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國內乘用車市場40年的發展史,中國品牌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里都是跟隨者,市場的主導權長期被合資品牌把控。但今時不同往日,查看近兩年的銷量榜單,可以發現,排名第一的車企已經由南北大眾變為了比亞迪。
市場的變化有跡可循,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彼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方興未艾,蟄伏多年的比亞迪打出了秦PLUS這張“王牌”,一舉攻破最難啃的合資A級車市場。今年,比亞迪順勢推出7款冠軍版車型,兇猛的產品攻勢迫使合資品牌不得不降價求生。至此,比亞迪的領先地位徹底穩固,中國品牌也奪回了市場話語權。
油電同價的秘密
比亞迪能夠成功,產品能夠熱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油電同價”這一戰略——在售價相差不多的情況之下,新能源汽車對于燃油車而言,無疑是降維打擊。以秦PLUS DM-i(參數丨圖片)冠軍版為例,一臺虧電油耗4.6L、零百加速7.9秒的A級轎車,起售價卻僅為9.98萬元。面對這樣的對手,一眾合資競品幾乎沒有反抗之力。數據顯示,秦PLUS冠軍版上市僅3個月就拿下了全品類汽車銷量冠軍,也成為了中國首個累銷百萬的新能源A級轎車。
在驚喜于比亞迪優異成績的同時,一個更深入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為何眾多車企中,唯有比亞迪做到了“油電同價”?“犧牲利潤換取銷量”這樣淺薄的理由顯然無法解釋這一情況。在筆者看來,這源于比亞迪多年來建立起的垂直體系力。
與大多數車企采用的“供應鏈采購模式”有所不同,比亞迪一直堅持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產。早前,比亞迪成立了弗迪系多家子公司,產品覆蓋電池、電機、電控、車身、底盤、傳動等關鍵零部件,這意味著比亞迪對于供應鏈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因此在零部件的成本控制方面相較對手有著明顯優勢。理想汽車CEO李想此前就稱贊“比亞迪整車成本管理顯著優于特斯拉。財務是最理性的考試題,這個答卷非常優秀!”
“油電同價”,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影響深遠。于行業而言,這意味著中國品牌重新奪回了汽車產品的定價權,并且加速了傳統燃油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進程;于消費者而言,這讓我們不用再為品牌溢價買單,真正實現了“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車”。
技術堅持的意義
當然,比亞迪能夠收獲市場認可,不僅僅是因為價格更低,其過硬的產品力同樣不容忽視。“油電同價”的后半句話是“顛覆燃油”,如何“顛覆燃油”?靠的就是更加強大的產品實力。
前文提到,秦PLUS DM-i冠軍版相較同級競品在能耗、加速等硬指標上優勢明顯,除此之外,它的配置、智能、用料、空間等同樣要優于競爭對手,產品全方位的領先讓其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比亞迪其它產品之上,漢、唐、宋、海豹等冠軍版車型用更實惠的售價+更強大的產品力構筑起了對手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比亞迪的產品優勢從何而來?答案毫無疑問是“技術”。近幾年,刀片電池、DM-i 超級混動、e平臺3.0、CTB電池車身一體化、云輦系統等領先技術先后落地,這使得比亞迪的產品擁有了更低的能耗、更強的性能、更出色的安全性、更優秀的駕乘品質。而在這背后,是比亞迪常年不間斷的研發投入。資料顯示,比亞迪累計投入了上千億的研發資金,目前擁有11大技術研究院、6.9萬人的研發團隊和2.8萬項授權專利,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技術魚池”。
技術創新是一項投入大、周期長的工作,短期內無法帶來收益,但從長期來看,卻能讓企業受益無窮。比亞迪無疑是具備前瞻性和韌性的,多年的堅持最終成就了技術和產品的領先。
事實上,“冠軍版”這個命名很多車企都使用過,但只有比亞迪的“冠軍版”能夠讓消費者記住,因為它的確是銷量冠軍,價格實惠、技術領先的冠軍!筆者相信,已經占領用戶心智的比亞迪,憑借著油電同價的戰略和不斷迭代的創新技術,未來將進一步蠶食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帶領中國品牌走得更高更遠。顛覆燃油,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