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次在電影院里看的恐怖片是什么?是你的童年陰影嗎?
小時候,應該還沒有上學,在電影院里,正放映著《夜半歌聲》。是1985版的,不是張國榮版的。
別的記不清了,只記得宋丹平被人用堿水燒了臉后,療傷時被裹成了木乃伊……就這個木乃伊已經嚇得我夠嗆了。也因為害怕,記住了這個演員的名字翟乃社。
我第一次完整看的恐怖片是《黑樓孤魂》,那時候父親在鎮里工廠的文化宮上班,所以我小時候看了很多電影,并且是免費的。
哥哥在市里上學,所以市里放映電影,要比鎮里放映的早。
哥哥給我講過這個片子,比如老人住的房子里的衛生間門突然打不開了,老人以為是鎖生銹也沒在意,晚上看電視時電視突然故障,然后衛生間的門自己打開了……老人好奇走進衛生間,看見里面的浴缸一池子水,突然掉下一滴血,在池水里散開,老人抬頭一看房頂什么都沒有,再低頭一看已經是滿池子鮮紅的血了,他看到了一個怪狀的娃娃撲向他……
里面有個人很貪錢,看見地上有零零散散的美金,他就一張一張的撿,覺得自己發財了,但是鏡頭一轉,旁人看的是紙錢。鏡頭再一轉他眼里看到的是手里成了一沓美金,他一張一張的撿,進入了一個地下室,突然地下室的門關了,他再定睛一看,滿地下室掛的都是紙錢……
我那時還在上小學,工廠文化宮放映這部片子,我就去看了,電影院里的人不多,我坐在了屏幕前方第二排(這不是自己找死嗎?)
影片放映開始,正片前首先就是少兒不宜四個大字!當時我還笑呢,我還是太年輕啊。少年,你馬上就要被這部電影虐得后悔不已……
看到中期只要有恐怖的片段,我已經閉著眼睛堵著耳朵了,但少年的倔強就是不從椅子上離開(是嚇得不敢走吧……)。過了會兒父親坐在了我身后,我覺得心里稍稍地安定下來,心里默念著這片子趕緊結束吧。
總算影片結束,待我回到家,這一宿真的是夜不能寐,時不時地驚醒出汗,讓我到現在也不能忘記。不過也自此免疫了一部分恐怖片,這算是一劑恐怖片的疫苗吧?
后來還在同學之間大講特講這個電影里嚇人的情節,孩子嘛,總是瞎逞威風,完全忘了當時在電影院怎么被虐……
在寫《銀河飛將》這個游戲的回憶時,提到了衛視中文臺,這個臺在播放節目時,總會時不時地穿插一個臺標的3D動畫,一個低沉男聲說“您現在收看的是衛視中文臺”,這個臺的特點是播放10幾20幾分鐘的節目就會播個幾分鐘的廣告。后來這個形式被BTV播放還珠格格2時學會了……
《超級變變變》也是在這個臺看到的,當時觀看的是把這個日本節目完全漢化的版本,但又并非完全的轉播,而是類似一個聊天節目,幾個主持人,各自介紹安排播放一個表演,很像是PK。我對這些腦洞大開自己做道具自己表演的人著實的佩服,我經常為了看完而導致下午去學校遲到。
幾十年后,2021年在東京舉行的2020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場以超級變變變形式展現的50個奧運會項目動態圖標,竟讓我哽咽激動到眼眶濕潤,如此龐大的開幕式,卻用幾個人的合作演繹,攝像機的跟拍角度,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50個圖標。雖然偶爾有手忙腳亂未跟上節奏的情況,但這正表明是現場的實時表演的誠意,精彩的創意和有趣如今變成了感動。
《電玩大觀園》里介紹過一個游戲《鐘樓》一個拿著大剪刀怪物追趕著長發女子。你要操作這個女子逃跑。說是很恐怖的游戲,但我對這個游戲沒特別的在意,最近在看視頻介紹的時候,發現這個16位機的游戲,動作很細膩,當時我楞沒覺察出來,錯過了……
之前的一篇小長文說過,我玩的第一個次世代光碟游戲機是哥哥購買的3DO
在游戲攤挑選游戲時,有兩款游戲引起了我的注意,《Alone in the dark》1和2 鬼屋魔影系列。我自己更愿意稱之為“獨闖黑暗”
先玩了1,上來就先讓你選擇男女主人公才能開始游戲。游戲有真人語音朗讀游戲中的文字,比如字條、書籍等。
然后就是鄉村田野一輛小轎車從遠處駛來……故事開始了。
我印象里場景一開始是在一個類似閣樓或頂層木屋里(實際是從大門進來自己爬樓上來的),這時候要趕緊做兩件事一是推動木箱壓住地板門,二是推動柜子擋住窗戶,如不在規定時間內,會有怪物從地板門和窗戶闖進來。(像不像生化里也要用木板釘窗戶防止喪尸闖進來的設定)
這算是自己接觸的第一款3D類動作冒險游戲,所以一上來對操作很不習慣,十字鍵的上下分別對應角色的前進后退,而左右鍵對應的是角色方向。據說這種操作方式叫坦克式。其實習慣了之后還是挺方便的。
當時玩的是男主人公的,結果在一個地方怎么也過不去,因為不懂英文提示,所以就卡在了那兒。
后來用女主人公倒是把這個游戲通關了,而且整個流程時間不長,感覺不到1個小時就結束了。后來才知道男女主人公的流程不一樣,男主人公至少得一個半小時以上才能通關。
再說說《鬼屋魔影2》因為當時玩1代的時候,卡在一處總是過不去,又不像現在查攻略直接手機一搜就行了。那會兒卡住了一時半會兒都過不去。
記得那會兒哥哥玩《光之繼承者》的土星版,有個地兒卡了很長時間,我去找他,他說你幫我看看,沒準別人一看就知道問題在哪里,當事者迷完全是這個道理。
我對2代的印象還是很深的,比如開始是海峽,高高的懸崖,一段即時演算的動畫。幾聲貝斯有節奏的“噔噔噔”后,就開始忽高忽低的背景音樂響起,一個男聲日語說年月日,我玩的是日版,所以語音和文字都是日語。
一個中年人翻進院里,小心的往中心的建筑走去,爬上建筑的二層或三層,從一個窗戶進去,看見墻角一張床,一個小女孩背對著躺著,遠處有個小丑的玩偶低著頭坐在地上。
那中年人爬進房間叫了小女孩兒一聲,小女孩兒轉過頭,卻見身后的小丑已然走到中年人身后伸手sha了中年人。小丑消失,巫女登場。然后場景又換了。這時候背景音樂是《鈴兒響叮當》但只是那一句叮叮當 叮叮當 鈴兒響叮當,之后就變成了變奏,很詭異的音色響起。
還要說個事兒,PS土星出了個加強版,對游戲畫面多邊形數增加了,想讓畫面更圓潤,但加強版里這小女孩兒在剛才的場景一轉頭,不亞于生化1里的僵尸回眸一笑,還不如不優化的好。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二代玩的是日文版,所以里面的槍叫銃,我自己那會兒是頭一次聽說,原來古時候火銃就是噴火的棍子。
由于在平房里玩游戲,天熱,開著門通風,有個院里鄰居的小胖孩兒總愛在外面看我們玩,哥哥也很好客,讓小胖子進來看,有時也讓他玩會兒。
小孩兒只喜歡玩侍魂和街霸,每當我玩鬼屋魔影時,他總是說哥哥能不能不玩這個游戲啊?聽這個音樂我都覺得瘆得慌。是啊,甭說他了,就連我至今對這個鈴兒響叮當的變奏還是記憶猶新。
游戲在2倍速光驅的3DO上運行,不知道是光驅讀取速率慢,還是機能孱弱所致,能明顯感覺到轉場的卡頓,并能聽到機子在瘋狂讀盤……當然也可能是D版所致。
雖然當時通了關,游戲的流程其實現在也忘得一干二凈了。
畢業后,攢了半年打工的錢跟哥哥去鼓樓購買了四通代理的土星游戲機。哥哥給我買了10幾種游戲,當時《生化危機1》的土星版剛發售不久,在老板拿出來我發現只有一張碟時還有些不相信,以為這個游戲至少得有兩張吧?
當時沒有覺察,多年后,才發現生化的玩法設定其實跟《鬼屋魔影》很是相似,很多是完全借鑒了這個游戲。
比如開篇選擇男女主人公的設定;
比如操作的方式,都是坦克式;比如場景是固定的,人物是3D建模活動的等等。
《鬼屋魔影》的年代是1924年,在一個莊園城堡里,生化1里克里斯與吉爾、巴瑞眾人也是被喪尸犬追趕,逃到了一個洋屋城堡里,要不港譯叫“惡靈古堡”呢。
鬼屋一代、二代都有近距離攻擊,可以拳或者腳,甚至可以鐵頭功,這個生化只有小刀了。
完全憑著記憶在寫這篇回憶,我并沒有仔細的深入去研究這兩款游戲更多的相似之處。
后來在玩土星的生化1時,我很容易就上手了。
記得那會兒機子暫時放在哥哥那里玩,我每天早上要趕6點半的火車去市里上班,那時候是冬天,6點從家里出來天還是黑黑的,我在沒什么人的街道往火車站趕,腦子里浮現起生化1開始的真人拍攝劇情,想到了喪尸犬,想到了克里斯一行人瘋狂的奔跑,自己都覺得自己仿佛就這游戲中往火車站跑,有點恍惚的身臨其境感。
每天火車的路程一共是5站,在第3或4站時火車總要停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我就會想,這火車兩邊要全是喪尸都攻上來我可怎么應付啊?
你看。我這樣是不是玩游戲都魔怔了,實際上玩起來也并沒有那么癡迷,只是這些想象到現在也難以忘記。
后來生化0的開篇就發生在火車上,三上是不是剽竊了我的創意呢?哈哈
生化1,我是在哥哥那里,用吉爾(easy)照著攻略打通關的,當我把土星拿回家,我自己插在黑白電視上不看攻略用克里斯(hard)又打通了一遍。
多年后,收了一張3DO的《鬼屋魔影1》正版,沒想到品相還很新。
回函卡,說明書
還帶一個書簽
同時也收了一張PS版的《生化1》正版,沒辦法SS版太貴吧,當時沒有買到。
盒子被擠了,沒辦法正如某大佬說的,我收的都是垃圾里挑出來的。
側封,回函卡都在
PS獨有的黑色盤,其實跟生化的主題很般配
初代吉爾的樣子,哈哈完全不是御姐型啊,鄰家小妹。
以前在屏幕前沒有靠背的凳子上打一宿都不在話下,現在就算是躺著玩能堅持一個小時就不錯了。
那個在夏天,不透風的平房,悶熱,潮濕,吹著電扇依然濕透了T恤的少年,依舊開心地、專注地盯著屏幕按著按鍵。但現在,玩游戲的歡樂再也找不回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