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保送上北大,物理和經濟學專業雙學士;22歲讀清華,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妥妥的“清北雙料學霸”。
李永樂可謂各種光環加身,以后找個好歸宿應該不是難事。
然而,2009年畢業時,他躊躇滿志地連續應聘兩家世界五百強外企,卻都被拒之門外。
放下身段應聘中學老師,當他忐忑地站在人大附中的面試會場時,校長的提問又讓他猝不及防:
中學老師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工資不高,每月只有4000元,你愿意來嗎?
外資的百萬年薪,與中學月薪4000元,真是天壤之別。
看似簡單的問題,但讓他這個打上“清北雙料學霸”標簽的來回答,而且又關乎去留,真的不好回答。
說看重錢吧,顯得庸俗。附中雖然工資不高,但名氣在那,補補課也能有可觀的收入;說不是為了錢吧,又顯得虛偽,清北學生大多都去了外企。
他只能遵從本心,想起了科學家法拉第的應聘故事,說出了心里話。
正是他的這番話感動了校長,也改變他的命運走向。
多才多藝的“雙料學霸”求職遭拒
1983年李永樂出生在吉林,同為教師的父母沒有給他富裕的生活,卻給了他聰明的天資和耿直的性格。
尤其是作為物理老師的父親,特別注意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和廣泛的愛好。
自小李永樂成績優異,尤其在數學和物理兩個科目上,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除了纏著父親,他還主動買資料,給自己加餐。
當別人還在為消化書本知識發愁時,他卻已經開始在競賽的海洋里遨游,并把全國物理競賽的獎項拿了個遍。
得獎后,李永樂的人生直接開掛。
他到底有多牛,可能超過我們的想像。
高三時,李永樂參加了全國物理競賽,早晨出門前跟修自行車的師傅因小事打了一架,導致考試遲到了半個小時,就這樣還拿到了全省第一,憑借這個戰績,他被保送北大物理系。
這還不是他的高光時刻,在狀元云集的北大,單單競爭的壓力就超乎尋常,更別說物理這門難啃的學科,而李永樂卻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在攻讀物理學之外,他居然又跨學科報了經濟學的課程。
別看他是個“理工男”,他射獵廣泛,知識淵博,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通。
雖然不善與人打交道,但口才卻是頂呱呱的,多次參加北京高校演講比賽,兩次獲得冠軍;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作為中國隊的主辯手,為祖國贏得榮譽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此他也成為北大辯論協會副會長。
從北大畢業后,因為在校期間成績優秀,李永樂再次獲得了保送資格。但李永樂再次顯示了牛人風格,他放棄了保研資格,認為考研更具挑戰性,他更不想留遺憾,又報考了另一所頂尖學府-----清華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在清華期間,有同學笑問道:“清華和北大有什么區別?”
同學本來只是打趣一問,一向嚴謹的李永樂,一本正經地說道:
“北大是培養科學家的地方,懂得為什么,清華不同,是培養工程師的地方,懂得怎么做”。
不過,他接著調侃道:
“我兩個地方都待過,既不知道為什么,也不懂得怎么做。”
也許這是他的謙虛說辭,誰知卻一語成讖。
“清北雙料學霸”,任何單位都會高看一眼,厚愛一粉,前途必將無可限量。
對此,他自己也充滿信心,志在高遠。
2009年清華畢業后,他去索尼北京總部面試。一直在中關村附近活動的他,走進索尼富麗堂皇的辦公大樓時,他瞠目結舌,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輝煌的建筑,當然他心里也美滋滋的,這里將是他未來的歸宿。
面試到最后,考官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對工作有什么要求?
李永樂一直期待在環境單純、生活規律的單位工作,性格耿直的他,傻傻地說了三個字:不加班。
然后就是等通知,也就再沒有然后了,富麗堂皇的建筑也與他無緣了。
后來,他又到雷曼兄弟公司面試。
考官問了一個問題,你怎么處理自己的零花錢?
他如實相告,買股票了。
面試官不依不饒,追問道,那你怎么選股票的?
他隨口答道:瞎選的。
然后,象以前求職一樣,也就再沒有然后了。
教書育人就是最好的回報
李永樂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從事一個什么樣的行業?
有同學來勸他,不要一根筋,要學會適應環境、懂得變通。
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的他,就和對方爭辯了起來。
他本來口才就好,弄的對方很尷尬。
這下對方也不再慣著他,直擊他的要害: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弊。你為人耿直,不善于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你就只適合在只有對錯的環境下生存。
他被打懵了,我這個學霸真的就這么不堪嗎?
自尊受到重擊的他,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竟然鬼使神差地游蕩到了海淀區黃莊路人大附中門口。
這是北京最好的高中。佇立學校門口,他看到許多學生穿著校服在門口走來走去,學生們都以能夠成為人大附中的學生而自豪,即使逛街也要相約著一起穿著校服,這也構成了海淀區黃莊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他豁然開朗,為什么自己不去做一名中學教師呢?
20多年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自己一直就讀于中國當地最好的學校,喜歡學校的環境,喜歡上課的鈴聲,喜歡跟同學玩耍,喜歡幽默的老師,喜歡不茍言笑的教導主任,學校給自己留下了太多的難以忘懷的回憶。
自己又是中國知名學府的“雙料學霸”,有獨到的學習方法。雖然自己不善與人打交道,但也有優秀的表達能力呀!參加過演講比賽,又是出色的辯手,口才堪稱一流。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許同學說的是對的,自己不適合只有利弊的成人世界,只適合只有對錯的環境。而學校沒有利弊,只有對錯。
于是,他向北京的四中、景山、人大附中等許多學校投遞了簡歷。
這樣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對于校長的問題,他想到了法拉第的應聘故事。
只上過兩年小學的法拉第,年輕時自己在家做實驗,后來看到報上登載大科學家戴維招聘實驗助手的啟事,就欣然去應聘。
戴維問他,年輕人,搞科學是很辛苦的,而且沒有多少回報,你還愿意來嗎?
法拉第回答道:我覺得,獻身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回報。
法拉第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把全部都獻給了科學,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
于是,李永樂對校長說:
年輕人不應該把錢看得太重,更應該注重學習,人大附中能夠給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在這里我可以快速成長。
就這樣,他這個“清北雙料學霸”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成為了人大附中的教師。
在培養興趣的基礎上傳授知識
正如校長說的,中學老師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就職前幾年,作為新老師,李永樂感到特別辛苦,不停地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時不時地找學生談話,還要經常上公開課,每天都要備課到晚上十二點以后。
然而,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他教學生涯的第一份“成績單”,竟是所帶的班級在年級成績墊底的通知。
從學習中的“學霸”變成教學上的“差生”,巨大的反差并沒有把他擊跨。
他開始思考,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身為教師,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才能圓滿地達到傳道、授業、截獲的目的。
李永樂進行了許多嘗試。
在教學內容上,他從學生們最為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淺入深出地從物理、數學層面講解許多社會現象,將物理、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其中,于是,他的講課中開始有了男生們關心的足球,開始有了二十四節氣的起源介紹。
在教學形式上,他常常會加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表達,通過生動具體的故事、笑話和舉例來把晦澀難懂的知識具體化。
在教學方法上,他注重互動反饋,因材施教。下課后,他耐心輔導學生修改錯題、掌握解題技巧。同時,積極與學生們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特點,并且絞盡腦汁搜尋學生們可能會感興趣的話題,以此來作為教學的切入點。
這種因材施教、針對性極強的教學模式,在莘莘學子的內心埋下了一顆顆“好奇”的火種,又刮起一陣陣“趣味”的微風,讓“學習”的火苗在學生心中形成燎原之勢。
李永樂的教學成果非常出色,不僅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收獲了一面繡著“差生救星”四個大字的錦旗,他帶的班級學生物理成績成為年級第一,他還榮獲人大附中十佳教師的殊榮。
而這時學校又給他安排了競賽的任務。備競賽課更辛苦,經常備出一節課要花兩至三天的時間。
不過,有辛苦也有幸福。中學生是一群純潔的人,他們有強烈的善惡觀,是非觀,他們講究對錯,而非利弊,他們是一群理想主義者,和他們再一起,李永樂永遠不會感到自己已經老了,他陪著他們一起開心,一起難過,解決一些很難的問題,設計一堂優秀的課程,教學相長,每一次他都感到快樂。
他享受站在臺上的感覺,享受學生們的笑聲和掌聲,享受同學們的崇拜目光。
伴隨著著學生的成長,他也變得更加成熟。他找到了自我,更成就了他人。
他的身價不輸億萬富翁
隨著網絡直播和自媒體的興起,李永樂也被裹卷其中。
一次,他到偏遠農村支教,發現偏遠地區的孩子買不起教材,也沒有雄厚的教師資源,學習物理、化學很吃力,此情此景深深地觸動了他,他決定把自己的教學方法分享出來,供全國孩子學習。
回來后,他自掏腰包,購買了拍攝設備,將教學課錄制拍成視頻,晚上回到家中,精心剪輯發到網上,每天都工作到凌晨。
起初,波瀾不驚,不溫不火,直到2017年、2018年一個學生無意間 將他的兩個出彩視頻發到網上,讓他一夜間成為網紅。
受此觸發,他也萌生了制作科普視頻的想法,讓更多的人喜歡物理。
這兩堂最能展現他的網課風格的爆款課,分別是閏年計算和C羅的任意球,點擊量都超過了兩千萬。
在《閏年是怎么回事》的講解視頻中,李永樂用數學集合的方法演示了閏年的計算過程,不僅將源自生活中的小常識進行了講解,也順帶復習了集合的概念。
該教學視頻被人民日報的微博轉發,之后他在網上爆紅。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小組賽B組葡萄牙對西班牙的比賽中,羅納爾多以一記堪稱教科書式的任意球破門,以3 :3逼平了西班牙。
讓33歲的足壇老將羅納爾多沒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他的任意球再次火爆全網。
他嚴謹地用伯努利原理、馬格努斯效應,以及巴黎理工大學的Cohen教授用數值模擬方法對香蕉球進行分析,到底是香蕉球、落葉球,還是電梯球,掰開了、揉碎了,一層層地進行了剖晰。
他讓鐘愛足球的男生驚喜地發現原來足球場上也有物理學,相信不一定喜歡運動的女生對此也印象深刻。
只要你有愛好和疑惑,李永樂都能滿足你。比如,黑洞和逃逸速度, 物理課上,都學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如果物體速度等于天體的第一宇宙速度,就會圍繞天體旋轉,大于的話,就可以脫離天體,也就是逃逸。而黑洞,就是一種連光都無法逃逸的地帶。
這些有趣又深奧的物理知識,看李永樂的視頻就可以輕松理解,并且越看越上癮,進而引發了興趣。
這就是李永樂的網課。他善于將生活中的熱點事件、生活常識,或者學生們關注的事物,與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在網課中進行講解。
許多遠處的學生通過網絡向他表達感謝,說是自己一直不太理解的內容,竟然通過一段視頻了解清楚。也有不少人表示,在看完視頻后自己開始對科學有點興趣了。
李永樂走紅之后,獲得了廣大學子乃至社會上眾多科學愛好者的喜愛。不到兩年時間,他的優質科普視頻播放量就已經破億,人送外號“視頻播放量過10億的真男人”,他還獲得了兩千萬量級的粉絲關注,粉絲們幽默形象地稱他為“永樂大典”。
走紅后李永樂堅持初衷繼續更新教學視頻,很快出現了新的問題,只觀看視頻不利于孩子學習,如果將視頻內容制作成孩子喜歡閱讀的書更好。
李永樂立即做出調整,將十年教學備課手稿整理制作成《李永樂給孩子講物理》。
這本書采用科普教育方法,結合生活中常年的事情配合通俗易通搞笑的方法,孩子在快樂的學習中輕松找到學習方法。如:牛頓第一定律,李永樂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蚊子,蚊子在飛的過程中遇到空氣的阻力、地球的重心,李永樂采用幽默的科普方法輕松講解了牛頓第一定律。
這本書涉及到物理學中“光、電、磁、聲、力”等各個方面,十分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學習,圖書出版后受到千萬孩子的青睞,孩子看完后輕松快樂地記住了物理,掌握到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家長們也放心多了。
10多年來,李永樂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他培養了20多位全國物理競賽大獎、10多位國際奧賽冠軍、多名物理競賽一等獎學生,300多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其中一名學生甚至在全國物理競賽中斬獲了包括北京市一等獎、理論考試第一名、實驗操作第一名和總成績第一名在內的20項好成績。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就是李永樂對教學方式的最佳概括。
曾經他頂著全國最好的兩所大學的光環,卻找不到工作,心灰意冷地去了人大附中做了一名物理老師,月薪只有4000元,被同學朋友嘲笑,幾年后,他用實際行動打臉了當初看不起他的人!
當初,如果他進了世界五百強企業,也許中國會多了一名游戲工程師或金融高管,但如今,由于他在成千上萬的孩子中,播下了熱愛科學的種子,待到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時,涌現出的各類大家又何止是成千上百,過去我們用百萬年薪和月薪4000來比較他的身價,如今毫不夸張,我們可以用1和無數來衡量他的價值,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他犧牲了自己,成就了他人,奉獻了人類。
誰說做一名中學教師沒有回報呢?
李永樂在回母校清華的一次演講中坦言道:
“教師最大的財富就是學生,從這個角度講,人大附中讓我成了一名億萬富翁!”
愿李永樂像他的名字一樣,教書育人,永遠快樂,我們更期待越來越 多的學霸,投身教育事業,成為李永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