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比亞迪商用車的全球化已經足夠成功,電動大巴、電動客車、叉車等早已遠銷海外。但大家對比亞迪乘用車的全球化進程卻了解不多,自2021年啟動乘用車出海戰略以來,比亞迪的表現是否令人滿意?借著最近比亞迪亮相慕尼黑車展的契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早些年中國品牌進軍海外市場,大多都會選擇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等地區,原因很簡單,這些地區的本土汽車工業相對薄弱,競爭難度相對低。但比亞迪的選擇卻有些不同,過去兩年,它進入了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美國外的主流汽車市場幾乎都有它的身影。很顯然,比亞迪想的是“全球通吃”,這份底氣是其它品牌所不具備的。
從結果來看,比亞迪也確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首款車型ATTO 3(國內為元PLUS(參數丨圖片))在泰國連續多月獲得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在以色列連續7個月榮獲全車系單車型銷量冠軍,在新西蘭和新加坡則獲得今年累計純電汽車銷量冠軍。實際上,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到了125萬輛,超越奔馳、寶馬,進入了全球前十;海外銷量也超過了7萬輛,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比亞迪出口銷量已經攀升至了2.5萬輛。
基于這樣的市場表現,比亞迪在慕尼黑車展上的高關注度也就可以被理解了。
作為歐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車展之一,慕尼黑車展歷來都是各國車企大秀肌肉的舞臺。在本屆車展中,大眾、寶馬、奔馳、特斯拉等歐美車企,高通、英偉達、Mobileye、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帶來了最新的技術成果。“眾星齊聚”,還是客場作戰,但比亞迪的熱度卻沒有被比下去,海豹、宋 PLUS EV 冠軍版、元 PLUS、海豚、漢、騰勢 D9,六款產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
更令人震驚的是,瑞銀全球研究和UBS Evidence Lab還對海豹進行了拆解,并在慕尼黑車展期間舉行了比亞迪海豹拆解部件展示與研討會,邀請電動車行業專家一同研究和探討此次拆解發現。這一行為其實已經說明了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分量——瑞銀拆車有個特點,那就是只拆熱門車,從2017年的Bolt,到2018年的Model 3,再到2021年的ID.3,無一不是如此。此次比亞迪海豹被拆解,說明它已經被海外廣泛關注。
事實上,這不是比亞迪海豹第一次被“拆解”了。三個月前,日本規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經BP 社在官網上公布了其拆解比亞迪海豹的消息,宣布將拆解過程、結果編輯成文字、圖片、視頻、書籍等多種媒介并公開發售。
不知不覺間,比亞迪已經成長為了全球一線車企的學習對象。
DM-i超級混動、刀片電池、e平臺3.0、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等,憑借著領先的技術,比亞迪在海外收獲了極高的關注度,也取得了優秀的市場表現。而比亞迪的技術不止于此,云輦、易四方、DMO超級混動越野平臺已經落地,更高端、更豪華、更個性的產品也將面世。有了技術和產品的支撐,比亞迪的出海之路無疑更加讓人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