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時光流轉,夢華轉眼如煙云消散,古人日常的活色生香卻恒久地定格在文物中。
執卷在手,指尖慢慢摩挲著書頁,我們仿佛也擁有了那段無法觸及的時間與歷史。
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曾長時間主導著古人的生活,讓古人習慣以低視角觀察社會、品味生活。
在歷史的推進過程中,古人慢慢由席地而坐轉為垂足高坐。
起居方式的演進,帶來了一場古典家具的變革,最終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中國古代傳統家具體系。
坐具作為“家具中的原點”,決定了其他諸如承具、庋具、臥具、雜具等家具的走向,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馬未都精選80件珍稀明清坐具,著成《坐具的文明》。
材質名貴,包括黃花梨、紫檀、紅木、雞翅木等。
類型豐富,包括圈椅、官帽椅、禪椅、玫瑰椅、方凳、鼓凳等。
80件坐具,貫穿著古人整體的造型設計理念,亦承載著幽遠的古典寓意。坐具的傳承與發展歷程,折射出的是國人起居文明的整個進程。
盒具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當古人發明給容器加上一個蓋子的時候,盒具的雛形開始出現。盒具在古人的創意下,不經意地將生活質量提高,盒具也在幾千年內蓬勃發展。
盒具的品種由單一變為復雜,功能日趨完備。
而幾千年間,開合這一思路始終未變。
馬未都甄選200件中國古代精美盒具,著成《盒具的文明》。
上冊為瓷質盒具,名窯佳作,異彩紛呈。下冊為石質、漆質、木質、玉質盒具等,琳瑯滿目,工藝精妙。
通過盒具這些小小的容器,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人歷經千辛萬苦的發明,品味盒具表面的華麗與內在的深意。
每一次的開啟,都給予我們一個機會,去見證古人優雅的生活和曾經創造的輝煌。
馬未都精心選取
中國古代坐具、盒具
1、坐具
明中期以后,明式家具登峰造極,多具文人氣質,重內涵,最能代表中式家具的制作工藝與審美特質。
王世襄先生曾評價,“工匠熟悉多種手法,諸般技藝,從利用木材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到人工的線腳棱瓣,攢接斗簇和雕刻鑲嵌,乃至附屬物料的選用加工,剪裁配合,無不各臻其妙”。
清代中后期,基于統治者的生活習慣、審美意趣以及政治需要等,選擇制造體積碩大、雕飾華美的家具,以強調權力的至高無上。
2、盒具
香盒/
戰國至漢,衣物熏香貴族化。
唐宋時期,香盒常作為禮物贈與他人,可見香盒的受歡迎程度。
唐時文人、貴族多用香,賈至《早朝大明宮》有“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之句,杜甫奉和時亦發出“朝罷香煙攜袖滿,詩成珠玉在揮毫”的感嘆。
宋時民間用香極為普遍,黃庭堅自稱有“香癖”,《清明上河圖》中的“香鋪”,《東京夢華錄》中的“香人”,《武林舊事》中的“香婆”,都反映出宋代香事繁盛,生活中隨處可見香的蹤影。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妝奩/
戰國時期,妝奩初具形制。
馬王堆漢墓出土彩繪雙層九子漆奩,當為高等級漢制妝奩。從充滿設計的巧思背后,我們似乎讀到了利倉與辛追的傳奇故事。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中,一女子將妝奩置于旁側,怡然自得。
唐代女子濃妝艷抹,惜未見妝奩實物。
宋人攜妝奩描畫,前期受唐五代濃妝影響,后期則以溫和淡雅為美。
明清以后,妝奩的功能有所增加。“(黛玉)忙開了李紈的妝奩,拿出抿子來,對鏡抿了兩抿”。黛玉是個美人,“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生活中也離不開妝奩。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棋盒/
宋代以后,尤其明清,文人雅士講究四藝——“琴、棋、書、畫”,棋即指圍棋。
棋盒儲子備用。對弈時不語,棋者一手捧棋盒,一手執子,手捧棋盒給予心安。
燕王朱棣鎮守北土時,曾與使臣劉璟對弈。朱棣屢戰不勝,頗為難堪,嘆息道:“卿不少讓耶?”試想,二人對弈時,當有棋盒在側。
清禹之鼎《閑敲棋子圖》中,一女子百無聊賴,閑敲棋子,旁置圍棋盒一對。
清禹之鼎《閑敲棋子圖》(局部)
感受觀展般的文物質感
可觸可碰的質感,不同材質與設計理念的碰撞,展現文物特有的韻味。
木質
紫檀,崔豹《古今注》最早著錄。
自古以來即被認為是最名貴的木材,被制成家具、樂器等。
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唐代衣架、琵琶、棋局等,皆用紫檀制成。
在各類硬木中,紫檀質地最為致密。
花梨,古人多作“花櫚”。
《格古要論》稱其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
木材頗佳,邊材色淡,心材色紅褐,紋理精致美麗。
雞翅木,或作“鸂鶒木”,兼有“相思木”之名。
肌理致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紋,剖面纖細浮動,予人羽毛燦爛閃耀之感。
瓷質
東漢時期成熟青瓷成功燒造,自此開啟了瓷器的絢麗篇章。
唐三彩色彩艷麗,氣象萬千,滿是張揚的美。南方青瓷“如冰似玉”,北方白瓷“如銀類雪”。“奪得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一經燒制,那抹青翠就留在了世人心頭。
宋金時期,各地窯業面貌豐富,異彩紛呈。如“雨過天青云破處”之汝窯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鈞窯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耀州窯瓷。
有元一代,粗獷簡率與精巧細致共存。浮梁磁局初創,元青花的“幽藍神采”,引世人追捧。
明清時期,瓷器面貌燦若繁花。“白如凝脂,素猶積雪”的永樂甜白,“開一代未有之奇”的宣德青花,成化斗彩,萬歷五彩,康乾粉彩,美不勝收。
涉及材質,不勝枚舉,有金、銀、玉、石質等。
運用工藝,亦頗為繁復,有雕刻、剔犀、螺鈿、識文描金等。
賞心悅目的色澤與紋樣,配以寓意悠遠的圖案,集萬千巧思于一器。
35段獨家視頻
馬未都親述文物掌故
淳古掌故,歷史成因,文物細節,聽馬未都娓娓道來。
黃花梨嵌青花龍鳳紋瓷板四出頭官帽椅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把椅子的功能不在使用,而在欣賞,能看出設計者的頭腦特別清晰。這把椅子選用了最優質的黃花梨木,它最大的特征是剛硬。為什么呢?因為它全部采用方材,設計中多用直角,顯得很硬朗。可以說,這是設計得最為剛直的明代椅具之一。
紅木幼兒椅
這是一把幼兒椅,今天到餐廳里吃飯,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椅子,讓小孩子坐在上面。中國人是什么時候開始用這種幼兒椅的呢?比你想象的要早。比如這把椅子,至少有二百年歷史,大約清代乾隆年間就有了。
青花礬紅描金落花流水紋香盒
這件五層節盒運用了多種色彩來裝飾,有青花,有礬紅,有描金。盒蓋上以青花繪出一株水仙,花卉描金,以礬紅寫出五字:一種色異香。盒身以青花描繪水流紋,其間點綴花朵,正是過去文人最喜歡的“落花流水”圖案。
“一種色異香”是這件盒子的主題,從這個角度上講,此盒應該用于盛裝香料,當時有可能一層裝一種香料,非常講究。現在很多人也喜歡香道,但很難碰到這么精致的一個小盒。
青白玉雕螭虎紋印盒
這是一件乾隆時期的玉盒,玉質溫潤,以整塊玉料挖成。本來以玉做盒相對較難,古代治玉是純粹手工活兒,挖出這樣一件玉盒,圓潤精致,圈足也做得非常規矩,顯然非常費時費力。同時,整挖做成盒子要比做其他玉器費料,要求工匠出色完成,避免浪費玉料。
這件玉盒最美的是它保留下來的玉皮子。現代人都比較喜歡純白色的玉,但歷史上喜歡玉皮色的時期也很多。利用天然玉皮顏色的不同,做出的玉器顏色豐富,變化多端,專業術語叫作“俏色”。比如這件玉盒,在盒蓋上利用這層棕黃皮色,雕出螭龍紋,美不勝收。
歷時3年打造
設計巧妙,印制精良
書封全彩印刷與專金、專銀的碰撞,凸顯文物質感。
勒口處有精心設計,一為紫檀牡丹紋四出頭官帽椅靠背板,一為大漆點螺山水樓閣人物紋盒面。
空腔脊設計,頁面可180°完全展開。
正文用高檔涂布藝術紙,雅昌全彩印制,完美呈現文物質感與細節。
古樸優雅的硬木家具,以獨有的質感、紋理與藝術表達融入古人生活。
千變萬化的盒具,則以小巧精致給安逸的生活平添一絲靈動。
“于世為閑事,于身為長物。而品人者,于此觀韻焉,才與情焉”。
一器一物,均可謂長物,實乃雅人之致。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頁面)
坐具的文明
馬未都 著
80件明清珍稀坐具
系統梳理古代坐具發展歷程
ISBN:978-7-5732-0125-6
定價:108元
上海古籍出版社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頁面)
盒具的文明
馬未都 著
200件古代精美盒具
彰顯古代藝術的獨特魅力
ISBN:978-7-5732-0126-3
定價:208元
上海古籍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