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上過學的家長都知道,隨著孩子年級的增加,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會越來越重。那如何在學習之余擠點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學習效率!
道理都懂,可是很多父母卻發現自家孩子學習效率不是一般的低,一個字能寫十分鐘,一道題能做三十分鐘。同樣的作業量有的孩子半小時就能完成了,有的孩子要三個小時還完不成。
這里邊的差距真的不是一點點,大家可以想一想,同樣的作業,人家半小時就做完了,余下的時間是不是就可以做其他事了,甚至去玩都可以。而有的孩子磨磨唧唧,幾個小時都做不好,時間花了,任務還沒完成,搞的自己還很疲憊。
所以,我家孩子上小學后,我沒有重點抓他幼小銜接做的咋樣,而是重點引導他做事情要提高效率,原因很簡單,我希望他能從小養成做事提高效率的習慣。
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具體可以這樣做:
1、給出合理的時間限制
讓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最好順帶給出一個時間范圍,并告訴他,如果提前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要不是危險的事,家長都盡量說到做到,讓孩子自由支配。
什么樣的時間限制是合理的,建議盡量比預期多一二十分鐘,讓孩子有成就感,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到提前完成任務有是真有好處,那就是可以自由支配一段時間。
當然,如果孩子能高效完成任務,我們不光可以獎勵他自由支配時間,也可以表揚他,給他一些小獎勵。
2、提高效率,不一定非要用在學習的時候煉
生活中也可以有意去培養孩子做事效率,比如我家孩子有時候幫我洗米、洗菜,一開始,他總是一邊洗一邊玩,平時我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他有時候要十幾分鐘還洗不好。不光浪費時間還浪費水。
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幫忙做飯做家務,十有八九也是因為這個。
我看我家寶寶做家務積極性很高,已經到了不讓做不高興的份上了。所以,我干脆就順勢送個人情,他能1分鐘內淘好米,獎勵他幫忙打雞蛋一次。他能按要求把雞蛋打的很好,獎勵洗菜一次.....就這樣,你會發現他不僅學的快,做的也快多了。
學習本來就受到行為習慣的影響,鍛煉孩子高效做事后,他學習的效率也明顯增加了。
記得假期有一天他去做20以內加減法,我都做好了他半小時做完幾十道題的準備了,結果沒到十五分鐘,他就做好了,而且還多做了一頁。我沒忍住就夸他效率好高,很不錯。看得出他也很高興,很有成就感的樣子。
因為養成了高效做事的習慣,他平時畫畫、搭積木、收拾床鋪等,都非常的麻溜。
3、一定要從小引導
家長一定有這樣的發現,很多孩子寫作業半天也寫不了多少,當然也有可能是不會的,但是有時候就是習慣問題,比如抄寫一個生字,照著寫就行了,可是有的孩子就是要寫半天。顯然,這就是沒有從小養成高效做事的習慣。所以,他在寫生字的時候,一會看看這一會想想那,很難專心去寫。
所以,引導孩子高效做事,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孩子上了三四年級,拖拉的習慣已經養成,再去說教讓他改,雖然那時候改也是有機會改過來,但是會非常困難。
而從小引導,讓他們養成高效做事的習慣,只需稍微花點心思就可以。
4、一定要高效而不是高速
所謂高效,是指又快又好的完成,而高速,往往是只追求速度快。對于學習和做事,我們要追求的是高效率,而不是僅僅要高速完成。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很多孩子古靈精怪,有時候你讓他快速做一件事,他很可能為了迎合你,隨便糊弄一下就說完成了。實際上做得一點都不好。
有個親戚家的孩子,以前就干過這種事,當時,他把暑假作業帶到我家做,他媽媽很開心的說,這孩子現在做作業變積極了,假期才開始沒多久,他作業就做了一半了。
后來,我無意間翻了一下他的暑假作業,一看,大半都是錯的,有很多很簡單的,他都寫錯了,我把他叫到一邊,小聲的問,這些你都不會嗎?他一看立馬就意識到自己寫錯了,看來還是會的。后來,他自己又發現了好幾個都是錯的,他自己嘀咕了一句,看來不能只追求速度。
后來,他把之前做過的都又重新檢查了一遍,相當于又重新做了一遍,這件事讓他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返工更浪費時間!
開學了,希望孩子們都能帶著這個好習慣走進校園,高效學習,每天回家后都能節省出足夠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