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如果要問伙食哪家強,那得到的答案肯定不會是美國。論吃這方面,意大利人可比美國人專業多了。
意軍的伙食
據悉,當年意大利軍隊的伙食中不但有大米、蔬菜和面包等主食。軍隊內還配備有專業的星級廚師,為戰士們烹飪面食、蔬菜濃湯和披薩等熱食。當食物發配到每個士兵手中時,面包有時還會裹上上等橄欖油,其精致程度不亞于今天的意式大餐。
不僅如此,意大利還給士兵們提供了魚肉、糖果和紅酒等。據說當年有位英國飛行員被意大利俘虜后,當吃到軍隊的晚飯時,這名飛行員眼眶瞬間就紅了。因為這頓晚飯過于豐盛,所以他誤以為這是臨終前的一頓斷頭飯。
殊不知,這些豐盛的飯菜只是意大利一個普通士兵的標配。也怪不得時常有人調侃意大利不像是來打仗的,倒像是拿公款去國外野炊的。
除了意大利之外,二戰美軍的伙食也是數一數二的。由于兩次世界大戰都未曾波及美國本土,加上倒賣軍火發了一大筆戰爭財,更是為美國的后期補給系統奠定了一個厚實的基礎。
當美軍宣布參戰之后,美國大小工廠直接火力全開,力求讓所有前線部隊的各種戰略物資都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那么,當年美軍都有哪些食物呢?
美軍的伙食
在二戰中,每個美國士兵都能品嘗到新鮮的雞蛋、蔬菜以及各種罐頭食品。吃完正餐之后還有巧克力、可口可樂、口香糖等飯后零食。在二戰中,美國共有400萬軍人出境,平均一年的可樂消耗量就多達10億瓶。
不過,美軍對如此豐富的戰斗口糧依然有怨言。因為在他們的一日三餐中,經常會出現午餐肉這種罐頭食品。
1937年,美國有了罐頭午餐肉,由于工藝簡單、營養均衡,所以它順勢成為了美軍食品中最為理想的蛋白質來源。同時還衍生出了各種烹飪方法,烤、炸、煎,將午餐肉攪碎放到主食中,或者直接加熱食用。雖然說午餐肉不難吃,但是久而久之也讓不少美國士兵反胃。
說完美國和意大利,我們再來看看德國。在二戰期間,德國人根據等級劃分了嚴格的伙食標準。戰斗區的伙食水平最高,后方文員的伙食標準則是最差的。
德軍的伙食
在戰場中,德國士兵能吃到精致的黑麥面包、魚類,此外還有果醬、黃油等調味品。在填飽肚子之后,每人還能領取德國本土的甜點、香煙、咖啡豆和茶葉。而其中絕大多數食物是以盒裝、袋裝的方式發放,便于士兵攜帶。
除了食物講究之外,德軍食物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變化速度快。起初,德軍的食物還很豐富,士兵們也一路勢如破竹。
不過到了中期,德國食物供應開始短缺,前方的戰士隨之饑一餐飽一頓,營養嚴重不良,軍隊中也出現了不少敗血癥的病人,進而導致士氣越發低迷。那么除此之外,中國軍隊的伙食又如何呢?
二戰中國軍隊的伙食
在二戰中,中國部隊的派系有很多,主要包括了八路軍和國民黨這兩支軍隊。
國民黨的伙食標準不差,但是內部斗爭持續不斷,原先豐富的軍餉經過層層刮扣之后,最終到手的并不多。此外還得面對不斷襲來的日軍,更是讓本就勉強度日的后勤補給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二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大多只能吃到糙米、粗糧,不過偶爾能嘗到一回肉湯。
而在二戰所有參戰士兵中,又當屬八路軍的伙食最差,最讓人心疼。由于食物匱乏,大部分士兵只能依靠稀粥、稀飯度日,甚至連普通的咸菜都成了不可多見的奢侈食物。
所以在多數戰場中,八路軍都是餓著肚子在戰斗的。有的時候,由于過于饑餓,士兵們也會啃食路邊的樹皮,而這些樹皮本身很難被身體消化,以至于到犧牲時這些英豪的肚中都尚留有樹皮。
日軍的伙食
在二戰初期時,日軍瘋狂入侵中國土地,肆意搶奪百姓的食物,其食品種類很豐富。在日軍伙食列表中,不但有鮮肉、水果、蔬菜和精米,還有白糖、清酒和罐頭食品。如果是精銳的空軍、海軍部隊,食譜中還有土豆牛肉、咖喱燉雞等精加工的飯菜。
不過由于本國資源十分有限,所以到了戰爭后期,日本本土生產的食物已經無法滿足在中國、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的日軍的消耗。
到了最后,大部分日軍能吃到的就只有干面包和咸菜,有的甚至淪落到啃樹皮和芭蕉葉為生。而在東南亞、太平洋島嶼駐守的日本也只能自行開墾荒地解決食物問題。
蘇聯的伙食
二戰蘇聯的主食主要是全麥面包,但自從失去烏克蘭糧倉之后,一整塊全麥面包經常就是10個蘇軍一日的口糧,有條件的也會搭配卷心菜湯一起吃。
然而就是這種毫無營養的搭配卻維系著1000多萬蘇聯軍隊的戰斗力,他們一次次擊潰迎面而來的德軍,又一次次創造戰爭奇跡,可謂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