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第一艘平甲板、具備三條電磁彈射器的大型航空母艦福建號在2022年6月17日下水之后,一直在上海江南造船廠的港池里進行舾裝。它的建設進度一直牽動著軍迷們的心。
而最新的照片顯示,福建號甲板上的三條電磁彈射器的建設工棚已經被全部拆除,艦橋上也安裝了大量平板天線,顯示其電子系統的安裝也即將完成。近日,其煙囪也冒出黑煙,顯示出動力系統正在試車。也許再過不久,福建號就能開始首航測試了。
這艘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和甲板布局等我已經在它下水的時候討論過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新的驚喜,那就是艦橋上那些天線。除了最大的“四面陣”之外,艦橋頂部還有一個”蘑菇”般的多功能桅桿。
桅桿上安裝了兩圈天線,每圈都由8塊平面陣列天線構成。我軍以前的軍艦上還從未出現過這種天線,倒是在武漢701所大院內的那個水泥航母模型上,艦橋上部有類似的天線支架存在。
這些天線都是干什么用的?這個我們要做排除法。天線的功能無非就是收發無線電信號,其所屬系統有三種:雷達、通信或者電子戰,或者是這三種系統的組合。我們在055上首次實現了綜合孔徑技術。
也就是把雷達通信電子戰功能按照披綠不同安排到不同的天線陣上。采用同樣技術的福建號不缺雷達和電子戰,除了艦橋上最大的“四面陣”S波段相控陣雷達外,艦橋上和桅桿頂部的幾個小型平板天線應該也是綜合孔徑天線。
那么這兩圈8組天線組合就很有可能是一種特殊的通信天線了。由于美國海軍的CEC數據鏈使用的AN/USG2型C波段天線陣PAAA也是用類似的多個平板陣列,因此福建號上的這兩圈天線很可能就是我軍的CEC數據鏈。兩圈天線的平板大小不一樣,應該是對應不同的無線電波長。
CEC是“協同交戰系統”的縮寫,能夠將多艘戰艦和飛機、無人機的雷達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協同起來形成統一的戰場態勢感知體系和控制體系,其對無線電通信鏈路的基本要求就是大帶寬和低延遲的同步通信。
數據協同說起來簡單,實際上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比如,如果兩艘軍艦的雷達對同一空中目標的探測結果發往一個指揮中心,如果通信鏈路有不同的延遲的話,指揮中心就會看到兩個目標的虛影,做出錯誤的判斷。
此外,如飛機近距離編隊飛行,航跡交叉,多目標跟蹤等,都會考驗整個系統的通信和計算能力。因為多一種可能就多一種計算,一旦成百上千的目標鋪天蓋地的飛過來,還各有各的軌跡,再加上各種干擾,那可能就導致計算爆炸。因此,實現完整的CEC,對通信和算法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福建號之前,我國海軍艦艇僅實現了“A射B導”這樣的較為基礎的CEC功能,官方新聞中還未報道過將多艘艦艇雷達信息綜合處理這樣較高級的CEC功能。福建號將有可能是我軍第一艘真正實現全部CEC功能的戰艦。它配合空警-600艦載預警機以及其他驅逐艦和護衛艦,能夠使整個艦隊形成統一的態勢感知體系和指揮控制體系,這對于在遠距離(數百公里以上)發現并對抗來襲導彈和飛機具有重要意義。
在我們軍迷的心目中,福建號是能夠與美國福特號相媲美的大型航空母艦。雖然排水量和艦載機數量比福特號要略小,但是主要功能都是相同的。在不久前的8月16號,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正好發布了一篇關于福特級航母的年度報告,披露了截至2022年9月,福特號航母的狀態并不是很好。
比如,從2022年3月到6月的測試期間,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在1841次彈射中,故障周期為614次,遠低于4166次的要求;到2022年6月,福特號上面的雙波段雷達的可靠性僅達到100小時,也遠低于339小時的要求。
這充分反映了美國軍工行業近些年來的“拉跨”程度。如果福特號不能解決這些子系統的可靠性問題的話,它的整體戰斗力可能還 真不如福建號呢。所以福建號在這些指標上超越福特號的水平,是可以期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