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大家談論的話題除了中秋國慶和螃蟹,還包括了一個難以忽視的詞——流感。
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不僅癥狀更重,傳染性也更強,尤其是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往往出現流行高峰。
《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在 9 月 5 日正式發布,對研究證據、流感疫苗種類、接種建議等作了更新。
結合通知及專家觀點,解讀為什么秋天推薦接種流感疫苗,并回答關于接種的高頻問題。
流感高峰期:10月至次年3月
流感病例全年都可能發生,根據新版「流感疫苗接種指南」,我國的流感病毒活躍期,一般為當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
由于溫度和濕度等原因,我國部分城市一年會出現兩個流感流行季,即除了冬春季流行季外,在夏季( 5-7 月)也會出現一個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省份。
為什么建議秋天接種流感疫苗?
由于流感疫苗接種后2-4 周才能產生保護性水平的抗體,也就是說,不想等到高發季娃生病受罪,現在起,就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以下簡稱《指南》)建議:最好在 10 月底之前完成接種。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建議 10 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但考慮到國內流行病學、流感疫苗供應等情況,無論是在流感季節前或流感季節期間,只要有機會都應該進行疫苗接種。
流感疫苗是每年都要接種嗎?
是的。
流感疫苗常被稱為「秋季第一針疫苗」,和它的高發期有關。流感病毒每年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異,每年有不同流行優勢的病毒株,所以應該每年接種一次。
另一方面,接種疫苗后產生的保護性抗體一般可持續 6-8 個月,且保護效果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弱。
所以,每年都接種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讓孩子獲得持續的免疫力。
新版指南推薦 8 類人優先接種
根據最新版流感疫苗接種指南,建議所有 ≥6 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應接種流感疫苗,并且優先推薦以下重點和高風險人群及時接種:
1.醫務人員,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等;
2.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病人群;
4.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
5.孕婦;
6.6-59 月齡兒童;
7.6 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8.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監管場所等重點場所人群。
流感與普通感冒、新冠的區別
流感癥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與普通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等混淆,較難甄別,最好及時去發熱門診就醫。
它們在癥狀表現上有以下特點:
流感
發熱明顯
流感往往起病急、進展快,多有明顯發熱(部分人體溫可達 39-40°C ),伴咽痛、畏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也可有嘔吐、腹瀉。
普通感冒
少有全身不適
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噴嚏、流涕、中低度發熱等上呼吸道癥狀,但體力、食欲多無明顯變化,很少出現明顯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適,可自愈。
新冠
暫時出現嗅味覺減退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在臨床上主要以發熱、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為主要表現,有時還會出現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癥狀。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多數流感患者癥狀較輕,但老年人及合并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的癥狀較重,可出現病毒性肺炎、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多種并發癥,危及生命,一定要盡早就醫。
流感疫苗要接種幾劑?
國內不同流感疫苗的說明書略有不同。
1)6 月齡至 8 歲的孩子:首次接種或既往接種流感疫苗<2 劑,應接種 2 劑次,間隔 ≥4 周。
曾有接種過≥2 劑流感疫苗的兒童:接種 1 劑。
2)9 歲及以上孩子和成年人:接種 1 劑次。
除了打疫苗
還有哪些措施可以預防流感?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手帕
2.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3.勤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勤打掃,保持環境清潔
4.勤晾曬被褥,勤換衣
5.流感流行季節,盡量少去人多擁擠、通風不暢的聚集性場所。必須前往時,建議佩戴口罩,并及時更換
-End-
「有用就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