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中國電動汽車太便宜了?
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發表年度的“盟情咨文”時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而她的理由是,現在全球市場上充斥著來自中國的廉價電動汽車,而廉價的原因,被歸結為“補貼”。
這話一出,全球轟動,畢竟,根據歐盟的信息,反補貼調查的過程應該是:行業向歐盟委員會投訴,接到有效投訴后的45天內,進行調查。
但是,這一次,歐盟委員會親自發起,可以說是“超規格待遇”,也可以說是歐盟違反操作規程。
而最終的調查結果,必須在13個月內做出,決定是否征收高于歐盟標準10%的懲罰性的關稅。
玩不起,就收關稅,這點倒是很像美國。
有意思的是,這項調查,是法國提出來的,并且多次向歐盟敲邊鼓,而作為汽車生產大國并且汽車是支柱產業的德國,本該對這項調查大力支持的,卻持反對態度。
法國為啥那么著急呢?畢竟雷諾現在表現確實一般,在法國本土,有點優勢,旗下的平價車Dacia Spring在法國銷量第一,確實也算便宜,2萬歐元左右,就能買一輛,而中國產的比亞迪,賣到歐洲還要4萬歐元起呢。
但是,Dacia的那點銷量放眼世界,可以忽略不計。
德國的行業協會都發聲反對了,一方面是德國經濟確實不太行,還指望汽車繼續做支柱呢,大眾除了在中國賣車外,還投資了中國品牌;而另一方面,要是中國出對等措施,歐盟能不能喝下這一壺,還得另說。
所謂的反補貼,其實就是想撼動中國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優勢。
今年上半年開始,中國汽車出口量就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當然在新能源方面,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上半年全球賣出了583.2萬輛汽車,其中有119.1萬是來自中國的比亞迪,特斯拉和寶馬分列二三名。
另外、廣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理想、沃爾沃、長安汽車,也進入前十名。
但是,賣不過中國廠商就“上手段”,多少有些不太地道,而問題的癥結在于,中國電動汽車的“便宜”或者說是“價格競爭力”,真的就是補貼嗎?
當然不是。
要說補貼,美國的補貼更狠啊,一個《削減通脹法案》,就讓日韓歐盟都破防了,有人算了一下,美國的補貼總金額,要達到3000多億美元。
而對于中國的補貼額,日本媒體測算,從2009年開始計算,補貼總額也就3000億人民幣,不到美國的七分之一。
大家在等著歐盟會對美國作何反應的時候,歐盟轉而對中國下手了。
那點補貼真的不算啥,真正的競爭力,應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原材料以及供應鏈方面的完備,也沒有被西方卡脖子,僅這一項,成本優勢能達20%。
全球新能源競爭,被西方描述成了資源競爭,比如,電動車最大的成本,來自于電池,而制約電池成本的,則是鋰、鎳等關鍵資源。
要說資源,歐盟與中國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就連資源大國美國,在純電汽車重要礦物方面,也鮮少能與中國做對抗,而印尼的鎳、非洲的鋰,中國都有投資,而美國才開始磋商,想從全球南方國家,直接進口礦物了。
法國雷諾準備削減40%的成本,只不過,要等到2027年才可能實現。
在那之前,歐盟在法國的鼓動下,準備先下手了。但是,關稅上漲,對歐盟有什么好處呢?
無非就是,本來價格不便宜的國產車,再貴一點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