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又要降利率了。
最近,不少媒體出來放風,9月1日開始,國內的大銀行又要降低存款利息了,掛牌利率下調10-25個基點,一年期降10個基點,二年期降20個基點,三年以及五年期降25個基點。
如果按現在的四大行掛牌價來計算,降息之后的最高利率,只有2.25%。
為啥又又又降呢?
一方面是,8月份的一年期LPR降了,另一方面,傳說是為降存量房利率打基礎,畢竟銀行想要賺錢,擴大息差,才能保住利潤。
對這事兒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有些人認為,這個低利率,已經習慣了,定期存款降低帶來的損失也不算大,畢竟,不少人存定期,也只是想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能賺點利息。
即便降利率,也并不一定要把錢花出去,畢竟,收益少了,但是錢還在,但是錢如果花出去了,就沒了。
但是,不少定期存款,尤其是大額定期存款,還是以保值增值為目的的,多一分也是錢。
當你焦慮的時候,就有人想給你送“解藥”,當然到底是解藥、安慰劑還是毒藥,還得另說。
最近的社交平臺有一股風潮,就是去香港存錢,而且是外匯存款,最近香港的部分銀行的新開戶預約,都快擠爆了。
有人曬自己的賬單,有人曬了內地和香港收益對比,還有人直接承辦赴港開戶服務,五花八門的業務透露出來一句話,去香港就對了。
當然,沖擊最大的,還是利率上的差異。
比如,在小紅書上的一些街拍,超高利率的視覺沖擊力是很大的,如果與內地的銀行相比,最高利率能差10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小紅書
咋就差了這么多呢?
本來,美聯儲加息,帶動了不少國家和地區紛紛加息,不少海外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升高,當然對應的貸款利率也上漲,港元與美元聯系匯率,自然也要受到影響,香港金管局也多次加息。
于是,銀行自然也會調整。
但是,動輒超過10%的利率,實在是有點虛。
與內地的宣傳手段類似,宣傳海報在大小字上做文章,比如,想要享受恒生銀行的13%的利率,需要在恒生銀行的指定渠道兌換貨幣,然后設立一周的定期存款。
本來嘛,人家是對本地客戶的,如果內地人可能需要將人民幣轉換成港元,然后通過指定渠道,把港元兌換成人民幣,然后13%的利率,能夠享受一周。
然后,恒生銀行的真實定存利率是多少呢?
根據恒生銀行網上銀行公布的利率顯示,一年期的定存,人民幣存款0.3%,港元存款0.8%,美元存款1.1%。
7天過后,就是一棵新韭菜。
為了攬儲尤其是定期存款,香港不少銀行都在近期尤其是8月份,推出了所謂的“新資金”優惠利率,也就是說,近期新存的,符合條件,可以享受高息,一般在3%-5%左右。
但是,也不太推薦,為啥呢?
1、本身匯率就是一個大問題,銀行買入價和賣出價中間有價差,而人民幣和港元以及美元之間的波動也很大,現在尤其是站在了匯率的高點上,一旦人民幣升值,虧損就在所難免;
2、不少所謂的優惠利率,需要比較高的客戶等級或者較高的存款余額,才能享受,雖然存款門檻1萬或者10萬,但是不少銀行的標準,已經媲美內地的私人銀行,但我們每年的便利購匯額度,只有5萬美元;
存不夠怎么辦?收賬戶管理費。當然,開戶已經爆單了,找中介可能還需要花大幾千,這是純虧的。
3、一直以來,在常規存款上,香港其實是一個結構性的低利率地區:
也就是說,如果跟風去香港存款賺息差,大概率會被銀行割韭菜,而且,還是主動送上門的那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