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由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和寧蘭清古琴養生工作室主辦【以琴心修身、以醫心立德】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寧蘭清收徒儀式,暨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端午古琴雅集圓滿舉辦。
活動由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長書河先生致詞開場:琴者,禁也,修身養心之所載。醫者,意也,精誠涵德之所蘊。古琴與中醫藥,它們同源同根,如手足般血脈相融;它們交相輝映,又似知己般惺惺相惜。祝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寧蘭清收徒儀式圓滿舉辦、祝新一代的嫡傳弟子以琴心修身、以醫心立德,傳承與發揚嶺南古琴。
指導: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廣州市海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主辦: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
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
寧蘭清古琴養生工作室
特邀師長與見證嘉賓:
張娟: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
孔祥文: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非遺處 副處長
張書河:廣東中醫藥博物館 副館長
董帥: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部長
李主江:廣東省級西關正骨代表性傳承人、師從楊新倫先生
蘇煒: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系資深導師、旅美作家、批評家
黃惠芳: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顧問、謝導秀先生夫人
陳娟:廣東省武術協會副會長、人類非遺太極拳廣州市代表性傳承人
薛暖珠: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學術部主任、副研究員、中醫學博士
劉春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
寧蘭清: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所長、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黃江雷: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副總監
鄭十三:廣東省陳氏太極文化促進會 秘書長
王慶申:廣州荔灣區骨傷醫院西關正骨研究室顧問
曾雨林:廣州美術學院教師
黃志娟:廣州美術學院教師
崔廣睿:七木琴社副社長、師從謝導秀先生
黃湘云:本土設計文化創意園總經理
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謝導秀先生嫡傳弟子、第九代嶺南古琴嫡傳弟子。
本次拜師儀式分為醫心篇、琴心篇、傳承篇:
【醫心篇】由薛暖珠老師帶領各位參加拜師儀式的嶺南古琴傳承弟子參觀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從源遠流長的醫史、道法自然的醫道、明德唯馨的醫家等方面,引領青少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致敬懸壺濟世、仁心仁術的杏林大醫,并了解嶺南醫派的傳承發展和豐富多彩的端午醫藥養生民俗。
【琴心篇】由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寧蘭清,介紹古琴圣賢、以及嶺南琴派的琴史、琴師、琴譜、琴曲和名琴,了解嶺南琴派在嶺南地區的傳承與發展。
【傳承篇】在師長、專家的見證下,嶺南古琴第十代傳承的十二位弟子謝君予、張冀智、張耀乙、劉子柔、楊智遠、張玨嘉、嚴瑾、黃玄霖、曾于然、楊伊溧、劉依涵、謝寧彌元在拜師儀式上演繹傳承的琴曲。
張冀智《起風了》廣州中學
張冀智:書香世家、自小習書法、左琴右書傳習。寧蘭清老師第十代嶺南古琴嫡傳弟子大師兄。
謝君予弦歌《蒹葭》廣州市第二中學
謝君予:小小學霸、二中火箭班、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寧蘭清老師第十代嶺南古琴嫡傳弟子大師姐。
張耀乙《醉漁唱晚》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張耀乙:書香世家、自小習書法、圍棋、圍棋4段,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首屆嶺南古琴大賽小小傳承人獎。青少年古琴國學傳承形象大使。
黃玄霖《關山月》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
黃玄霖:書香世家、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自小愛傳統文化、漢服行者。
劉依涵《碧澗流泉》昌崗東路小學
劉依涵:書香世家、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古琴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
謝寧彌元《春風》昌崗東路小學
謝寧彌元:自幼隨母寧蘭清老師習琴、古琴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首屆嶺南古琴大賽小小傳承人獎。
張玨嘉嚴瑾《大魚》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
嚴瑾:自小習畫、撫琴、小小漫畫師,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振玉古琴社副社長古琴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
張玨嘉:小小學霸,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振玉古琴社社長古琴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
曾于然、楊伊溧《酒狂》
廣州市海珠外國語實驗中學(楊伊溧)、小小學霸、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古琴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曾于然)、小小漫畫師、自小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古琴歷獲廣州美育節一等獎、二等獎。
楊智遠《雙鶴聽泉》廣州中醫藥大學
楊智遠:廣州中醫藥大學,香港籍學生,自大學期間隨寧蘭清老師習琴、2023年獲大灣區十大杰出港生文化傳承獎、青少年粵港澳傳播大使。
劉子柔、謝寧彌元、寧蘭清《滄海一聲笑》
劉子柔: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學生會主席、自初中期間開始隨寧蘭清老師習琴。青少年古琴文化國際交流大使。
謝寧彌元:昌崗東路小學學生、廣東省武術協會副會長、人類非遺太極拳傳承人陳娟老師弟子。
活動行古禮、守傳承,以禮拜琴醫圣師禮祭琴醫圣賢:伏羲、炎帝、黃帝為開始,并傳誦《大醫精誠》、傳誦《琴賦》, 在禮祭先賢后,由嶺南古琴第八代傳承前輩妙手仁心、琴心劍膽的李主江先生致詞:李先生對嶺南古琴藝術當在下的傳承表示贊譽,他說:嶺南古琴藝術第九代傳承人寧蘭清,這十多年來,一路堅持,而今第十代嫡代弟子們成為有專長之才,很不容易,為寧蘭清老師的付出和出色的傳承點贊,祝嶺南古琴琴脈流長。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古代文人四藝“琴棋書畫”中,“琴”居首位,它是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折射出中華文化的思想光芒。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以琴心修身、以醫心立德嶺南古琴藝術傳承人寧蘭清女士收徒儀式由禮敬近現代嶺南琴學宗師:楊新倫、謝導秀開始,并展播了近現代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的《傳承嶺南古琴、傳揚嶺南琴韻》紀錄片,呈現了嶺南古琴代表性傳承寧蘭清老師及弟子們一起的傳承與發展之路。
最后在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張娟、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非遺處孔祥文副處長、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部長董帥、廣東省級西關正骨代表性傳承人、師從楊新倫先生的李主江先生、黃惠芳: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顧問、謝導秀先生夫人、陳娟:廣東省武術協會副會長、人類非遺太極拳廣州市代表性傳承人、劉春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為嶺南古琴第十代嫡傳弟子頒發師從寧蘭清老師,嶺南古琴第十代嫡傳弟子證書。
師從寧蘭清老師的十二位嶺南古琴第十代嫡傳弟子分別是:謝君予、張冀智、張耀乙、劉子柔、楊智遠、張玨嘉、嚴瑾、黃玄霖、曾于然、楊伊溧、劉依涵、謝寧彌元。
鳴謝: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非遺處副處長孔祥文先生(右二)
廣東省武術協會副會長、人類非遺太極拳廣州市代表性傳承人陳娟女士(左二)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學術部主任、副研究員、中醫學博士薛暖珠女士(右一)
廣東省陳氏太極文化促進會秘書長鄭十三先生(左一)
寧蘭清:古琴藝術(嶺南派)代表性代傳承人
女,廣東翁源人,1974年6月27日出生在部隊大院,父親寧熙喆參加過解放新中國戰役,為新中國成立立過一等功二次、二等功二次。
1998年寧蘭清師從嶺南古琴一代宗師謝導秀先生習琴,為嫡傳弟子,琴風傳承嶺南琴派剛勁爽朗、高古中正的特點,清新雅致中古樸悠然。
2008年作為七木琴社創辦人之一,以嶺南古琴為核心、以琴學傳習為本,至今一直執守著對嶺南古琴藝術的傳承和推廣,現為嶺南古琴藝術傳承基地七木琴社社長、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所長、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教授,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自然醫學研究會藝術治療與心身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現主持教學、傳承與演藝工作的學校分別為:春耕園、廣州市海珠區昌崗東小學、廣州市九十七中學、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
現主持古琴文獻叢書編務、已編輯出版《嶺南古琴文獻叢書》三輯:(一)《琴翼》;(二)《琴學匯成》(一函四冊);(三)《三馀齋琴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