胡同門燈、請教拆違植綠、改進工作方法。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一年的初夏,水色天光的稻池引得飛鳥紛紛駐足,“三萬畝林田水”的綠屏·八里灣驚艷亮相,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首展隆重開幕。這一年的初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首次向老黨員們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一年的初夏,和順地村黨總支被津南區委授予“津南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七)2022年:桃花依舊笑春風
“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但寒冬是自己離開的嗎?誰能告訴我,有哪一個春天,沒經歷過生與死的搏斗?有哪一個春天,不是絕處逢生!”津南的這個春天是從打響中國奧密克戎防控第一場大規模遭遇戰開始的。星夜集結、盡銳出戰,干部下沉、醫護支援,保障核酸大篩力量。集胡同長、防疫服務員、平安志愿者等于一身的“網格防疫員”,服從安排、服務群眾,保障村內安全健康。難忘醫護們的累倒癱坐、難忘同事們的和衣而睡、難忘志愿者們的耐心堅守、難忘村民群眾的支持配合,難忘深夜的一場場視頻調度會、難忘清晨的一次次核篩現場,難忘高高飄揚的黨旗團旗、難忘熠熠生輝的黨徽團徽,英雄的津南、光榮的天津,依靠過硬的組織力、頑強的戰斗力、強大的凝聚力,鏖戰半個月實現了社會面清零。
早春二月,天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甘肅工作,市委組織部決定選派34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的優秀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分赴甘肅34縣,駐村協助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得知能有機會參與援甘,我立即表態積極報名,作為一名承德隆化人,我切身感受到天津援建為家鄉帶來的變化和發展,更覺得援派甘肅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多崗鍛煉、增長才干的寶貴機會。
仲春三月,援甘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集體談話會召開,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喻云林同志出席并講話。云林部長語重心長、情深意切,既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黨課,又提了組織上的具體要求,時時處處講政治、展現天津干部良好形象。四月中旬啟程遠行,市委組織部王立明副部長在機場安檢口與我們每人揮手道別,那一刻有不舍、有感動,更覺榮光。“你好,天津!”這是我們的第七個春天。如果說喜歡一座城市如同戀愛也會有七年之癢,那這千里之外產生的距離美更能增進我和天津的感情。
28歲生日趕上甘肅春,“一縷春風暖,多年夢成真”,走上黃土高原,倍覺鼓舞振奮。“昔日隴東黃土塬,今朝平涼綠滿川”,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脫貧攻堅奪取全勝、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刻體會到“十年來三件大事”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春草綠、花兒紅、垂柳飄飄”,我和張鰲坡村干部群眾一起揮锨掄鋤,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中,在房前屋后種植艾草芍藥,“今日種下半棵苗,明朝收獲一片艾”,村容村貌不斷改善,我也盡快融入集體開展工作。歲月在昨日少年的臉上增添了滄桑,也刻下了堅毅和沉穩。我堅持全方位參與各項工作,講黨課、說政策,不缺位、不越位,熟悉情況、了解期盼,及時記錄、放在心上,積極協調、爭取落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到甘肅后,我也直觀感受到東西部發展差距、群眾生活辛苦、留守家庭不易,更加理解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既是下大力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也是在促進國內大循環、推進共同富裕,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詮釋。“津隴振興同甘苦,明月何曾是兩鄉”,我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更要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建好示范村,帶動更多村莊共同發展。
(八)2023年: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馮驥才先生說“春天最初是聞到的”,我想那氣味應該首先是泥土的芬芳吧,那香椿的鮮、韭菜的辣、槐花的香,都來自這泥土,“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春日甘肅,常能尋回故鄉記憶、童年模樣,有滿坡的野杏花和映山紅,有晨曦里的炊煙,有夕陽下的歸牛,有“咩咩”一路小跑下山的羊群,有深夜杜鵑在“布谷布谷”,有稻池里排成行齊插秧,有翻山越嶺尋寶捉迷藏……暖暖的細雨落滿南山,暈染了春天的顏色、模糊了眺望的雙眼,想起了一次次的相聚和相送。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以前每逢花開花落、秋去春來,姥姥格外想念在外的孩子們,此刻我也身臨其境,那是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對親人的濃濃牽掛。“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歲月如流,奔騰向前。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大學時喜歡這走走、那逛逛,工作后只要假期方便,更希望能回老家,陪陪父母、看看親友。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在天津的妻子是我的堅強后盾,裝修房子、照顧家庭、瑣事大事都壓在她的肩上。“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
靈臺的春天和津南的春天,雖隔千里,卻緊相連。迎著和煦的春風,“一毫銀針通經絡剛柔并濟,三個指頭行天下懸壺濟世”的針灸醫術從靈臺走進津南。依靠津南的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張鰲坡村食用菌基地的蘑菇上了餐桌,艾草制品的名氣和認可度越來越高,大伯特意給我打電話說“你村的泡腳粉用著不錯啊,再來幾袋!”扭住產業這一牛鼻子,推進鄉村振興,“找準脈絡路條條,對癥下藥高招妙”,津南計劃投資千萬元的艾草加工廠項目即將落地,張鰲坡村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產業格局不斷調整、社會治理不斷進步。
兩年援派已過半、不待揚鞭自奮蹄,“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面”,結合甘肅實際、講好天津故事、用好天津經驗,想辦法、出點子,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為民服務的樁樁件件里,貢獻天津力量、增加天津溫度。即便“鬢添白發、減損韶華”,依舊永葆熱愛、奔赴山海。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逢良師、遇益友,親人支持、組織關懷,“此心安處是吾鄉”,我的根深深扎入天津這片沃土中。我在津南、媳婦在薊州、妻弟在寶坻、弟媳在武清、表哥在西青,我們都在津沽大地上書寫著自己的青春故事,我們也努力把故鄉和吾鄉緊密相連。在隆化老家舉辦的婚禮上,我們播放了《沽上明珠 魅力津南》的宣傳片,講述了天津故事、介紹了津南和寶坻,誠邀親友們常來天津探親,并把當年天津給予的一線防控人員工作補助全部捐給了母校存瑞中學,繼續傳遞這份愛。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手機上顯示著平涼、天津、承德的天氣冷暖,內心也惦念著三地的春夏秋冬。早春曾在朋友圈寫下一段文字“鶯初解語、微雨如酥,最是一年春好處:天津津南。津南之春,是生態屏障的花海綠洲、是萬畝稻田的波光粼粼,有詩情畫意、有煙火人間;是海教園區的潛心科研、是會展中心的人頭攢動,有日新月異、有百業興旺;是希望,是未來,是‘忽如一夜春風起,津南從此驚人間’。”
有人說“你要寫津南,就不能只寫津南:要寫綠谷美如畫,智谷快發展;寫商谷多機遇,悅谷暢快玩;寫津濱雙城拱明珠,八鎮三街加油干。”“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看春天的津南:創文創衛,舊貌換新顏;日新月異,更上一層樓。如果再給心中的津南打分,那一定是90分,為啥還有10分差距呢?因為明天更美好!有人會問津南90分,那天津多少分呢?那就要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去問南來的燕子、去問輕柔的楊柳,地里種子正發芽、枝頭骨朵已吐秀。
又到人間四月天,甘肅靈臺早已“花褪殘紅青杏小”,老家隆化依舊“草色遙看近卻無”,近來朋友圈則被“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天津刷了屏,津南更是春色滿城藏不住、田疇沃野滿目新,浪漫春日的氛圍感拉滿。
說來,這已是我和天津、同津南相遇的第八個春天,只不過這次不能看到渤海的風吹綠海河岸、喚醒海棠花,只能從朋友圈里、新聞報道中感受天津的春。品讀了《津南,夢開始的地方》和《我是天津人嗎?》兩篇文章,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既有同感、又受鼓舞,在隴原鄉村憶起我和天津的七個春天,回首過往、思考人生、展望未來,可謂班門弄斧、誠恐貽笑大方。
(一)2016年:初逢津門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那年的春風倉促地從江南吹向河北,女朋友(當時的同學、現在的媳婦,天津寶坻人)考研調劑回到天津,我放棄了江蘇溧陽心儀的工作崗位,決定來天津應聘。那時從未考慮過從事行政工作,更希望在機械領域憑技術吃飯,經過一線崗位錘煉,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專業能力。
清明一過,天津大學舉辦了當年規模最大的畢業生雙選會,衛津路體育館前的長隊望不見盡頭,然后又出入于各家宣講會、面試場,北洋南開走、楊絮染白頭。短暫幾日里,我住在民園廣場附近,空閑時出來走一走,奔波的疲憊被海河略帶咸味的晚風吹去,求職的焦慮任“星如雨香滿路”吹落,五大道的小洋樓印刻歷史、解放橋的世紀鐘記錄當下、周鄧紀念館的海棠依舊香如故,這里的文化氛圍兼容并蓄、中西合璧,每天接觸的人們幽默熱心、樂呵開朗。和女朋友在一起的三年多里,我見證了天津女孩對學業的執著、對生活的豁達,當時的我又真切感受到她的家鄉——天津的開放包容,這里的生活猶如街邊熱氣騰騰的包子,有味道、對味蕾、撫人心。
“交換、比較、反復”,最后“相看兩不厭”的只有一家,位于津南區的立林機械集團。當晚就要回無錫了,中午申請去實地看一下公司,土城站坐公交、東張莊換車、到葛沽后再打車,對路線不熟的我,折騰了三個小時才到達公司。這也是我和津南的首次相逢,印象分剛及格,市區到咸水沽還算繁華、公交一路無座,城區到葛沽越走越荒涼、兩名乘客因占座爭吵不休。參觀公司留下的印象很好,廠區和車間繁忙又干凈,機床和產品繁多而整潔,整體環境甚至比南方一些公司更勝一籌。這個春天的天津之行圓滿收官,那年的七月,我從江南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這里工作、生活。
(二)2017年:杏花春雨在津南
古鎮葛沽的春天,既有煙火味道,又有文化氣息。公司的生活區位于三合村,宿舍的門前是一大片杏樹林,春天的一大樂趣就是每天都去觀察一下花苞,等風來、盼花開。立林公司雖是民營企業,但對文化建設很重視,杏樹林周邊的宿舍、車間都是紅磚砌筑、紅瓦鋪頂,整體風格樸素淡雅、交相輝映。
適逢雞年,工會李師傅在黑板報上畫的公雞栩栩如生。食堂的一輛送貨車,貼著一副很有韻味的手寫春聯“遠近逢逾過逍遙,進退連還通達道”。公司還有職工業余樂團,宿舍常響起同時悠揚的薩克斯樂曲,深受熏陶的我也心向往之,盡管嘔啞嘲哳難為聽,老師仍不厭其煩悉心指導。“正月十六寶輦花會可不容錯過!”同事很早就囑咐我,一定要去看他踩高蹺。民樂清音、絲竹悅耳,文蹺扭唱、武蹺炫技,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人間煙火、熱鬧非凡。
這一年的春天,我倆也去辦了“天津文惠卡”,可以花更少的錢、看更多的戲,成為了天津大劇院的常客,還義務出演話劇《酗酒者莫非》的背景戲,凌晨一點多跟著劇組去天津港拍日出,早上回到葛沽偶遇獻血車,于是人生第一次獻血。
這一年的春天,表哥也從江蘇來到天津求職,我陪他從市區、濱海到東麗、北辰,最后他選擇了西青,如今也是公司六年多的老員工了。我倆到葛沽名店品嘗瀛順包子,倆人都不知曉規矩,就要了二斤包子,最后都打包了。
這一年的春天,我還在不同的車間里繼續實習鍛煉,可以獨立操作數控車床。“日落月升、星墜天明”,初春的早班需要雞鳴起床、五點到崗,那時的晚上還在追劇《人民的名義》,每早鬧鐘響都是一場煎熬。摸黑走到公司,門口的早點攤已經排隊了,昏沉沉的頭腦也清醒了許多。
這一年的春天,“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奏響了新樂章,同時興奮地和我說“津南和隆化結對幫扶了!”塞北山城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每次回隆化看到“津南援建”標識,都感到與有榮焉。
這一年的暮春,因為想改變狀態、挑戰自己,我選擇了辭職,但我由衷地感恩領導和師傅們的包容理解、關心照顧,感謝師傅們的嚴格要求、言傳身教,感念在立林的這十一個月:實現了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熟悉了機械加工工藝,了解了行業基層運轉,經歷過“汗珠掉下來摔八瓣”,體會到“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操作時多車一刀就可能導致產品報廢、飛出的鐵屑時常燙傷皮膚、稍不注意就容易砸腳夾手,讓我始終銘記著“安全重于泰山”。
(三)2018年:春風花草香
上一年的初夏,可能是我唯一一次想離開天津的時候,不過最后我又和津南撞個滿懷,雖說與正大集團管培生職位失之交臂,但在津南經濟開發區,又找到了屬于我的快樂。
這個春天,我每天戴著安全帽,穿梭在廠區、車間和辦公室之間,設計圖紙、采購設備、施工預算、現場管理,還要時刻把動火、登高、密閉、帶壓等作業安全放在心上,時時緊張、日日充實,也總感覺到能力水平尚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知識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天資愚鈍更須勤奮,逼著自己多學多練、勤畫圖深思考。工作出現疏漏時,領導曾告誡我“年輕人吶,一定不能稀里糊涂過春秋啊”。
這個春天,我在天津北方食品公司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成長平臺,領導安排我協助支部書記分擔一點黨務工作,也讓我從中學習到國企黨建助推發展改革的經驗做法。已過天命之年的新任領導,同我們一起去樓頂檢修設備,需要攀爬二十米高的壁掛懸梯,每次爬梯我都膽戰心驚,而領導二話不說直接就上。一年多的時間里,領導同事們的職業風范、敬業態度、專業精神讓我敬佩,大家也都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
這個春天,忙碌也很幸福,周末不再是單休,有更多時間去文化中心,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大劇院、京劇院等都在等你來。最常去的還是博物館,不只有“一瓶、一畫、一鼎”(玉壺春瓶、雪景寒林圖、太保鼎)這三大鎮館之寶,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故事,志愿者的義務講解帶你穿云撥霧、一探究竟。換展也是常態,所以百看不厭、總也看不完。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如饑似渴、流連忘返。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在天津愈久,愈加喜愛文藝,尤其天津的曲藝,可謂“曲藝曲藝,最接地氣”,里面的唱詞也頗具天津哲理,如“莊公游玩去城西,瞧見了他人騎馬我騎著驢,又見一個推小車的漢吶,比上不足是比下有余吶”。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當時租房的樓道里有一燕窩,春天剛到燕子就飛回來了,那嘰嘰喳喳的叫聲,讓整個單元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每天出門、回家,都要忍不住抬頭去數一數有幾只雛燕初學唱。
仲春四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期間,關切地詢問天津小站稻的情況,同時鼓勵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創新,為全國人民從吃飽到吃好作出更大貢獻。同年,天津開啟小站稻振興計劃,決心從種子到餐桌,全面振興這個歷史悠久的水稻品種。隨后,一系列優惠政策陸續出臺。
暮春清晨,在公司班車上,聽到天津廣播關于招錄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的消息,農村、黨務,都讓我怦然心動,腦海浮現出《第一書記沈浩》《馬向陽下鄉記》等基層黨務工作者奉獻三農的影視畫面,內心更仰慕《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火熱青春,最欽佩總書記“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的家國情懷和卓越能力。入黨已近六載的我,也能有機會扎根農村沃土,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心向往之。
(四)2019年:津沽大地涌春潮
24歲的初秋,如同赴陜北基層工作的清華博士李延武在畢業典禮上所說,“因為懷著對老百姓的愛,因為試圖去尋找中國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因為相信自己能夠創造改變的力量,所以會做出這種‘沒有個人功利的選擇’,這也許就是我們做出選擇的初衷。”抉擇的天平堅定地倒向了農村,我光榮的加入了天津市首批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走進了津南區辛莊鎮白塘口村。
己亥開年時節,浩蕩東風吹拂津沽大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天津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津南深刻把握“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綠色生態屏障全面建設,海河辛莊灣初具規模,國家會展中心破土動工,海棠眾創大街花開浪漫,“‘吹面不寒楊柳風’,風里帶來新翻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這個春天來之不易,白塘口村拆遷工程已由攻堅階段轉向沖刺收尾,大多數村民都洋溢著憧憬新家園的笑臉,當然也有不滿現標準的冷面冰霜。“‘空椅子’你不坐,別人就會坐上”,發揮駐村干部的特殊作用,我及時主動發聲、回應輿論熱點,和大家一起繼續同重點對象廣泛接觸、深入交流,也認識到只有盡快淬煉成“開口能講、提筆能寫、遇事能辦”的多面手,才能滿足基層紛繁復雜的現實需求。
這個春天我們深入學習塔元莊村先進經驗,“每早碰頭、每天開會、每周學習”推動白塘口村各項工作提質增效。這個春天我記住了老村臺的一街一巷、老樹新花,記住了白口大村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記住了鎮村干部的上下同欲、不舍晝夜,記住了孟伯家的玉米面春餅、李姨送來的大餅紅腸。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卻不知道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清明時節,和同事好友相約瞻仰天津市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令人肅然起敬。時常重溫《高山下的花環》,淚花不再、卻已哽咽,“夜深沉、難入夢,我在凝望那顆星”,艾青說“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這個春天也曾有過成長的煩惱,“如果理論修養不夠,就會被瑣碎的事務牽著鼻子走,只低頭走路,而不抬頭看天,難免失去前進方向和動力。”當下的自己,還是想要的狀態嘛?是追求的夢想嘛?適合體制內工作嘛?爸爸摘錄名言“慷慨陳詞,豈能皆如人意;鞠躬盡瘁,但求無愧我心”,組織談心談話釋疑解惑、加油鼓勁,我明白了心態浮躁的原因在于實踐鍛煉上缺功夫、欠火候,只有堅韌不拔、積累提升,才能百煉成鋼。
“春意隨同和風、綠色、花氣和嗡嗡飛蟲而來”,暮春時節,新的擔子壓上肩頭,鎮黨委任命我為下小汀村黨支部副書記,工作重心從“黨務”轉向“黨建”。
(五)2020年:春風楊柳萬千條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新年元旦組織找我談話,將調任八里臺鎮小黃莊村黨總支書記,領導諄諄告誡、語重心長,要先做學生、盡快成長,兩千村民都在注視著你。
新冠疫情不期而遇,正月初一深夜,市委發出緊急通知,初三零點前返崗。剛回到老家看望姥姥的我,車技尚不熟練,只能由兩位哥哥奔波千公里,初二下午把我送到小黃莊村。這是我和姥姥一起度過的第17個春節,也是最后一個春節,第二年因工作和疫情我第一次在天津過年,第三年春節時我還在天津,姥姥卻已留在了92歲的初冬。春日萬物復蘇,唯您不再醒來,“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在辦公室連住兩月,和黨員群眾一起守卡口、戰嚴寒,筑起群防群控的銅墻鐵壁,全體黨員響應號召、踴躍捐款,村民群眾大力支持、奉獻愛心。寶坻百貨大樓的疫情來勢洶洶,一顆心幾處掛,既惦念家人健康,更須守好村莊安全。
“守得云開見月明”,經過日夜堅守、細致摸排,疫情防控逐步轉為常態化,工作重心轉向保障復工復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基層治理。“春水綠楊風曼暖”,春意盎然、萬物競發,小黃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動工建設、技能培訓陸續舉辦、六座樓頂鴿棚全速復工、戶廁公廁改革穩步推進,和兩委干部一遍遍入戶走訪、同黨員群眾一次次溝通交流,讓黨建工作更加貼民意、近民心。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云過后艷陽天”,仲春三月,天津創新性打破職場天花板,選聘239名優秀社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事業編,更好調動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組織給予年輕人極大的信任,把我們推向第一線,“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領導和前輩給予了熱心扶持、悉心指導,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
“春姑娘把花掛在樹上,又把草鋪在地上;把種子撒在地里,讓它們長出了綠秧。”勤勞善良的津南父老鄉親讓我們非常感動,是你們的支持幫助把我們托舉到村級組織主要負責人的重要位置,是你們的包容厚愛讓我們放開膽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基層工作錯綜復雜,初任村黨組織書記的我也冒進過、急躁過、自負過,是領導同事的悉心指導、黨員群眾的寬厚體諒,讓我得以救過補闕、經風歷雨,讓我明白干事創業不能只有一腔熱血,也不能全靠“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更要緊密結合實際,接地氣、懂鄉音、解鄉情,才能善作善成、駕輕就熟,讓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
(六)2021年: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辛丑元旦,我從小黃莊村調任到隔壁的和順地村,組織開展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深入走訪調研、夯實群眾基礎,順利當選和順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一肩挑”。
“人勤春早功不負,不打年盹啟新程”,我和新一屆兩委干部結合村莊實際、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審慎制訂了《和順地村五年發展規劃》,明確了“農耕研學+休閑康養”產業發展方向,以“黨建強村、產業興村、文化潤村、服務暖村、生態靚村”二十字方針為工作抓手,確定“致祥和順地 生態休閑村”為發展定位。
“春風向我們走來,播種一個美好的時代”,藍圖繪就、奮楫揚帆,新班子新工作從動員組織接種疫苗開始,整治人居環境、整修稻田溝渠,大力招商引資、盤活閑置資源,設立獎助學金、推薦特色農品,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邀請黨校教授到村宣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嚴格黨員發展、嚴肅組織生活、加強教育管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
“海棠雨后沁胭脂,楊柳風前捻綠絲”,初春,期待了一年多的新房如期交付。暮春,隨著海教園改革,天津“最年輕的街道”——海棠街道設立,匯聚各方合力、服務凝聚群眾。我們的春日時光,就是徜徉在這海棠花溪中,俯拾皆是青春氣息。
“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對新聞中的北大港、七里海、大黃堡等濕地心馳神往,期待一覽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生態和諧畫卷。周末慕名而至,才發現只可遠觀、不能近抵,愿望雖落空,更為我們天津濕地修復生態保護、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的好做法點贊。
“溪水堪垂釣,江田耐插秧”,春風一吹、春雨一落,田間地頭的每一粒種子,都積蓄著陽光和夢想。這個春天我們提升基本農田、選育優質稻種,實現了全村全部種植優良小站稻。這個春天我更加注重學習借鑒,回寶坻時先關注村里有了啥變化,和岳父探討胡同門燈、請教拆違植綠、改進工作方法。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一年的初夏,水色天光的稻池引得飛鳥紛紛駐足,“三萬畝林田水”的綠屏·八里灣驚艷亮相,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首展隆重開幕。這一年的初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首次向老黨員們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一年的初夏,和順地村黨總支被津南區委授予“津南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七)2022年:桃花依舊笑春風
“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但寒冬是自己離開的嗎?誰能告訴我,有哪一個春天,沒經歷過生與死的搏斗?有哪一個春天,不是絕處逢生!”津南的這個春天是從打響中國奧密克戎防控第一場大規模遭遇戰開始的。星夜集結、盡銳出戰,干部下沉、醫護支援,保障核酸大篩力量。集胡同長、防疫服務員、平安志愿者等于一身的“網格防疫員”,服從安排、服務群眾,保障村內安全健康。難忘醫護們的累倒癱坐、難忘同事們的和衣而睡、難忘志愿者們的耐心堅守、難忘村民群眾的支持配合,難忘深夜的一場場視頻調度會、難忘清晨的一次次核篩現場,難忘高高飄揚的黨旗團旗、難忘熠熠生輝的黨徽團徽,英雄的津南、光榮的天津,依靠過硬的組織力、頑強的戰斗力、強大的凝聚力,鏖戰半個月實現了社會面清零。
早春二月,天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甘肅工作,市委組織部決定選派34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的優秀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分赴甘肅34縣,駐村協助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得知能有機會參與援甘,我立即表態積極報名,作為一名承德隆化人,我切身感受到天津援建為家鄉帶來的變化和發展,更覺得援派甘肅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多崗鍛煉、增長才干的寶貴機會。
仲春三月,援甘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集體談話會召開,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喻云林同志出席并講話。云林部長語重心長、情深意切,既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黨課,又提了組織上的具體要求,時時處處講政治、展現天津干部良好形象。四月中旬啟程遠行,市委組織部王立明副部長在機場安檢口與我們每人揮手道別,那一刻有不舍、有感動,更覺榮光。“你好,天津!”這是我們的第七個春天。如果說喜歡一座城市如同戀愛也會有七年之癢,那這千里之外產生的距離美更能增進我和天津的感情。
28歲生日趕上甘肅春,“一縷春風暖,多年夢成真”,走上黃土高原,倍覺鼓舞振奮。“昔日隴東黃土塬,今朝平涼綠滿川”,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脫貧攻堅奪取全勝、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刻體會到“十年來三件大事”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春草綠、花兒紅、垂柳飄飄”,我和張鰲坡村干部群眾一起揮锨掄鋤,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中,在房前屋后種植艾草芍藥,“今日種下半棵苗,明朝收獲一片艾”,村容村貌不斷改善,我也盡快融入集體開展工作。歲月在昨日少年的臉上增添了滄桑,也刻下了堅毅和沉穩。我堅持全方位參與各項工作,講黨課、說政策,不缺位、不越位,熟悉情況、了解期盼,及時記錄、放在心上,積極協調、爭取落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到甘肅后,我也直觀感受到東西部發展差距、群眾生活辛苦、留守家庭不易,更加理解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既是下大力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也是在促進國內大循環、推進共同富裕,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詮釋。“津隴振興同甘苦,明月何曾是兩鄉”,我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更要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建好示范村,帶動更多村莊共同發展。
(八)2023年: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馮驥才先生說“春天最初是聞到的”,我想那氣味應該首先是泥土的芬芳吧,那香椿的鮮、韭菜的辣、槐花的香,都來自這泥土,“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春日甘肅,常能尋回故鄉記憶、童年模樣,有滿坡的野杏花和映山紅,有晨曦里的炊煙,有夕陽下的歸牛,有“咩咩”一路小跑下山的羊群,有深夜杜鵑在“布谷布谷”,有稻池里排成行齊插秧,有翻山越嶺尋寶捉迷藏……暖暖的細雨落滿南山,暈染了春天的顏色、模糊了眺望的雙眼,想起了一次次的相聚和相送。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以前每逢花開花落、秋去春來,姥姥格外想念在外的孩子們,此刻我也身臨其境,那是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對親人的濃濃牽掛。“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歲月如流,奔騰向前。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大學時喜歡這走走、那逛逛,工作后只要假期方便,更希望能回老家,陪陪父母、看看親友。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在天津的妻子是我的堅強后盾,裝修房子、照顧家庭、瑣事大事都壓在她的肩上。“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
靈臺的春天和津南的春天,雖隔千里,卻緊相連。迎著和煦的春風,“一毫銀針通經絡剛柔并濟,三個指頭行天下懸壺濟世”的針灸醫術從靈臺走進津南。依靠津南的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張鰲坡村食用菌基地的蘑菇上了餐桌,艾草制品的名氣和認可度越來越高,大伯特意給我打電話說“你村的泡腳粉用著不錯啊,再來幾袋!”扭住產業這一牛鼻子,推進鄉村振興,“找準脈絡路條條,對癥下藥高招妙”,津南計劃投資千萬元的艾草加工廠項目即將落地,張鰲坡村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產業格局不斷調整、社會治理不斷進步。
兩年援派已過半、不待揚鞭自奮蹄,“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面”,結合甘肅實際、講好天津故事、用好天津經驗,想辦法、出點子,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為民服務的樁樁件件里,貢獻天津力量、增加天津溫度。即便“鬢添白發、減損韶華”,依舊永葆熱愛、奔赴山海。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逢良師、遇益友,親人支持、組織關懷,“此心安處是吾鄉”,我的根深深扎入天津這片沃土中。我在津南、媳婦在薊州、妻弟在寶坻、弟媳在武清、表哥在西青,我們都在津沽大地上書寫著自己的青春故事,我們也努力把故鄉和吾鄉緊密相連。在隆化老家舉辦的婚禮上,我們播放了《沽上明珠 魅力津南》的宣傳片,講述了天津故事、介紹了津南和寶坻,誠邀親友們常來天津探親,并把當年天津給予的一線防控人員工作補助全部捐給了母校存瑞中學,繼續傳遞這份愛。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手機上顯示著平涼、天津、承德的天氣冷暖,內心也惦念著三地的春夏秋冬。早春曾在朋友圈寫下一段文字“鶯初解語、微雨如酥,最是一年春好處:天津津南。津南之春,是生態屏障的花海綠洲、是萬畝稻田的波光粼粼,有詩情畫意、有煙火人間;是海教園區的潛心科研、是會展中心的人頭攢動,有日新月異、有百業興旺;是希望,是未來,是‘忽如一夜春風起,津南從此驚人間’。”
有人說“你要寫津南,就不能只寫津南:要寫綠谷美如畫,智谷快發展;寫商谷多機遇,悅谷暢快玩;寫津濱雙城拱明珠,八鎮三街加油干。”“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看春天的津南:創文創衛,舊貌換新顏;日新月異,更上一層樓。如果再給心中的津南打分,那一定是90分,為啥還有10分差距呢?因為明天更美好!有人會問津南90分,那天津多少分呢?那就要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去問南來的燕子、去問輕柔的楊柳,地里種子正發芽、枝頭骨朵已吐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