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茂敦(作家、出版人)
必須大方地承認,讀書當然有功利性,但這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沒有功利性,人們做任何事都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只不過,要看你如何去正確認識和利用好功利性。
一、讀書有功利性嗎?
答案是肯定的。無論你讀什么書,包含課本,課外書和其他雜書,都有一定的功利性,否則,你不可能無緣無故去拿起書本閱讀。
只不過,在閱讀部分書時,功利性稍微淡化一點,或被人為地隱藏了起來。比如,你讀一本小說,或許你沒有想過依靠閱讀這本書去賺錢,但是,通過閱讀這本小說,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好,難道不是一種功利性嗎?
二、功利真有那么可怕嗎?
從字面意思理解,所謂功利,一指功名利祿;二指功業所帶來的利益;三指眼前物質上的功效和利益。這個詞語本身是中性詞。但是,在漫長的人類發展進程中,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逐漸習慣于將功利與經濟利益掛鉤,從而帶上了貶義色彩。
其實,功利性和目的性有點接近,二者有很多重疊部分。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沒有進取心,做事毫無功利性和目的性,人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和生存的價值,真要是都選擇躺平擺爛,社會也就不會發展,科技也不會進步,人類只能停留在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
眾所周知,凡事都有兩面性,功利二字,從積極方面來看,有利于挖掘和刺激人的潛能,最大限度解放生產力,促進社會發展。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曾指出,人們奮斗所追求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
當然,從消極方面來看,如果做事只盯著功利,也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和大眾利益的弊端。
三、讀書的目的是什么?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思是說,每個人對一部作品的解讀和看法,都是不同的。其實,背后就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每個人所站的立場不同,目的不同,解讀同一部作品得到的結果可能千差萬別。
說到讀書的目的,如果細分下來,起碼有成百上千種,包括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了解歷史、提升自我、放松心情、感悟人生等。如果劃分粗略一點,其實無外乎打發時間、獲得知識和得到愉悅感等幾大類。
在我看來,我們讀書,不必糾結過于目的是什么,有一定的功利性,才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太過,完全沒有問題,我甚至認為,帶著一定的目的去閱讀,做到有的放矢,反而是好事一件,值得大大鼓勵。
好消息:為了讓讀者朋友了解商業寫作的特點和規律,提升商業寫作的水平,本人已推出付費專欄《姚氏商業寫作金字塔法則》,共5節,合計1萬字,歡迎留言或私聊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