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守敵王耀武宣稱濟南城防工事固若金湯,我華東野戰軍浴血奮戰,守敵瘋狂反擊,我軍接連發起三次攻擊,均未攻克,參與突擊登城的指戰員大部分壯烈犧牲。
緊急關頭,我軍由90多名黨員組成攻城敢死隊,18歲的滕元興就是其中一員。看到城墻下面犧牲的戰友,滕元興的胸膛像被點燃了一把火,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要為戰友們報仇!他咬緊牙關強忍著淚水,在槍林彈雨和滾滾而落的磚石中再次艱難地向云梯發起挑戰。終于,一名戰士登上了突破口,又一名戰士登上了城頭,滕元興緊跟其后成為第三位登上濟南城頭的戰斗英雄。
登上城頭后,滕元興才發現自己身中數彈,衣裳已經被鮮血浸透。在勝利的炮火聲中,滕元興昏死了過去。當他再次醒來時,已經在壽光的一個村子里養傷。戰爭的殘酷和身體的傷痛絲毫沒有動搖滕元興繼續戰斗的信念,傷情好轉后,他一個人徒步從壽光走到了南京,歷時三個月終于找到部隊。隨后的戰斗中,滕元興跟隨部隊跨過長江、打進上海,還被選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為新中國第一批飛行員。在抗美援朝大和島戰役中,他駕駛戰機成功擊落敵機一架。
1986年,滕元興從崗位上離休。30多年來,滕元興從不居功自傲,不愿給組織添麻煩,熱心關愛下一代健康成長。他曾先后多次資助失學兒童,匿名向遭遇自然災害的地方捐款。
與此同時,滕元興還主動到機關單位、學校為黨員、學生作報告。然而,每次作報告,他都是講戰友們的事跡,對自己立下的戰功只字不提。外出授課,滕元興給自己立下規矩:不收報酬、不要吃請。
“連長、指導員:我要求完成最艱苦的任務,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叫,打下濟南,為山東人民報仇,爭取立功。戰士滕元興,民國卅七年九月一日。”這是1948年濟南戰役前夕,一名叫滕元興的戰士寫下的決心書。如今陳列在濟南市博物館里,為國家一級文物。寫下這張決心書時,滕元興還不滿18歲,在攻克濟南內城的戰斗中他第三個登上城頭,為解放濟南立下了赫赫戰功。
70多年過去了,身邊人不知道滕元興身上還深藏著這么傳奇的故事,直到2020年,遼寧省軍區沈陽第十四離職干部休養所在開展搶救性紅色資源挖掘工作的時候,看到滕元興的材料中顯示,他曾在華野工作過。
在建軍95周年之際,濟南警備區工作人員從濟南遠赴沈陽尋訪滕老,探尋他背后的故事。雖然已是92歲高齡,但是談及當年攻打濟南城的激烈戰斗場面,老人記憶猶新、熱血沸騰。當歷史的影像一頁頁翻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名了不起的人民功臣,一名在濟南戰役中負傷的戰斗英雄,一名為祖國空軍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飛行員,一名曾經被誤認為已經犧牲的“活烈士”!
為什么對自己的功勞不提不念?滕元興這樣說:“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犧牲的戰友。我更不愿意拿著我這點小小的功勞要待遇搞特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