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里,科技徹底改變了警察的辦案方式,因為「先知」能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警方可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將其抓獲,而不是在案發后趕往現場再偵破。
用科技預測犯罪正在走進現實生活。比如,商品盜損一直是困擾零售行業的一大痛點,不過據CNBC介紹,沃爾瑪、塔吉特、勞氏、克羅格、梅西百貨、CVS 和其他知名零售商正在合作,利用人工智能 (AI) 驅動的先進監控系統來解決盜竊問題,這些系統融合了各種技術,例如具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攝像機、車牌和車輛讀取器、自主安全機器人、RFID 標簽、智能箱鎖和預測分析軟件。
盜竊頻發,零售店的利潤被嚴重稀釋
數據顯示美國商店竊盜案2019年就開始大增,當時行竊造成總損失從前一年500億美元激增至610億美元。2020年和2021年初COVID-19封鎖期間損失減少,現在零售業恢復營業,犯罪率又再次飆升。美國零售聯合會最近調查發現,2020年,盜竊行為使美國零售商損失了908億美元,2021年有組織犯罪增加26.5%,2021年零售商因有組織犯罪損失近1千億美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29日報道,由于美國盜竊案數量激增,多家零售商被迫耗資數億美元加大監控力度與安全保障,并表示利潤還會因此繼續縮水。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經濟波動和社會動蕩加劇,致使零售商對可能發生的入店行竊事件感到愈發擔憂。此外,有調查發現,56%的美國零售業員工都感到不安全。
在過去幾年中,有組織的盜賊團伙不斷洗劫家得寶、勞氏、沃爾瑪、百思買等大型零售集團的商店,并通過網絡市場轉售商品。
隨著美國零售店指責說,越來越多的商店盜竊導致他們的利潤下降,美國會推出了旨在遏制有組織零售盜竊,以及在網絡平臺上銷售假冒和有害產品的新法律——《消費者告知法》,該法規已于6月27日生效,要求亞馬遜和eBay等電商,核實并分享在其平臺上進行大量交易的第三方賣家的信息,以阻止不法分子出售被盜或有害商品。
另據NTT東日本株式會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零售企業每年因偷盜導致的損失超過40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4億元)。
根據英國便利店聯會表示,2022年,英國發生了95萬宗店鋪盜竊案,平均每小時就有200宗。但另一方面,店鋪盜竊案被捕的數字卻在下降。英國內政部透露,過去五年,因盜竊被捕的人數減少了17%,被檢控的數字更下降25%。
美國、日本他、英國零售店被盜并不是孤例,在全球范圍內的零售店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在調查的24個樣本國家中,入店行竊在18個國家零售損耗原因排名中高居榜首。有數據顯示全球零售店內盜竊造成的損失相當于總收入的2%,由于零售業利潤偏低,這筆損失對業界影響不少。
從傳統防盜向AI防盜轉變
過去商家們引入了許多防盜手段,常見的有:
·視頻監控:大多商店和超市都會安裝視頻監控。其成本低,覆蓋面廣,但也存在盲區和死角。
·防損員:超市的出入口、收銀臺和安全通道一般都會布置防損員,部分超市里還配有便衣防損,可以起到震懾和抓盜的作用,但在人力成本高漲的今天,著實不是最佳選擇。
·防盜門:防盜門需要配合防盜標簽使用,防盜標簽帶有磁性。貼附了防盜標簽的商品,如果不經收銀臺消磁,就會引發防盜門報警。不過,防盜標簽存在易被撕毀和屏蔽的缺陷。
為降低損失,全球各地零售商花樣百出,電子防盜系統、庫存控制技術、RFID等競相登場,當前隨著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的成熟,AI防盜成為一種新選擇。
在日本,NTT與Earth Eyes合作打造“AI Guardman系統”,通過攝像頭捕捉顧客的所有動作,并將其與“可疑”行為匹配,實時監測疑似盜竊的行為。這套系統在測試階段就助各店鋪減少了約40%的商店盜竊案件。
另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Vaak 開發出一款 AI 軟件,連接到監控后可以對店鋪顧客進行分析,能檢測出坐立不安、神情焦慮和肢體動作可疑的人,從而找出潛在的扒手,并提醒店員注意。據報道,這項技術在橫濱一家便利店測試時,就成功識別出一名可疑的顧客,結果這個「可疑人士」真的在幾天后因為盜竊被逮捕,這件事成為了很多媒體的頭條。
在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一些大型連鎖超市也已經開始應用類似的 AI 分析工具,由一家叫做 Third Eye 的公司提供服務。
據了解,當前沃爾瑪已經開始在使用一種叫做遺漏掃描檢測(Missed Scan Detection)的計算機視覺技術。這種技術通過攝像頭運轉,能夠檢測商品在收銀臺的移動,若發生未經掃描的商品被裝入袋子等可疑情況,即反映給收銀員,從而避免這類商品被帶出。目前已經在超過1000家商店部署了該系統,有效降低了盜竊、庫存損失、掃描錯誤等事件的發生率。
另外,便利蜂也已經開始利用AI、大數據等最新技術協同警方抓盜,基本破案率在九成以上。據悉,看似無人值守收銀的新零售門店,實則早已實現全鏈路數字化運營,漏掃、偷盜等行為事實上都暴露在錄像設備之下,多次惡意偷盜行為會被立刻報警處理。據便利蜂相關負責人透露,不法分子以為自己的犯罪行徑無人知曉,其實早已就被便利蜂提供的無死角監控及注冊信息直接鎖定。商家每天對貨物進行盤點,發現貨物損失,會利用AI技術對視頻監控進行核對,如果有貨物被客人拿走,其信息會直接鎖定,上傳到總部,并及時通知警方。
把控技術 關注隱私
“針無兩頭尖,蔗無兩頭甜”。
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技術在超市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潛在盜竊人員,也大大減少了盜竊事件的發生,引得眾多零售巨頭爭相部署。不過也引發了各種討論,消費者主要顧慮集中于侵犯顧客隱私、算法存在歧視、消費者知情權難以保障等方面。
我國政策文件中,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同時,推動倫理與法律建設的字眼始終被提及,高度重視隱私保護。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地從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能源金融等領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及時制定相應監管法規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