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穩步提升,“養生”這一話題的熱度居高不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中的小細節,并改善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暢銷書籍、雜志、電視節目等關于“健康”與“養生”的話題也受到了全民追捧。但如果我們將時光機撥回至1995年5月2日,這一天《北京晚報》新開了一個欄目“登上健康快車”,而作為這列健康快車的列車長洪昭光先生,開始為很多人帶去了健康養生小絕招,在那個年代,讓很多人的日常健康保健意識得到了普及與加強。
洪昭光教授1939年生于福建,著名心血管病專家,1961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后任職北京朝陽醫院內科,一干就是20年。1981年赴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院任訪問學者,1983年后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任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洪昭光教授日前因病去世,享年83歲。
洪昭光教授是原國家衛健委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曾獲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和平使者”、中俄一帶一路合作“健康大使”稱號,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原副會長、全國心血管病科研領導小組原副組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里有上了些年紀的人一說“北京降壓0號”,那都非常熟絡,它是有時代烙印的。“北京降壓0號”及“潰瘍合劑”都是洪昭光教授與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合作研制的。
01
致力于健康養生科普工作,恪守醫生職業初心與追求
在上世紀90年代,洪昭光在從事醫療科普宣傳工作時,很多人都不解:“為什么一個醫生,不去看病反而搞起了健康教育呢?”洪昭光表示自己從副院長位置退下來以后,就去了干部病房當主任,一天查房中順便說道患者心肌梗死的病是完全“多余的病”,如果患者早一點戒煙戒酒、控制體重,那么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患病可能。
這時,隔壁很多病友聞聲而來,紛紛驚訝原來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這讓洪昭光開始看到健康知識對老百姓來說非常重要。隨著健康出現問題,人們逐漸認識到健康知識的重要性。為此,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把健康知識傳播給大眾?應該怎樣講述科學道理,并身體力行地付諸實踐?最初講授健康知識時,洪昭光教授的講解常被聽眾記錄下來,形成手抄本、復印本,被廣泛傳播。
就是從這些手抄本開始,洪昭光走上了健康教育之路,到處留下了他醫學科普的足跡,他創編的朗朗上口的健康格言,深受百姓喜歡,因此也成為了很多老年人科學養生的啟蒙老師。
洪昭光教授順口溜(節選),念著學、對照做,健康長壽永快樂:
從小養成好習慣,四十指標都正常,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輕輕松松一百歲,快快樂樂一輩子;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何樂而不為!天天“三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相逢借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微笑不用成本,但能創造財富;微笑不用投入,但能提高產出;微笑不用費力,但能使人美麗;微笑不用花錢,但能讓人心甜;微笑是軟實力,勝過高科技。
適量運動三個有:有恒、有序、有度。快樂運動三個不:不攀比,不爭強,不過度。健康運動三五七:三十分鐘三公里;一周運動五次;心率加年齡約等于170。
一二三四五:“一”是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是每天攝入250克碳水化合物,相當于六兩至八兩主食;“三”是每日進食三份高蛋白:一兩瘦肉(二兩魚蝦),一個大雞蛋(或二兩雞和鴨),二兩豆腐(或半斤黃豆);“四”是四句話,即“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五”是500克蔬菜和水果。
在洪昭光心中,他與病人的關系總是亦師亦友,在當副院長期間,他時刻提醒醫生一定要真正發自內心尊重、關愛病人。他總說,醫生和病人的六種關系模式:最好的醫生把病人當親人;第二等醫生把病人當友人;第三等醫生把病人當熟人;第四等醫生把病人當病人,要同情他、理解他;如果還是做不到,那當第五等醫生,把病人當作路人,不可以怠慢、輕視、挖苦病人;但一定要注意,千萬不可以成為第六等醫生,就是不把病人當人看!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是啊,洪教授就是這樣用與病人之間建立起親人、友人、熟人的關系,可以提供更為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第一等醫生將病人當作親人,表示他們對病人的關懷不亞于對親人的關心,他們會盡力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和照顧。第二等醫生將病人當作友人,表示他們會真誠地與病人交流和溝通,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病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第三等醫生將病人當成熟人,表示他們會熟悉病人的情況,并持續關注病人的健康狀況。第四等醫生將病人當作病人,但仍要同情和理解病人,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懷和照顧。至于第五等醫生,雖然將病人當作路人,但也不可以對病人怠慢、輕視或挖苦。最重要的是,醫生絕對不能成為第六等醫生,即不將病人當作人看待,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行為。醫生應該尊重病人的人性和尊嚴,并以專業、愛心和耐心對待每一位病人。這樣的醫生能夠在治療中傳遞溫暖和希望,也能夠為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體驗。
因此,洪昭光從醫多年,一直秉承兩點原則,第一就是要把病人當成珍重的老師,第二就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真正對病人關心關愛,這是他行醫多年恪守的初心與追求,多年來,洪昭光教授真正地做到了,也將這樣的使命與信念一代代傳授給了他的學生。
02
幽默謙遜,堅稱自己只是“北京降壓0號”的助產士
行醫多年,洪昭光教授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踐行著入行時對自己立下的原則與期許——成為“一個好醫生”。70年代,洪昭光來到北京東郊一家工廠開展群防群治工作。在工廠中,他見到許多工人被高血壓困擾,不僅嚴重影響了工人自己的生活質量,還加重了家庭負擔。那時候,高血壓患者每天需要多次服藥,用量多,這對工作繁忙的工人來說極其不便,工人自身的壓力也很大。
在工廠的一間土藥房內,醫生洪昭光開始了他為工人解決健康難題的使命。以他視工人如家人的醫療態度,洪昭光決心研制藥物,幫助他們盡快擺脫疾病的折磨。通過優選法,并廣泛閱讀典籍、進行實驗嘗試,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洪昭光與華羅庚教授、吳英愷教授等合作共同研制出了之后人人都家喻戶曉的“北京降壓0號”的藥物。
“北京降壓0號”的研制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研究團隊在洪昭光的領導下,經過精細的研究和實踐,成功地將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相結合,開發出了這種獨特的降壓藥物。據悉,該藥物不僅在調節血壓方面表現出色,還減輕了一些病人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
“北京降壓0號”的研制成功,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治療選擇。這一成果不僅改善了這些工人的健康狀況,也減輕了他們的病痛折磨,讓他們能夠以一個飽滿能量迎接新的生活。
一天只吃一粒,幾天就能起效——這讓很多高血壓患者看到了希望,除此之外,“北京降壓0號”的購買費用僅為常規降壓藥的40%還不到。經相關部門的批準與相應文件的出臺,“北京降壓0號”一度成為當時全國高血壓的首選降壓藥。
洪昭光的努力和他的團隊所取得的成果,再一次充分展示了醫療界的責任與擔當。這次成功的研制不僅對工人的健康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也在醫學領域探索出一條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新道路。
洪昭光教授作為主要研發參與者,十分謙虛低調,但其實他總是默默的在背后做著很多貢獻與嘗試,據知情人士回憶,洪昭光教授曾說:我只是“北京降壓0號”的助產士,華羅庚教授才是“北京降壓0號”之父。
03
從醫生到中老年人的偶像,深受百姓愛戴
作為中國醫療科普第一人的洪昭光教授,以養生理念深得大眾喜愛,據以前的采訪視頻中可以看到,大眾對洪教授創編的“紅白黃綠黑”食療法記憶深刻,很多中老年人也一直按照洪教授的叮囑改善著日常的飲食習慣,像是每天都要吃一個西紅柿;吃黃色蔬菜,如胡蘿卜、西瓜、紅薯、老玉米、番瓜等;喝綠茶并吃深綠色蔬菜;吃燕麥粉、燕麥片;吃黑木耳。
除此之外,洪昭光教授還是許多老年人科學養生的啟蒙老師,通過講座和講義,他為許多老人樹立了科學的養生理念,為他們的健康護航。許多洪教授生前的忠實讀者在接受采訪時都表達了對他的深深悼念。
洪昭光教授深知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他通過講座和講義向老人們普及科學養生知識,教授他們一些簡單易行的健康方法。據了解,許多老人的養生理念都是從他的幾頁復印紙開始的。這些講義內容精練、易懂,幫助老人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洪昭光教授對老年人科學養生的貢獻不僅得到了老人們的認可,也在醫學界得到了廣泛的贊譽。他的講座和講義深受歡迎,不僅因為內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更因為他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和幽默的方式傳遞知識,讓老人們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洪教授去世后,許多他的忠實讀者紛紛表達了對他的深深悼念。他們回憶起曾經參加他的講座,學到了寶貴的養生知識。一位讀者表示:“洪教授的講義是我養生的寶典,他的言傳身教讓我意識到健康是一生的事業,我將繼續堅持他的教誨。”
洪昭光教授的逝去是老年人科學養生事業的巨大損失。他用智慧和關愛點燃了許多老人對健康的希望,他的影響將長久地延續下去。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繼續傳承洪教授的理念,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洪昭光曾在某視頻采訪中談道:“最好的醫生把病人當親人。”
常言道:“醫學就是人學,醫學是仁心、仁術。”對于醫生這一職業,洪昭光教授曾寫下這樣的文字:“醫生,絕不單是一個科學技術的載體,同時擁有哲學的智慧、人文的情懷、人性的溫暖、科學技術和藝術性的話,才能成為一個好醫生。”
有人說,洪昭光是 “中國第一位醫療大V”,與后來那些所謂的“養生大師”不同,洪昭光教授的火,是千百萬聽眾、千百萬讀者自發地捧出來的,如今斯人已去,而洪昭光教授的仁心仁術,依然風范長存!
本文為醫家頭條編輯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醫家頭條,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