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眼人談教育
明眼人了解到,在第二輪雙一流評選中,不僅選出了少部分學校加入到雙一流建設的隊伍中,還提出了一些原來的雙一流學校在建設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而這些被提出問題的學校被加入了警告名單,他們被要求進行整改,并且會接受專家組的檢查。
本來大家都快把這事忘了,但是最近出了一個公告,今年將會考核那些在第二輪雙一流評選中被警告的大學。
根據目前的消息是,如果在今年的考核中大學沒有通過的話,將會被調整出雙一流建設的行列中去。
Chapter One
第二輪評估明眼人覺得最不穩的其實也就是只有遼寧大學,安徽大學,和寧波大學,但是安徽大學自從被敲警鐘之后,省里面是花大力氣扶持安徽大學,幫助安徽大學建大科學裝置等,應該不難通過。
寧波大學只是說它把力學的雙一流經費拿去建設其他學科,這幾年寧波大學的經費總體也還不錯,看樣子也是問題不大。
至于遼寧大學明眼人感覺現在動作就比較小,也沒發現省里有大動作支持,甚至在遼寧大學經濟學院的官網,都沒有師資力量的欄目,屬實讓人頗為擔憂。
但是也不排除最后檢查了一遍,所有被敲警鐘的大學都順利通過驗收。
第二輪雙一流評選除了前面提到的兩件事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淡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色彩。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均統稱為雙一流,第一輪開始后,不少企業把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叫成單一流,只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當成雙一流。
其實在第一次評選之后,就規定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都可以簡稱雙一流,但是在第二次評選中才終結了單一流叫法,可以看出雙一流的影響是在一步步擴大的。
取代985工程和211工程在人們心中根植起來的堅固地位,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一輪雙一流的結果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B檔,A檔是原來的大部分985大學,B檔是原來的少部分985大學,還加了云南大學,新疆大學,鄭州大學這三所原來的211大學。
其余的就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包括在很多地方享受985大學待遇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只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
正因為有了分類,大家又聯想到以前985工程和211工程都不是一次就形成現在的規模,好多大學都是后面才進去。
所以不少大學都覺得這一次的雙一流也是老路子,于是在第二輪評選的時候,一些比較強勢一流學科大學揚言要爭取在第二輪進入一流大學。
結果第二輪評選出爐之后,直接把他們的路給堵死了,沒有任何一所一流學科大學進入到一流大學行列當中去,并且以后要弱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色彩,以后大家都叫雙一流。
Charter Two
那是不是用人單位真的就完全不區分了呢?
實際上并不是。
現在很多單位的招聘都是這樣的,一流大學所有專業的學生都是享受到雙一流身份和福利。
而一流學科大學只有學校雙一流建設學科覆蓋到的專業出來的學生才能享受到雙一流的身份福利。
很多網友說雙一流就該要把一些學校踢出去,尤其是讓原來985,211體系下的學校有一部分進不了雙一流,才能體現出雙一流的含金量。
實際上這部分網友是沒有認真解讀過雙一流的。
雙一流,看似學校多了,但是實際上真踢出去不少人。
一流學科非雙一流專業的學生是享受不到雙一流身份帶來的福利的,基本上絕大部分原來的211工程大學都是進入的一流學科,而不是一流大學。
以前就是你只要進入了211大學,甭管是什么專業,畢業出來自帶211大學畢業生的身份。
但是雙一流出來之后,就不允許吃大鍋飯了。
一流學科大學只有雙一流專業的學生才能享受到這些,非雙一流專業的學生就沒有。
而絕大部分的一流學科大學只有一個雙一流學科,一個專業頂天了也就100多人,最多的也不過300人,加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年頂天也就500來人能夠享受到雙一流畢業生的身份。
而就在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時代,原211大學一年少說有三千多人人擁有211的身份。
當然也存在像北京郵電大學這種比較照顧學生的大學,認定非常多的本科專業是雙一流學科的下屬專業。北郵就有非常多的學生能夠擁有雙一流的福利。
Chapter Three
小李是某一流學科大學的本科生,在他感覺當中,學校進入了雙一流其實也沒給學校帶來多大變化。
雙一流的經費,是指能用于雙一流學科的,其他學科是用不到這筆經費的,不想985,211的專項經費,全校所有專業都能用。這也是雙一流和985,211最大的不同之一,經費的使用劃分。985,211之所以能和其他大學拉開差距,就是因為經費比其他學校多。
像寧波大學拿著雙一流的經費去建設其他學科,還被警告了。
作為一流學科大學非雙一流專業的學生,他感覺雙一流帶給學校的改變只有錄取分數的提升。
他們這個專業雖然不是雙一流專業,是在所有省份的錄取線都是提起來了。
小李抱怨,以前他們的學長考研的時候,沖擊985,211失敗還可以調劑回本學校本專業讀研。
結果張雪峰老師推薦了一下比較具有性價比的雙一流大學,就有他讀的學校之后,小李所在專業對應的研究生專業也變得非常熱門。
即使他所在的專業跟他們學校的雙一流學科一點兒關系都沒。
小李為本校的本科生,他認為他們學校一志愿哪里有什么性價比?考研一志愿失敗調劑來他學校才有性價比。
小李說他們學院一個很厲害的教授在給他們上課的時候,給他們吹牛,舉的例子居然還是16年她帶過的一個研究生,說明什么?碰運氣碰到了一個,后面培養的都不行。
她說學姐讀了研,最后在阿里巴巴拿著70多萬的年薪。但是這個學姐從學校畢業之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也只有十來萬。
她是經歷過多次跳槽,再加上她學的專業非常熱門,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之后才拿到了阿里巴巴的offer。
甚至可以說學姐的成功跟在校讀書關系不大,這位教授的愛人開公司,一年營收大概幾個億左右,結果也沒看見她推薦本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她愛人的公司工作。
輔導員給小李他們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時候提到,有個非常牛的老校友開的公司學校招人,學校把最優秀的學生推薦過去,最后老校友反饋是真不太行,沒有985的學生好用,后面就沒有再推薦學生去了。
連自己培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自己人都不愿意用,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小李有時候很疑惑,這些外校的同學們不知道為什么對他學校抱有這么大的熱情。
小李觀察到,他們專業的研究生竟然有400多分的,他實在搞不清楚,有這個實力不去考個985,考個211來考他們這學校干嘛?
都不向本校學生,打聽打聽以后出路怎么樣的嗎?
學校所在城市沒太多他們專業對口的優質企業,要去其他地方,那他們的競爭力還不如當地的非雙一流的學校。
這就是小李,一個普通雙一流大學的本科生,眼中雙一流給學校帶來的變化。
大家猜得到小李說的是哪所雙一流大學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