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者》報道稱,3月17日,北京和美婦兒醫院百子灣院區被停水停電,患者被迫轉院,其中甚至包括插著尿管的剖腹產產婦。
停水停電的原因,是因為和美婦兒醫院百子灣院區拖欠了房東2800多萬元房租。當事情曝光后,人們發現這家醫院還拖欠上百位員工合計超過1000萬元薪資,拖欠客戶超過1000萬元會員費,甚至拖欠朝陽區疾控中心上千萬元的疫苗款。
擁有60張獨立間床位的百子灣和美,是和美醫療旗下婦產醫院,和美醫療在2015年上市,2021年退市,旗下最多曾有17家醫院,不過目前這些醫院幾乎都被變賣或重組了。
和美醫療的潰敗,就在于對生育率的誤判,大舉擴張后發現市場容量有限。
2013年12月,中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后,生育量井噴,公立醫院一床難求。以和美醫療為代表的社會資本蜂擁而入,爭先恐后殺入供不應求的產科市場。在人口出生率將顯著回升的預測刺激下,各家紛紛瘋狂擴張。
誰知道,中國新生兒數量沒有如許多專家預言般猛增,出生率從13.57‰一路滑落至2022年的6.77‰。擴建好床位、搭建好團隊后,和美醫療等到的不是大餐,而是逐年增加的競爭對手,和急劇縮水的蛋糕。
在疫情來臨之前的2018年,和美醫療就虧損1.99億元,業績同比大幅由盈轉虧。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幼兒教育領域。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首輪幼兒園關停潮已到來,在一些地方,民辦幼兒園2021年、2022年開始面臨招生難,少部分公辦幼兒園也存在招不滿的情況。
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在山東臨沂這一三線城市,各幼兒園今年也將面臨激烈的生源競爭。不僅如此,未來中學乃至大學的生源也將受到較大影響。
細觀近幾年的人口出生數據,不僅逐年下降,2018、2020還有個相對大的降幅。2018年新生人口數量下臺階,干高端婦兒的和美醫療就錄得虧損;四年后,2018年新生兒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面臨招生難;很自然的,這一波孩子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房地產也會難,沒人買房子了啊。而因為有存量房的原因,房地產的困境只會比這波孩子長大來的更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