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白酒,有一個特別奇特的現象。一方面追求“老”,老名酒、老工藝、老基酒,只有足夠老,才被奉為正宗;而另一方面,又要求“新”,新技術、新產能、新產品,唯有不斷創新,才能體現引領。
不久前,來自天南海北十幾位媒體學者,共同走進西鳳酒廠。中巴車沿著西鳳大道馳行,在新廠到老廠的轉瞬間,“新與老”的對照,呈現明顯的映襯,愈深入探索,則愈加強烈。
01.老工藝有了新方式
釀酒,是最古老的工業形態之一,無疑具有傳統和現代的雙重性。人們需要技藝傳承和保護,確保風味的傳承、人文的延續,而企業則擁抱新科技,實現技術的科學和生產的高效。
在西鳳酒廠,新與老之間,被平衡地很好。在西鳳古老的901車間,還完整保留著1956年的生產線,從未間斷使用,仍舊全手工釀造,釀酒師傅還在使用花壺、花苞等傳統工具進行釀酒。青磚壘建,歲月斑駁,如您深入其中,會有微妙的穿越感覺,仿佛車間窗外,依稀仍是上世紀的歲月光陰。這里,已經被保護為國家工業遺產。
而從老車間到新車間的感覺,就像您從博物館走到科技館。兩個成語描述不足為過,一是嘆為觀止,一是瞠目結舌。
西鳳智能制曲車間
嘆為觀止的是,這里很大,大到一個車間就可涵蓋8個足球場,單體車間占地高達80畝,可容納窖池2800多口。而瞠目結舌的是,這里的自動化水平之高,很少地人工干預,就能實現大產能,下窖、裝甑、餾酒,機械臂全搞定;與之配合的還有全自動的制曲車間,配料、成型、運輸,整個流水線全自動。西鳳,打造了全國最大的機器人釀造車間和全國最先進的全自動制曲車間。
02.老味道有了新選擇
白酒,是跨年齡層的飲品,這決定了它必須新老兼顧。一方面,要保留經典,滿足老一代飲酒長輩的口味和回憶,另一方面,要勇趕潮流,迎合新一代飲酒人的審美偏好和市場潮流。
提到西鳳酒,在老一輩喝酒人的心理,那瓶經典的“紅蓋老綠瓶”,絕對是第一印象。這一款擁有七十余年的歷史積淀和飲者基礎的產品,成為了西鳳榮獲“國家名酒”的化身,而在很多人心里,它還是早些時候婚宴的必備,是承載家庭情感的“醉美證婚人”。
時至今日,這款酒仍然具備十分的熱度,河南、山東、河內等地各種渠道,都有它的身影,占據著國民口糧酒的頭部地位。
紅西鳳
而為了不斷滿足一代代鳳粉的場景選擇,目前西鳳產品線,日漸系統而且明確,在“紅蓋老綠瓶”基礎上,還有旗幟西鳳酒、紅西鳳酒、五星紅西鳳,價格從千元以上到幾百元不等,搭載了不同年份的老基酒,新瓶裝老酒,詮釋老味道。
03.老名酒有了新故事
上一次來西鳳,大概是在2014年。那個時候,發現了西鳳很多老故事,比如,西鳳榮獲四大名酒的光榮史,西鳳古酒3000年的傳承史,鳳香白酒不間斷釀造的工藝史。
然而,這一次來西鳳,聆聽到的是更多新故事,比如,“333工程”,聽西鳳黨委副書記郭拴新先生介紹,西鳳已經在2021年就完成了3萬方儲酒罐工程、3萬噸制曲技改工程、3萬噸制酒車間工程的建設,在此基礎上,西鳳已于今年開始了西鳳酒10萬噸優質基酒項目的建設。
同時,還有關于市場發展的新進展,如西鳳副總經理周艷花女士介紹,西鳳目前已經具有50萬家網點、2000家經銷商、500家專賣店,并且在全國國市場的銷售份額,已經超過陜西省內,去年總營收達84.29億元,今年一季度,也已經實現了34%的整體業績增長,高端的紅西鳳的發展速度,還超過了50%。國家名酒,已經走向全國。
西鳳老酒海
從酒廠回來后,我反思。對于白酒而言,只有老,才會讓品牌有底蘊、有記憶、有受眾,只有新,才會讓產品有品質、有力量、有市場。而看似矛盾的新老平衡,或許是白酒發展的最好狀態,誰能平衡好這兩者的關系,誰的發展就有了雙向的支撐,就像太極圖,相互融合,流轉不息,而萬物生長。西鳳正是例子,鳳凰于飛在云霄。
作者簡介:
李虓,發酵工程碩士、工程師,酒類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