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字,在隋唐時期是京城及各州縣城池里住宅區(qū),在明清里甲制中城中居民每一百一十戶編為坊,此外一些小型的手工工場稱為作坊,還有一些店鋪如茶坊也以“坊”來稱呼。
唐朝長安城中的“坊”
從上面情況來看,坊在古代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行政管理方面,都是一個比較小的單位,僅僅比一家一戶稍高一個等級,不說相比省、府,哪怕是州縣,都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今天的河北、山東兩省,卻有兩個相當(dāng)于明清“府”一級的地級市以“坊”為名,分別是河北省的廊坊市和山東省的濰坊市,那么這兩個以“坊”為名的地方,是如何成為地級市的呢?
河北省廊坊市地釁
其實兩地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都不是府級單位。廊坊在清朝僅是直隸順天府安次縣的一個鎮(zhèn)。濰坊在清朝則是由“濰”和“坊”兩部分組成,其中“濰”是山東萊州府濰縣,“坊”則是濰縣城南二十里堡鄉(xiāng)的一個村莊。
山東濰坊市地圖
廊坊和濰坊在今天能夠成為地級市的基礎(chǔ),有個共同點,都是肇始于自清朝末年開始的鐵路建設(shè)。
廊坊市
從廊坊經(jīng)過的鐵路,是“京奉鐵路”,今天是京哈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當(dāng)時在鐵路上奔馳的火車每隔一段距離就需要加煤加水,位于“京奉”鐵路北京至天津中間位置的廊坊,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清朝光緒末年地圖上的京奉鐵路
另外,廊坊還是安次縣北部的一個商業(yè)重鎮(zhèn),據(jù)民國七年(1918)印制的《京奉鐵路旅行指南》介紹:
郎坊鎮(zhèn),在安次縣北地,居舊州、桐柏、采育、北旺、楊稅務(wù)、韓村各鎮(zhèn)之間,均相距不過三十里,為各處來往之中心點,商賈四達(dá),運輸頗旺。
正是因為廊坊是北京、天津之間的中點,還是商業(yè)重鎮(zhèn),后來又成為鐵路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廊坊在我國近代史上曾占據(jù)過重要地位,清末的義和團運動,在這里發(fā)生過重要戰(zhàn)事;七七事變時,二十九軍士兵在廊坊奮勇抗日;京津解放前,人民解放軍活動于以廊坊為中心的永清、安次、武清三角地帶,給解放京津打下了基礎(chǔ)。
《中華民國分省歷史地圖》中位于京津中間位置的廊坊
由于區(qū)位及交通優(yōu)勢,廊坊迅速發(fā)展、成長了起來,而安次縣城卻因瀕臨永定河,屢受永定河泛濫影響,城垣多次被沖毀,于1950年北遷到廊坊。
1930年左右地圖上的廊坊形勢圖
1981年,設(shè)立縣級的廊坊市,安次縣的廊坊鎮(zhèn)及尖塔、桐柏、北旺3個公社劃歸縣級廊坊市管理;1983年,安次縣撤銷,整體劃歸縣級廊坊市。在1988年的“撤縣設(shè)市”中,撤銷了縣級廊坊市,名字則改回了原來的名字“安次”,成為地級廊坊市的安次區(qū)。
濰坊市
從濰坊經(jīng)過的鐵路,是德國借“巨野教案”所筑的“膠濟鐵路”,與處于京津中間位置的廊坊相比,雖然濰縣站也是處于膠濟鐵路上濟南、青島之間中間的交通樞紐,但是還多了一個德國借助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獲得膠濟鐵路沿線 15公里范圍礦藏開采權(quán)而誕生的坊子鎮(zhèn),1902年膠濟鐵路修到濰縣的時候,特意在坊子拐了個彎,充分體現(xiàn)了德國占領(lǐng)者“蓋我鐵路所至之處,即我占地之所及之處”的意圖。
1911《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qū)域全圖》上的濰縣與坊子
當(dāng)時的坊子小鎮(zhèn)因為鐵路和煤礦迅速繁華起來,在火車站周圍形成了南北三條馬路,東西十里洋場。建設(shè)有機車維修段、電報大樓、郵局、煤礦、修女樓、教堂、學(xué)校、兵營、水站、別墅區(qū)等工業(yè)和生活設(shè)施。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距離城高濠深的濰縣城有一定距離,位于丘陵、平原交界地帶,并且有大量工人、農(nóng)民等群眾基礎(chǔ)的坊子成為我黨我軍建立游擊區(qū)的理想之地。
1938年1月,日軍侵占濰縣城。27日,濰縣縣委200余人在濰北蔡家欄子村建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游擊隊第七支隊”后,立即南下。于30日,由坊子早期共產(chǎn)黨員何鳳池、何鳳鳴等人率100余人起義,成為第七支隊的第二大隊。大隊建立后,先后襲擊朱里鎮(zhèn),夜襲駙馬營,破襲了坊子至蝦蟆屯10多公里的鐵路段,殺傷日軍8人,使敵人10余日不能通車,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中華民國分省歷史地圖》中的濰縣與坊子
1938年6月,濰北革命斗爭形勢惡化,濰縣縣委遷至今坊子區(qū)的東曹莊村。此后直至1943年,濰縣縣委多次遭到破壞,并且多次在坊子重建。1943年春,中共魯中區(qū)委在坊子建立了坊(子)青(州)工作委員會,此后各級黨組織迅速發(fā)展壯大,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進(jìn)行全國解放戰(zhàn)爭儲備了力量。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后,坊(子)青(州)工委改稱為濰(縣)坊(子)工委, 這是“濰坊”一名首次出現(xiàn),取濰縣和坊子首字組成。1948年4月27日,濰縣城解放,撤銷了濰坊工委,建立濰坊特別市。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濰坊一名一直用到今天。
就這樣,雖然“坊”在古代是個比較小的區(qū)域,但是因為這兩個以“坊”字為名字的地方有鐵路、有資源,迅速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化的城市,由此也就成為了地級市政府的駐地。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