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拍網司法拍賣網站上更新了一則醫院拍賣信息。
公告顯示,接受拍賣的標的物為“博樂市博冶醫院等九家單位的破產財產”,起拍價約2217萬元,將于2023年9月18日開拍。
此次的拍品涉及多家醫療機構,包括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冶中醫醫院房屋建筑物及附屬設施、醫療設備、辦公設備等,以及博樂市南城街道南城社區衛生服務站、博樂市青得里街道秀苑社區衛生服務站內部分設備等。
也就是說,當地至少上述3家醫院都破產倒閉了……
投資上億!多家大型醫院破產、拍賣
8月18日,貴陽市白云區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已正式受理貴陽薈康醫院破產清算一案,目前正在推進相關程序。
據其醫院掛網介紹,貴陽薈康醫院于2019年12月正式對外運營,總建設面積2.4萬平方米,編制床位420張,總投資2.15億元,是一所二級綜合醫院。
8月10日,在京東拍賣平臺上,舟山市瑞和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名下土地使用權、建筑物等資產以1.37億元的價格被拍賣出去。拍賣內容包括72048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醫院綜合樓、宿舍樓、 后勤物業樓等建筑物,以及分院所用的機器設備、車輛等固定資產等。
據阿里拍賣了解,“蒙城眾和中醫院所有的位于蒙城縣許疃鎮趙集眾和大道西側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及附屬物”將于9月4日開始競拍,起拍價約2217萬元。
這家醫院屬于民辦非營利性綜合醫院,2016年6月正式登記成立。相關資料顯示,這家醫院總投資1.2億,設置床位120張,業務類型包括中醫治療、內科、外科、婦產科等。
7月17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恩施華龍總醫院有限公司預重整托管人正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意向投資人,進入了破產預重整程序。
醫院官微顯示,作為一家三級綜合醫院,該院開放床位500張。目前日門診量近500人次,住院病人350人次、健康體檢100多人次,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業務收入9000萬元、1.2億元。
像恩施華龍總醫院這樣年營收過億的都沒能逃過破產命運,可見民營醫院面臨的困境與震蕩。
已有超2000家民營醫院倒閉!洗牌仍在繼續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全國2.35萬家非公立醫療機構,一年總計虧損1300億元,平均每家虧損高達553萬元。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余小寶曾表示:疫情以來,已有2000多家民營醫院破產倒閉。
前兩年導致醫院倒閉的一大元兇是疫情。但如今形勢穩定下來,回顧上半年,陷入欠薪、資金鏈斷裂、破產的民營醫院依舊不在少數。
據醫學界,某民營二甲綜合醫院院長甚至透露:據其所知,今年以來,他們省大概就有十幾家民營醫院倒閉的倒閉、轉手的轉手,還有并給公立醫院的。這十幾家醫院都是床位在500張以上的,此前的患者來源一直很穩定,在當地也有較好口碑。
這一現象背后反映出,對于更多民營醫院來說,真正讓醫院陷入危機的絕不止“天災”。
大環境上,我國醫療事業以公立為主,非公立醫療機構則承擔著“補充”角色。醫聯體、醫共體、分級診療的加速推行,以及各大公立醫院分院建設潮,都在壓縮民營醫院生存空間。
此外在經營方面,民營醫院定位不清晰、服務同質化嚴重,監管趨嚴下灰色撈金手段失效、過度營銷等都是重要原因。
未來的一段時期,一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管理能力弱、改革魄力不足,或者以不規范經營和不正當競爭維系經營的民營醫院,會繼續在多重壓力作用下被大幅清出。
而關于民營醫院破局之路的探索,業內人士表示,可以將目光放在一些難以進入公立醫院帶量集采或基本醫保支付范疇的高端藥品、耗材、設備、手術和醫療服務,重點發力眼科、口腔、醫美、康養之類的賽道,即向消費醫療、品質醫療轉型。
對于醫療器械企業和經銷商而言,面對巨變中的民營醫療市場,提前轉變策略,及時退身,布局更大的增量市場同樣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