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導讀】
膜法海淡作為重要水處理技術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膜外殼作為穩定水壓、方向、流量的關鍵組成必不可少。然而,如此關鍵的構件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在我國誕生。可喜的是目前我國膜外殼市占率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哈爾濱樂普實業有限公司,這家專攻膜外殼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看看他們怎么從“小跟班”成功上位。
隨著我國對環保產業可持續化發展的大力支持,膜法海淡作為重要水處理技術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出巨大活力,促使我國膜外殼行業蓬勃發展。膜外殼是膜法海淡技術實施的關鍵部件,膜外殼產業化的發展是我國生態建設之必需。而在山東德州,坐落著這樣一家膜外殼工廠,其生產的膜外殼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一,世界前列,保障著全球每天超1億噸凈水的產出,是海水“膜法”的守護者,也是世界膜殼制造的領軍者,它的名字叫做樂普。
從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的狹窄科研室,到山東德州的大型生產基地;從中國第一只膜外殼的問世,到手握30余項國家專利和國際PCT專利;從日產3只膜外殼產品,到為世界最大單體海淡項目提供數萬膜外殼產品支持……哈爾濱樂普實業有限公司的發展史,是一個關于從研發團隊起家,到走向國際的輝煌故事,凝聚了創始人李友清等一眾80年代科研人勇于拼搏與大膽創新的精神。
哈爾濱樂普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普)成立于1999年12月21日,是中國第一只膜外殼的傳承和發揚者。經過23年的發展,樂普不斷深入水工業新材料裝備產業化的研發、生產與服務,主導膜外殼產品的國產自主研發和性能精細升級,目前已經成長為中國膜工業協會認定的中國膜外殼制造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并在國際膜外殼市場上,實現了從追隨者到領跑者身份的轉變。
PART01
實現從0到1的突破
見證中國第一只膜外殼的誕生
水是萬物生命的源泉,人類超過3天不喝水,就會面臨生存問題,而如今全球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面臨供水不足的問題,面對全球水資源短缺的嚴峻挑戰,除了我們每個人做到節約用水之外,像樂普這樣作為中國第一支膜外殼的傳承和發揚光大者,在解決國內乃至世界淡水危機中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
分離膜外殼是膜法水處理工程中,膜元件的重要配套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市政、醫藥、冶煉、電子、化工等各個領域。而膜外殼的核心技術是復合材料纏繞技術,需要著重強調產品的封閉性能,才能在海水淡化處理中為膜元件提供穩定的壓力、方向、流量的水壓環境。
中國第一支膜外殼問世于上世紀80年代末,是我國“七五”期間的重要科研成果。當時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激增,人均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一大阻礙。對此,我國計劃出臺海水淡化工程等一系列舉措以解決國人的用水之需。然而由于當年技術的滯后,主要的核心部件和關鍵部件等完全依賴進口,價格高昂的進口膜外殼導致海淡工程的實施成本加劇,極大阻礙了膜法海水處理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在此背景下,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以下簡稱哈玻院) 急流勇進承擔了針對反滲透技術研究、應用的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課題,并改革內部機制推行“項目工程組”管理模式,以玻璃鋼壓力容器的研究和生產為載體,成立了纏繞工程組,開始對膜外殼產品進行研制和開發。
在哈玻院生產舊址科研研究室內,一眾項目技術骨干,從產品研制到工藝裝備改進,再到工藝路線確定,經過多個月夜以繼日的努力,終于取得了膜外殼研發的初步技術成果,將最初的玻璃鋼管升級為完整的封閉容器,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只具備商業意義的膜外殼。
中國第一只膜外殼的誕生標志著我國膜外殼技術從進口依賴到自主研發的第一跨步,極大地鼓舞了李友清及其當時課題項目組的成員。然而同時期,國外同類產品已大量占據市場,以絕對的優勢形成了壟斷。我國第一只膜外殼的誕生雖然實現了從0到1的自主研發技術突破,但相比當時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進口產品,無論在外觀、還是性能上都相差甚遠。
如何進一步對標進口產品,將我國自主研發的膜外殼研究成果下放市場推廣應用?這接踵而來的一系列問題迅速讓李友清及其課題項目組成員從成功的喜悅中恢復冷靜。對標進口產品實現市場推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發和購置裝備,而當時年產值僅幾十萬的研究室規模已難以滿足市場競爭的需求,因此亟需一場變革來打開局面。
1999年12月,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決定,以反滲透水處理用玻璃鋼壓力容器課題組為基礎,設立股份制企業,對膜外殼進行專業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由此,哈爾濱樂普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韶光似箭,歲月不居。如今,對于每一位樂普人來說意義非凡的中國第一只膜外殼,安靜陳列在樂普展覽廳內,其表面的每一塊斑駁都承載著時間的考驗。這只膜外殼不僅是樂普創立的緣起,同時也是凝聚了老一代樂普人科技報國初心的一粒種子,通過不斷生根發芽,促使了樂普這顆參天大樹的生長,也見證了我國膜外殼事業發展的騰飛。
PART02
專注專業攻破技術難點
嚴控研發比肩國際標準
1999年,改革開放浪潮澎湃而至,但在當時野蠻生長的市場大環境內,創業大多都是九死一生。受限于資金和設備的匱乏,以及大眾對膜外殼行業的不了解,面對資金、技術、資源都非常雄厚且產品多樣化的國際競爭對手,初成立的樂普同時承擔著需要自負盈虧的內部壓力,以及來自國際巨頭壟斷市場的外部壓力,“如何打開局面并生存下去”成為李友清等樂普創始團隊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如同沒有救生裝備就要駛向大海的小船,樂普的未來會是乘風破浪還是船沉海底,一切都難以預料。
當時國際市場對膜外殼的生產標準、技術標準以及安全爆破系數要求非常高,膜外殼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從參與國內第一只膜外殼研發開始,李友清便以行業前瞻性一直關注美國產品的動態。當時樂普的技術團隊中也并不乏在航天和軍工領域有過高端研究經歷的科研技術人才,技術基礎雄厚。經過幾經研究探討,李友清及樂普一眾創始團隊決定采取單點突破的方式,“專業”、“專注”膜外殼的研發、生產和服務,發揮自身的技術特長,探索膜外殼的創新點,實現差異化。在當時李友清的觀念中,始終堅定地相信著,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能做到,外國人做不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
懷著產業報國、開創民族品牌的一腔熱忱,李友清帶領擁有多年膜外殼研發生產經驗的一眾技術骨干在第一只膜外殼研發成果基礎上,繼續做了大量的設計和實驗,向國際產品技術標準和6倍安全爆破系數的技術難點持續攻破,從而讓中國膜外殼生產進一步向國際標準看齊。
2004年,在經過五年的深度研發后,樂普的海水淡化膜外殼終于在靜壓爆破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爆破壓力達到了490公斤/平方厘米,滿足了69公斤級別海水淡化膜殼6倍以上爆破壓力的國際行業要求。同年,樂普通過ASME美國工程師學會認證的ASME RP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家行業最高標準認證的企業。這不僅標志著樂普產品技術能力的大幅提升,也證明了樂普具備了與國際產品同臺競技的能力。
PART03
大膽創新,直面挑戰
突破國外壟斷格局
現在,樂普在技術研發上已具備國際高標準水平,而在當時的膜外殼市場中,以美國Pentair-Codeline為主要代表的國外產品幾乎占據了中國百分百的市場份額,可供樂普施展拳腳的機會少之又少。如何突破國外品牌的市場壟斷,成為李友清和樂普創始團隊面臨的又一難題?
樂普加強市場推廣打破市場壟斷的轉機來源于2005年科氏公司想做一個18英寸的產品工程。當時科氏公司對產品性能、品質和服務的要求非常苛刻。在得知樂普研發的膜外殼產品在取得國際認證后,科氏公司找到李友清及其樂普創始團隊,讓樂普和美國公司同時做這個產品相關的研發,并明確誰先拿到18英寸膜外殼的ASME認證,訂單就下給誰。這意味著一旦研發失敗或者研發速度落后于美國企業,針對此次研發的所有投入都將由樂普自行承擔。
面對研發投入成本可能付諸東流的風險,李友清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壓力的同時,也清晰地認識到這是樂普用技術實力證明自己,打開國際市場知名度突破國外品牌行業壟斷的寶貴機會。憑借著樂普技術團隊對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力學計算、模具設計與加工、配方設計、工藝策劃上的專業能力,僅僅7個月時間,樂普就完成了18英寸膜外殼的設計和工藝終版定稿,對大型部件、配件的研發也相繼順利完成。其18英寸300、450、1200PSI膜外殼產品,也隨后相繼通過了超過6倍的設計壓力爆破,誕生了世界上最大直徑的商用膜外殼。
冒著極大風險給美國科氏公司做的首批18英寸膜外殼商用產品,成為樂普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個成功案例,讓國際市場看到了樂普的實力,也改變了市場對國產膜殼低端廉價形象的認知。
在此后的幾年,樂普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創新和市場推廣,其研制的內徑規格8英寸、16英寸、18英寸的膜外殼產品相繼順利面世,在全部通過了ASME工藝評定的同時,也逐漸得到了業內和市場的普遍認可,膜外殼市場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局面就此打破。
PART04
推廣全球應用
引領行業“膜”范
樂普憑借雄厚的國產膜外殼研發生產實力,打破了國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并逐步在國內市場占據大份額。逐漸國內市場主導地位后,樂普進一步將我國膜法海水淡化的成本大幅降低,推廣了膜法水處理工程的普及和實施。迄今為止,樂普膜外殼參與了如北京奧運會鳥巢水處理項目、T3航站樓水處理項目、太鋼水處理項目、邯鋼水處理項目、天津石化水處理項目等國內多項大型水處理項目中,樂普品牌膜外殼逐漸成為國內大型水處理項目的首選配套產品,并且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
2013年,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更為緊密,企業間國際合作也更為頻繁,中國企業迎來了全球化發展的更好時期。而同時期的樂普也正式被中國膜工業協會組織評選為“膜外殼制造龍頭企業”。
隨著樂普品牌膜外殼的技術實力和產品品質逐步被國際水業界認可,樂普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隨之穩步提升。對此,樂普團隊籌劃多年的國際化戰略恰逢其時,得以順利實施。搭乘著國家開放政策的東風,樂普趁勢啟航,迅速投入全球化發展的快車道。
深耕行業多年來,樂普已與許多國際水業界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合作完成了多個全球范圍內頗具影響力的水處理項目,在新加坡大泉31.85萬噸海水淡化項目、新加坡大士三期13.6萬噸海水淡化項目、新加坡樟宜新生水水處理一期、二期共45.6萬噸項目,沙特阿拉伯拉比霍三期60萬噸獨立供水項目、阿爾科巴一期、二期共81萬噸海水淡化項目、阿布扎比特瓦拉 90.92萬噸反滲透獨立供水項目等多個超大型水處理項目中擔任重要參與企業提供膜外殼產品及技術支持。
如今,樂普在國際水處理膜外殼生產領域中,已具備強勁的國際競爭力。據樂普副總經理楊東偉介紹,樂普目前在膜外殼研發和生產上已擁有很多個第一,其中包括中國首個大通量膜外殼、中國首個超高壓膜外殼、世界首創多膜殼組合單元等。23年里,經過多次改型和升級,樂普的分離莫外殼已囊括了水工業應用的全部規格,覆蓋工作壓力從150PSI到2000PSI,所有產品全部通過了ASME RP, CE, ISO9001, ISO14001, ISO45001, UL/NSF等認證。樂普不僅在技術研發上擁有同行業最多專利,包括30余項國家專利及PCT專利,還在產品市場推廣上實現了國內及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第一,成為世界膜外殼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中制智庫理事長兼研究院院長、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科技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新望認為,樂普是標準的科研起家,針對海水淡化這一特殊市場,二十幾年里樂普不斷實現水工業新材料裝備——膜外殼的技術突破,做到了進口替代,并且走進了國際市場,有自己的殺手锏,其不僅是利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典型成功案例,也是真正的行業隱形冠軍。
23年來,哈爾濱樂普從每天僅能生產3支膜外殼的小公司,發展為年產10萬只膜外殼的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從國際膜外殼的追隨者,轉變為國際膜外殼市場的領跑者。“專注專業,利出一孔”是所有樂普人關于團結、務實、創新、拼搏、奉獻精神的凝聚,也是樂普這顆巨樹持續生長的養料。
時至當下,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世界經濟嚴重受挫、國內經濟持續回暖的背景下,國家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需增大,意味著國內水行業的發展仍具備充分挖掘的潛能。而于此同時,隨著對外貿易優勢的提升,新興網絡科技的蓬勃發展,膜外殼行業也將面臨更多挑戰與機遇的并行。
未來,樂普將永不止步,著眼長遠,重新出發,繼續發揮其作為中國膜外殼制造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國家對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以前沿科技帶動技術和品質的提升,在安全性基礎上,提高膜外殼的易用性,并聯合上下游供應鏈眾多企業和合作伙伴,發力提高膜外殼的制造水平和生產效率,加大和全球水產業廣大用戶和伙伴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影響力。
THE END
編輯:雅瓊
聲明:文章來源于中制智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非經注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精彩合集,一鍵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