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汽集團子公司——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大幅裁員,截至5月底,已經有約300人簽署了協商離職協議或辦理退養。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主要生產傳統燃油車的變速器,近年來,隨著集團新能源的轉型發展,變速器公司的運轉日益疲軟。
“從3月份開始有風聲傳出此次裁員力度比較大,要做好心理準備,4月份各科室陸續開始約談溝通去向。”據知情人士披露及推測,此次裁員50歲以上的老員工、社招進入公司未獲得領導崗位以及三年合同到期的年輕員工為主要裁退對象,且多為職能部門員工。
目前,不僅是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大幅裁員,實際上包括以傳統動力總成業務為核心的其他零部件廠商也都受到沖擊。據該人士透露,早在2020年,受銷量滑坡影響,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就曾有過一次小范圍裁員。不過,當初裁退員工可在上汽集團內部轉崗,而此次因多家子公司都有數量不小的裁員指標,從而導致原來的內部轉崗處理的可能性極低。
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上汽集團累計銷量530.26萬輛,年總銷量同比下滑約3%。今年以來,受疫情的延后拖累及行業價格戰影響,1至4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僅完成了126.51萬輛,同比下滑了26.99%。而按照上汽集團2023年銷量規劃的全力沖刺整車銷量600萬輛,目前僅完成了21.09%,大致相當于1/5,剩下的幾個月,集團無疑面臨著巨大的銷量壓力。
實際上,在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能源變革下,傳統車企及其附屬零部件企業的淘汰賽正在加劇。據乘聯會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底,汽車制造商產能TOP20產能合計為3749萬輛,占總量近九成,整體利用率卻低于五成。其中,吉利、長城、上汽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悅達起亞等燃油車比重較大的傳統企業,產能利用率甚至不到四成。
還有一個隱形的因素是,近年來隨著生產線機器人的普及,很多車企的生產線工人都開始大量“富余”,并且這些“富余”下來的產線工人還沒有合適的崗位轉移安排處理。
以美國為例,據美國相關研究顯示,如果缺乏有力的保護和促進就業政策,在向電動車轉型的過程中,到2030年美國或將有7.5萬汽車工人失去工作崗位。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的分析師邁克·拉姆齊(mike ramsey)指出,隨著汽車行業向電動化的轉型,未來電動產業鏈還將大幅減少所需要的勞動力。如果換做國內,這估計還將是一個更為龐大的數據。
日前,據悉福特中國已傳出將裁員1300人,悅達起亞則被曝出管理層將輪休1年;通用汽車、Stellantis、極星和沃爾沃等跨國汽車公司同樣也在“斷尾求生”,相繼宣布將裁撤部分崗位工人。
時間再早一些,去年11月,大眾汽車變速器公司就發布全員信,稱計劃在今年3月底正式停產,進入關停清算流程。據悉,上海大眾動力總成公司或也將啟動關閉流程。目前,上汽大眾位于安亭的三座整車廠,正在進行產線調整,其中主要生產大眾Polo、斯柯達晶銳(參數丨圖片)等小型車的第一工廠早在去年7月就已結束生產,目前已永久關停,部分產線被搬遷至江蘇儀征。
在浩浩蕩蕩的新能源轉型浪潮中,每一家傳統車企都將面臨嚴重的沖擊,而如何度過劃時代的轉型危機,將是留給每一家傳統車企的必須小心處理的生死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